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治性产后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体会

周冠琼;杨青梅;王昊珏

关键词:产后出血, 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技术,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7.8±5.2)min.术后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是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11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8年11月子宫肌瘤围绝经期患者114例,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用米非司酮,每日10 mg,睡前服用,连续6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测量子宫及肌瘤的三维经线,计算子宫及肌瘤体积.每月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99例患者有效,有效率86.8%,患者治疗3个月,子宫及大肌瘤体积都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治疗6个月,子宫及大肌瘤体积继续缩小,缩小幅度明显减小.患者治疗3个月35例(30.7%)患者出现抗糖皮质激素症状,用药6个月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但无明显加重现象.停药后12例患者肌瘤继续缩小,87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抗糖皮质激素症状的患者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长疗程用药后子宫肌瘤明显缩小,适用于较大围绝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但米非司酮能否更长疗程用药以及长疗程用药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吴伟英;谭广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努力使人们在身体、精神、社会环境和社会交际等方面都处于健康完美的状态,这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目前,有些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的发病情况已得到控制,有的已基本消灭,但也有不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病疾、伤寒病和近年来的性病、艾滋病、结核病都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危险因素,甚至是高危因素.

    作者:武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3例前牙深覆颌达Ⅱ度及以上的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正器配合前牙平面导板联合进行治疗.结果:与单纯直丝弓矫治器相比,上颌平面导板能有效的打开深覆颌,且打开咬合的时间短.打开咬合主要靠磨牙的增高和前牙的压低,改善面下1/3的高度.结论:上颌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深覆颌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并能有效的增加前下面部垂直高度,改善面型.

    作者:张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大型公立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实施的几点思考

    医院药品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共同组成了药品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建立以会计为中心,覆盖医院药品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医院药品内部控制体系.现从医院药品招标采购,药品收入,药品结存等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阐述大型公立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意见.

    作者:杨秀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两种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两种静脉用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两组,每组38例,使用100 mg右旋糖酐铁或蔗糖铁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透析开始后2 h,在血管路的静脉端滴注.时间不小于30 min,每周两次,至总量1000 mg时改为每周1次至8 w,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铁代谢指标及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显著提高.升高的幅度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间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静脉用铁剂均能有效纠正血透患者铁缺乏及贫血状况,对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相当且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乃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对海人酸致痫幼年期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旨在利用海人酸(KA)致痫的幼年期大鼠模型观察戊酸钠(VPA)对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交联肽(NTX脓度的影响,探讨VPA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64只21 d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每组24只:VPA组,16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均给予KA制作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做脑电图描记.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8只断头取血,测定骨形成指标PICP、骨吸收指标NTX.随后,VPA组每天VPA灌胃3次,150 mg/Kg/次.在第5、11天每组随机取8只分别取血,测定PICP、NTX.结果:①治疗5 d后,VPA组的血清PICP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VPA组的血清NTX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②治疗11 d后,VPA组的血清PIC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VPA组的血清NTX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0.01);③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1 d后的血清PICP浓度高于与零时间点(P<0.01);各时间点的血清NTX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治疗后不但可抑制骨形成及胶原合成,而且使骨吸收加快.

    作者:张慧娟;马红伟;胡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SHL的认识.方法:结合23例S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的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单发性、周围性结节影肿瘤境界清楚;病理表现主要有4种组织类型:乳头型、血管瘤样型、实体型和硬化型.结论:SHL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良好,建议随诊观察.

    作者:周淑敏;刘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血管密度与脑膜瘤恶性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的临床病理恶性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脑膜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应用统计学分析MVD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42例脑膜瘤组织中Ⅰ级脑膜瘤MVD为(20.05+2.02),Ⅱ级脑膜瘤MVD为(31.45±4.02),Ⅲ级脑膜瘤MVD为(39.23±5.7),方差分析F=39.63,P<0.01,三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越高,其MVD越大,MVD可能成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勇;林少华;陈信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颗粒,5~10 mg/kg,空腹顿服,每天1次,连用3 d,停用4 d,第2周重复上述用法、用量.治疗组阿奇霉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0.5~1 mL/(kg·d)加入10%葡萄糖液30 mL冲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7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树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紫杉醇175 mg/m2静滴3 h,第1天,顺铂20 mg/m2静滴,第1~5天.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9例中,完全缓解4例(13.8%),部分缓解11例(37.9%),稳定10例(34.5%),进展4例(13.8%).总有效率1.7%.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安全性好.

