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治性产后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体会

周冠琼;杨青梅;王昊珏

关键词:产后出血, 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技术,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7.8±5.2)min.术后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是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10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者行手术矫治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06例患者中随访3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7.17%;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5.28%;术后1 a总有效率为88.68%.治疗后3月与6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与1 a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鼻中隔穿孔、鼻腔黏连、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矫正术明显缓解了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痒、打嚏嚏、流清涕等症状,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黄卓荣;孟庆翔;莫卫华;李敏红;夏少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对海人酸致痫幼年期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旨在利用海人酸(KA)致痫的幼年期大鼠模型观察戊酸钠(VPA)对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交联肽(NTX脓度的影响,探讨VPA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64只21 d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每组24只:VPA组,16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均给予KA制作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做脑电图描记.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8只断头取血,测定骨形成指标PICP、骨吸收指标NTX.随后,VPA组每天VPA灌胃3次,150 mg/Kg/次.在第5、11天每组随机取8只分别取血,测定PICP、NTX.结果:①治疗5 d后,VPA组的血清PICP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VPA组的血清NTX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②治疗11 d后,VPA组的血清PIC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VPA组的血清NTX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③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1 d后的血清PICP浓度高于与零时间点(P<0.01);各时间点的血清NTX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治疗后不但可抑制骨形成及胶原合成,而且使骨吸收加快.

    作者:张慧娟;马红伟;胡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参芎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给抗生素、吸氧、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参芎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10~15 d.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血气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73.9%).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下降、PaO2上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FIB下降、APTT延长、PaCO2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症状、体征、血气、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彭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难免性压疮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难免性压疮发生的易患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68例,通过细致的专科护理和对其中的24例压疮患者的统一换药处理.结果:难免性压疮好转率(痊愈、好转)20.8%.结论:界定在难免性压疮范围内的患者压疮有痊愈可能;难免性压疮可以预防.

    作者:徐静;吕云;白涛;线鸽;李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4例TURP术后并发尿道狭窄患者的病因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3例由于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治疗,10例单纯尿道扩张、11例手术均治愈.结论:尿路感染、操作损伤、导尿管影响、腺体残留均是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疤痕电切及定期尿道扩张是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麦源;尹杰;尹心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拉西地平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拉西地平(lacidipine)作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血管的舒张具有高选择性,与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笔者旨在采取拉西地平合并比索洛尔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并与单一使用大剂量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例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现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江云东;白雪;杨思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构建

    目的:探讨增加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手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保证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改革现有的考核标准,将人性化服务内容、专科护理技能、危重手术病人的护理情况、院感控制以及与手术医生配合的默契度等作为考核内容,将三家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新的考核标准,对照组采用原标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工作中服务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病人护理、院感控制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考核标准具有导向作用,增加人性化服务、专科护理技能等内容,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自我素质提高的积极性,促进了医、护、患之间关系的和谐,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云峰;张秀华;陈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上,由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细胞坏死.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多数发达国家居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之首.我国的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占据了死亡原因的前列,这其中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存在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做为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率高的一种急危重症,如何为病人争取及时治疗时间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的急救过程中,护理工作应该如何及时有效,能为病人提供高效护理,就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盘美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血管密度与脑膜瘤恶性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的临床病理恶性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脑膜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应用统计学分析MVD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42例脑膜瘤组织中Ⅰ级脑膜瘤MVD为(20.05+2.02),Ⅱ级脑膜瘤MVD为(31.45±4.02),Ⅲ级脑膜瘤MVD为(39.23±5.7),方差分析F=39.63,P<0.01,三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越高,其MVD越大,MVD可能成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勇;林少华;陈信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8例分析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8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痊愈17例,死亡1例,治愈率达94%.结论:该术式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有确切的疗效,且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适应证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胡志刚;韩辉;李小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浅谈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护理人员术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08年4月按照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观念下的进行术前教育的病例132例,对照组选取2006年3月-2007年3月按照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进行常规术前教育的病例120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波动、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愈合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新医学模式下,术前教育中重视患者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术前教育,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将有益于手术的开展和术后的恢复.

    作者:李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5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发病原因.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8%,以输卵管妊娠为主;异位妊娠相关因素包括妇科炎性反应、多次孕产、盆腔手术、宫内节育器等.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也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异位妊娠一旦破裂或流产病情急剧加重,出现腹腔内出血时,若不能及时诊断并积极抢救,可因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医务工作者应该严格掌握宫腔及盆腔手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规程,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及正确诊断率,降低异位妊娠的死亡率.

    作者:商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氯芬酸钠栓加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拴在人工流产术中对减轻痛疼及减少手术副反应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9 w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共3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针0.5 mg并直肠用双氯芬酸钠拴50 mg,对照组不用.结果:观察组在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宫口也易于松弛,人流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人流术中采用双氯芬酸钠拴直肠用药,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手术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萍;忽艳丽;尹青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11例分析

    通过分析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了解双黄连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提出应进一步规范其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临床使用时儿童和老年患者应注意控制剂量,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配伍禁忌.

    作者:邹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与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均分为两组,Ⅰ组40例单纯硬膜外麻醉(EA)组,Ⅱ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两组皆控制麻醉平面达T7,水平,监测并记录BP、SpO2、ECG、HR,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1-D),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和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时间比EA组少(P<0.01),CSEA组I-D短于EA组(P<0.01),CSEA组麻醉阻滞效果优于EA组,两组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结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具有起效迅速、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影响少、母婴安全的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肖忠;陈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黄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黄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均予奥曲肽(诺华制药)0.2 mg q8 h皮下注射,维持治疗7 d,治疗组联合应用中药生大黄煎剂(含生大黄50 g)100 mL,50 mL/次,3次/d,胃管内注入后闭管2 h,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RP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89.66%vs75.86%,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CRP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联合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炳涛;图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横行带蒂包皮瓣包绕及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探讨横行带蒂包皮瓣包绕及膀胱黏膜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本组78例尿道下裂患者:47例采用横行带包皮瓣尿道成形术;31例采用膀胱黏膜尿道成形.结果:上述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平均为(4±0.7)h,横行带包皮瓣40例Ⅰ期修复成功率为85.1%,4例出现尿瘘:膀胱黏膜尿道成形Ⅰ期修复28例,成功率为90.3%,1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尿道憩室.1例尿瘘均于6个月后1次修补治愈,尿道憩室经憩室切除及尿道修补术后治愈.结论:横行带包皮内板或膀胱黏膜行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两种手术方式的结合运用可适应于各类需尿道成形术治疗的尿道下裂.

    作者:杨光斌;陈杨华;周雄;梅佩冬;吴福;蔡郁;崔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正确的抢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积极有效的各项抢救措施及细致周到的护理,可明显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果:迅速阻断毒物的再吸收,快速补液以利毒物排出,及早达到阿托品化,预防肺水肿、脑水肿、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早期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关键.

    作者:孙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依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的疗效.方法:60例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立替康280 mg/d,1次/d;奥沙利铂200 mg/d,1次/d.对照组给予紫杉醇175 mg/m2,卡铂300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6.2个月,对照组11.8个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余反应均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苟兰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技术,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7.8±5.2)min.术后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是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作者:周冠琼;杨青梅;王昊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