谭建平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8年11月子宫肌瘤围绝经期患者114例,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用米非司酮,每日10 mg,睡前服用,连续6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测量子宫及肌瘤的三维经线,计算子宫及肌瘤体积.每月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99例患者有效,有效率86.8%,患者治疗3个月,子宫及大肌瘤体积都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治疗6个月,子宫及大肌瘤体积继续缩小,缩小幅度明显减小.患者治疗3个月35例(30.7%)患者出现抗糖皮质激素症状,用药6个月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但无明显加重现象.停药后12例患者肌瘤继续缩小,87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抗糖皮质激素症状的患者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长疗程用药后子宫肌瘤明显缩小,适用于较大围绝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但米非司酮能否更长疗程用药以及长疗程用药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吴伟英;谭广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包括心理、疼痛、体位、牵引、针灸、按摩、理疗、局部注射及其他安慰性干预措施的护理;分析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的有效性,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结果:93例非手术治疗病人中有效率为93.7%,45例手术治疗的病人的有效率为95.7%.结论:合理而科学的护理措施对非手术及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作者:胡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和阿托品眼药水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散瞳验光的效果.方法:80例屈光不正患者,随机分为Ⅰ组(5~10岁)和Ⅱ组(11~20岁),每组各40例,80根,对两组患者均行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和阿托品散瞳后,比较2种药物散瞳验光的结果.结果:5~10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远视占多数,11~20岁则以近视多见.Ⅰ组患者采用托品酰胺与阿托品散瞳后验光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采用这2种药物散瞳验光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对于5~10岁屈光不正患者散瞳验光较准确;复方托品酰胺是11~20岁屈光不正患者散瞳验光的理想药物,对这类患者可以先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如果效果不满意再改用阿托品.
作者:何炯;罗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因其死亡率高,治疗棘手,而成为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中医对心衰的研究工作已广泛开展,从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以及实验室检测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的优势,可望在心衰的治疗方面产生具有现代医学与中医药特色相结合的新途径.
作者:姚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常规给予硝酸甘油组44例和曲美他嗪合用硝酸甘油组46例,常规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心急耗氧量等临床症状有改善(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明显改善,有效率95.5%和79.3%.结论:曲美他嗪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建华;赵建峰;钱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镇静、化痰、止咳、退热、抗感染等治疗.50例患儿经一段时间治疗,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达100%.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患者应尽早明确病原体,及时给予正确的药物及综合治疗.
作者:周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与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均分为两组,Ⅰ组40例单纯硬膜外麻醉(EA)组,Ⅱ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两组皆控制麻醉平面达T7,水平,监测并记录BP、SpO2、ECG、HR,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1-D),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和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时间比EA组少(P<0.01),CSEA组I-D短于EA组(P<0.01),CSEA组麻醉阻滞效果优于EA组,两组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结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具有起效迅速、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影响少、母婴安全的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肖忠;陈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局麻下行腰大池穿刺.结果: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是外伤性颅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梅华锋;程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PCI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抚顺市中医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3例,随机分为三组.肌氨肽苷治疗组34例;PCI介入治疗组:为35例患者:对照治疗组,为34例患者.PCI介入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泵入.观察三组症状缓解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和单一药物治疗组比较,PCI介入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单一药物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PCI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好,风险小,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敏;李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Galectin-3和Smad4在大肠癌发病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探讨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Galectin-3和Smad4在20例大肠正常黏膜、33例腺瘤及5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各组间率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结果:①免疫组化显示,Galectin-3和Smad4在大肠正常黏膜组、腺瘤组及大肠癌组均有表达.Galectin-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腺瘤组织(X2=31.24,P=0.000);低分化大肠癌Galectin-3的表达比中-高分化大肠癌表达明显增高(X2=6.199 P=-0.012);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比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表达明显增高(X2=10.479,P=0.001);②Smad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腺瘤组织(X2=9.916,P=0.007);低分化大肠癌Smad4的表达比中-高分化大肠癌表达明显缺失(X2=13.077,P=0.000);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比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表达明显缺失(X2=7.707,P=0.006);③Galectin-3和Smad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Galectin-3和Smad4可能是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转移的标记,当大肠癌组织中同时出现Galectin-3强表达和Smad4缺失时,提示预后不良.两者同时检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斌;佟敏;姜彦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努力使人们在身体、精神、社会环境和社会交际等方面都处于健康完美的状态,这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目前,有些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的发病情况已得到控制,有的已基本消灭,但也有不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病疾、伤寒病和近年来的性病、艾滋病、结核病都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危险因素,甚至是高危因素.
