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应用

张秦

关键词:深覆颌, 平面导板, 打开咬合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3例前牙深覆颌达Ⅱ度及以上的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正器配合前牙平面导板联合进行治疗.结果:与单纯直丝弓矫治器相比,上颌平面导板能有效的打开深覆颌,且打开咬合的时间短.打开咬合主要靠磨牙的增高和前牙的压低,改善面下1/3的高度.结论:上颌平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深覆颌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并能有效的增加前下面部垂直高度,改善面型.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奇正青鹏膏剂外敷配合按摩治疗网球肘56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网球肘采用奇正青鹏膏剂外敷配合按摩和关节止痛膏二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揭示了网球肘的产生机理,对网球肘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福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浅谈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护理人员术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08年4月按照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观念下的进行术前教育的病例132例,对照组选取2006年3月-2007年3月按照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进行常规术前教育的病例120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波动、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愈合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新医学模式下,术前教育中重视患者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术前教育,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将有益于手术的开展和术后的恢复.

    作者:李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立体定位小骨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脑疝

    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人们生命,既往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疝,实施的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减压引流手术损伤大,反应重,死亡率高.2008年至今我院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实施的小骨窗血肿内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疝20例,手术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崔高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源后由IgE介导的以炎症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作者:张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产程潜伏期延长识别与处理

    目的:探讨产程中潜伏期延长的处理方法及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出现潜伏期延长者89例,并与同期105例无潜伏期延长者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耻骨联合高度6cm是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原因.胎儿体重3500 g,头盆评分7分等也是造成潜伏期延长的因素.结论:重视产程中潜伏期延长,并给予及时正确处理有利于减少难产发生率,并有利于剖宫产率.

    作者:谭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HE)发病的相关性,探讨根除HP对血氨水平和HE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HP感染率、血氨水平.结果:发生HE的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为64.48%(98/152例),HP阴性率为35.52%(54/152例),HP阳性和HP阴性肝硬化患者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48%比35.52%,P<0.01):HP阳性患者的血氨水平(86.4±68.5)μ moL/L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2.5±42.3)μ moL/L,P<0.01.结论:HP感染可加重肝硬化高氨血症,促成HE发作,根除HP有助于治疗和预防肝硬化HE发生.

    作者:孟桂霞;王立蓉;赵巍;张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组、交锁髓内钉治疗组各25例.分别从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情况数据均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hner-Wru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应症范围内,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较自锁髓内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而两者远期疗效相当.

    作者:侯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阿尔治注射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H)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髋关节疾病.主要表现在关节软骨的破坏,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开始多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通过髋关节腔内注射阿尔治治疗16例患者,现在分析如下.

    作者:褚小刚;余兆仲;杨阳;邓运明;万小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黄芪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50例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13岁,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青霉素、病毒唑、维生素C、辅酶A)30 d,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及参麦注射液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恢复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曾慧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从肝脾论治麻木病症之我见

    麻木病症系临床常见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临床治疗该病方法不一,疗效各异,但大都不甚理想.笔者二十多年来,从肝脾理论钍刺治疗该病1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皮质醇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不同阶段(急性期,缓解期),不同病情程度(单纯或合并症)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进行血皮质醇(Cor)检测,观察其变化,以期为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38例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分别测定血Cor水平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18例.缓解期患者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1年,分别测定开始、结束时血Cot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急性期血皮质醇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血皮质醇下降但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血Cor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尤以急性期明显,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影响.

    作者:赵英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阴道穹隆脱垂38例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穹隆脱垂,进行中后骨盆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8例有不同程度缺陷的盆腔器官膨出患者进行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同时行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在应用聚丙稀网片加固阴道膀胱、直肠筋膜的同时,用圆韧带残端悬吊阴道顶端,完成中后盆底重建.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15 min,出血量平均为100 mL.38例患者的阴道脱垂全部得到纠正;平均随访26个月,均未出现阴道扭曲、缩短,无阴道穹隆脱垂,无性生活障碍.无复发;各种症状改善率≥50%.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穹隆脱垂的患者,在切除子宫的同时应用桥式网片修补联合圆韧带悬吊术进行中后盆底重建,短期效果稳定,降低了复发的可能.