    作者:李宝华;胡天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常规给予硝酸甘油组44例和曲美他嗪合用硝酸甘油组46例,常规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心急耗氧量等临床症状有改善(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明显改善,有效率95.5%和79.3%.结论:曲美他嗪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陈建华;赵建峰;钱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构建

    目的:探讨增加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手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保证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改革现有的考核标准,将人性化服务内容、专科护理技能、危重手术病人的护理情况、院感控制以及与手术医生配合的默契度等作为考核内容,将三家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新的考核标准,对照组采用原标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工作中服务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病人护理、院感控制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考核标准具有导向作用,增加人性化服务、专科护理技能等内容,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自我素质提高的积极性,促进了医、护、患之间关系的和谐,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云峰;张秀华;陈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排放腹水加输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大量排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对2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采用大量排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的方法进行治疗,多次排放腹水,每次4000~6000mL,每周2次,同时滴注白蛋白40~60 g/次,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情况,需要时使用速尿防止诱发肺水肿,观察腹水消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2 w4次治疗后,患者难治性腹水全部消退,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结论:排放腹水加输白蛋白疗法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是安全、简单、高效、易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常宝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加味四妙汤治疗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又称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膝关节损伤后的常见病,亦为门诊常见病.多数无明显创伤史,大部分为反复多次小创伤、劳损引起,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有一部分病人能自愈,但大部分病人不能自愈,失治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或使原有骨关节炎症加重.治疗可通过关节穿刺封闭、活血及消炎止痛剂内服外用、理疗等方法治愈,然而仍有部分病人会在短时间内复发,形成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膜炎6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占国;张忠河;张晓卫;李军;蔡军;郭海涛;王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附子中毒23例临床分析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预见性差、来势凶猛、起因复杂、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我院是富源县唯一的二甲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是我县及周边地区危重病急救中心,急诊量达5万人次/年,承担着本地区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任务,在重大突发事件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梁小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很容易再次发生脑卒中,即脑卒中复发.脑卒中反复发作不仅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增加,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并对对治疗脑卒中复发提出护理干预措施,为预防脑卒中复发发生提供借鉴.

    作者:张敏霞;张伟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奇正青鹏膏剂外敷配合按摩治疗网球肘56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网球肘采用奇正青鹏膏剂外敷配合按摩和关节止痛膏二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揭示了网球肘的产生机理,对网球肘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福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局麻下行腰大池穿刺.结果: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是外伤性颅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梅华锋;程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横行带蒂包皮瓣包绕及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探讨横行带蒂包皮瓣包绕及膀胱黏膜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本组78例尿道下裂患者:47例采用横行带包皮瓣尿道成形术;31例采用膀胱黏膜尿道成形.结果:上述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平均为(4±0.7)h,横行带包皮瓣40例Ⅰ期修复成功率为85.1%,4例出现尿瘘:膀胱黏膜尿道成形Ⅰ期修复28例,成功率为90.3%,1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尿道憩室.1例尿瘘均于6个月后1次修补治愈,尿道憩室经憩室切除及尿道修补术后治愈.结论:横行带包皮内板或膀胱黏膜行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两种手术方式的结合运用可适应于各类需尿道成形术治疗的尿道下裂.

    作者:杨光斌;陈杨华;周雄;梅佩冬;吴福;蔡郁;崔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氯芬酸钠栓加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拴在人工流产术中对减轻痛疼及减少手术副反应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9 w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共3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针0.5 mg并直肠用双氯芬酸钠拴50 mg,对照组不用.结果:观察组在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宫口也易于松弛,人流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人流术中采用双氯芬酸钠拴直肠用药,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手术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萍;忽艳丽;尹青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