作者:武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采用鼻内窥镜下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治疗鼻出血,能在直视下根据出血点的部位及范围将膨胀海绵剪成或做成所需要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有的放矢的填塞,既能彻底止血,减少填塞次数,又能减轻因传统的止血方法所引起的痛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筠芳;孔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采用TAC方案与CAF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方法:晚期乳腺癌27例,其中14例有两处以上部位转移.TAC方案治疗15例,CAF方案治疗12例,TAC方案,多西紫杉醇75 mg/m2,dl,阿霉素40 mg/m2,d1,环磷酰胺500 mg/m2,d1,21 d为1周期,CAF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d1、8.结果:GAC方案:总有效率66.7%(10/15),完全缓解率20%(3/15),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5月.CAF方案:总有效率5%(6/12),完全率为8.3%(1/12),中位缓解期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本月病人有不同程度胃肠反应,其中Ⅲ度占46.3%,白细胞减少Ⅲ度占42.7%,未发现肾毒性.结论:TAC方案是目前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较好方案.
作者:王晓龙;田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气囊尿管虽然有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无滑脱、尿液不易渗漏等优点,但气囊尿管有它不同于一般尿管的特殊结构,护士如果掌握不好、操作不慎或拔出不当等原因,将会造成尿道粘膜损伤或尿道撕裂,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作者:王惠芳;王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3例前牙深覆颌达Ⅱ度及以上的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正器配合前牙平面导板联合进行治疗.结果:与单纯直丝弓矫治器相比,上颌平面导板能有效的打开深覆颌,且打开咬合的时间短.打开咬合主要靠磨牙的增高和前牙的压低,改善面下1/3的高度.结论:上颌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深覆颌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并能有效的增加前下面部垂直高度,改善面型.
作者:张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两种静脉用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两组,每组38例,使用100 mg右旋糖酐铁或蔗糖铁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透析开始后2 h,在血管路的静脉端滴注.时间不小于30 min,每周两次,至总量1000 mg时改为每周1次至8 w,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铁代谢指标及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显著提高.升高的幅度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间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静脉用铁剂均能有效纠正血透患者铁缺乏及贫血状况,对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相当且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乃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探究基因型和HBV DNA定量及P区耐药突变点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和DNA测序技术分别对患者HBV DNA含量、HBV基因型和HBVP区耐药突变点进行了检测.结果:245例患者中B型45例(18.4%),C型187例(76.3%),BC混合型13例(5.3%);C型的血清中JHBV-DNA平均含量2.7×106 IU/mL,B型的血清牛IHBV-DNA平均含量为6.4×104 IU/mL,二者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对60例HBV-DNA水平在104 IU/mL患者血清进行DNA测序检测结果发现,其中34例患者中没有出现耐药,在26例耐药患者中以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交叉耐药比例高,突变点主要为rtL180M、rtA181T和rtM204I/N.结论:山西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型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B型,且耐药的产生主要以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交叉耐药为主.
作者:哈斯朝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型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36例,痊愈3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病死率8.33%,保守治疗6例,好转2例,死亡4例,病死率66.67%.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进行胆管有效减压及重视并存病的处理对降低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慢性贫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测控彻底或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西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会东;董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病因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55例病人分成血容量增多组.缺氧组及血液浓缩组.分别采用放血法、活血法及补液法治疗.结果:三组病人治疗后1~3 d临床及血检指标全部恢复正常.讨论:针对病因治疗是科学的有的放矢的其减少了放血治疗的盲目性及副作用.
作者:宋海馨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