    作者:伦彩霞;黄浩;田乔;王小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内源性-氧化氮合酶抑制物在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了解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ADMA)对肺动脉内皮舒张功能、肺血管重构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临床部分: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2例,对照组48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NO的浓度.动物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治疗组造模第2天开始给L-精氨酸100 mg/kg每日腹腔注射.每同监测尾动脉压,4 w后颈外静脉插管检测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功能,并检测肺动脉舒张功能.检测血浆ADMA,NO浓度;肺组织DDAH2mRNA及肺动脉DDAH2蛋白的表达.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浆ADM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值增高(P<0.05);右心室肥厚明显(P<0.05);右心功能减弱;肺动脉舒张功能降低;肺小动脉显著增厚.L-精氨酸治疗后大鼠肺动脉压力降低(P<0.05),右室肥厚减轻(P<0.05),右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肺动脉舒张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组织中DDAH2mRNA表达显著下调:肺动脉内皮DDAH2蛋白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血浆ADMA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NO含量显著降低.L-精氨酸治疗后血浆ADMA浓度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升高(V<0.05).血浆ADMA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805);与右心室肥厚指数亦呈正相关(r=0.668).结论:ADMA可能通过影响肺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及调节血管重构而参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过程.ADMA可能参与诱导右心肥厚、右心功能衰竭而促进肺心病的发展.

    作者:曹仕鹏;诸兰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大突发事件中药学部门的应对方法

    目的:回顾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药品应急保障的执行情况,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总结重大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对药品需求的差异,讨论不同情况下医疗机构药品应急保障的内容.结果:提供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机构药品应急保障的工作思路.结论:为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药品应急保障预案提供借鉴.

    作者:郭喜红;于鲁海;蒋玉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MTX)保守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治疗组)及单用MTX治疗(对照组)异位妊娠共80例资料.结果:治疗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疗程更短,重复使用MTX次数更少,药物毒副反应及输卵管通畅率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MTX保守治疗合适的异位妊娠成功率高,提高了将来生育率;疗程缩短,安全、可靠、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药虎杖不同提取物活血化瘀的研究

    目的:比较中药虎杖不同提取物的活血化淤功能.方法:收集虎杖提取过程中的水煎液提取物、水提醇沉提取物、碱水渗漉醇沉提取物,以高、低剂量对小鼠灌胃给药7 d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结果:虎杖三种提取物均能延长APTT、PT时间及降低FIB的含量,其中水煎液提取物随着剂量增加能显著的延长血浆APTT、PT时间,降低FIB含量,和其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虎杖水煎液提取物比其他提取物具有更显著的活血化淤作用.

    作者:吕闻闻;阮旭明;程东庆;吴晓莉;章浙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药理学教学质量

    药理学教学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普遍反应其内容庞杂,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更新观念,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先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留置气囊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5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气囊尿管虽然有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无滑脱、尿液不易渗漏等优点,但气囊尿管有它不同于一般尿管的特殊结构,护士如果掌握不好、操作不慎或拔出不当等原因,将会造成尿道粘膜损伤或尿道撕裂,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作者:王惠芳;王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巴柳氮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柳氮钠对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其临床运用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给小鼠饮用5%DSS代水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所有造模小鼠在服用5%DSS3天后出现稀便、血便,巴柳氮组在用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结肠黏膜缺损,杯状细胞丢失,部分上皮脱落坏死,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问质水肿明显,腺体结构破坏;巴柳氮组结肠上皮基本完整,腺体排列较规则,黏膜下无明显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巴柳氮钠组能明显降低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柳氮钠可以调节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这是其发挥治疗效果的又一机制.

    作者:黄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LEEP治疗宫颈CIN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LEEP术的98例患者(均为宫颈CIN)的相关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LEEP平均手术时间5~15 min,术中反应轻.术中出血量平均10.5 mL;②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检与LEEP术后病检结果诊断一致者62例(63.27%),级别下降者25例(25.51%),级别上升者11例(11.22%),其中2例术前为CINⅡ而术后证实为CINIⅢ,1个月后均行子宫全切术;③6个月总的治愈率为97.96%(96/98),病变持续存在率2.04%(2/98),术后1 a的复发率为2.09%(2/96).术后2a、3a无复发.结论:宫颈LEEP术对于宫颈CIN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长期随访,尤其是术后前2a.

    作者:黄清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