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雄
目的:探讨颈椎平片体位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提高对颈椎病影像认识.方法:介绍以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为主的各种体位的检查在颈椎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颈椎正位片可了解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变化、骨折等;侧位片显示1~7颈椎椎体序列、棘突及其间隙、颈部软组织;前后斜位片显示颈椎椎弓根及远离胶片一侧椎间孔的影像,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问孔.结论:颈椎平片是经济、实惠的检查方法.只要合理运用,可以较准确的诊断疾病临床效果良好,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影像依据.可以尽早发现、早治疗疾病.
作者:陆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7年11月-2009年4月妊娠16~27 w,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住院健康妇女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进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术前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对照组不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强度、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伤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从注药至有效宫缩开始时间、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宫颈撕裂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利凡诺与米非司酮配伍使用,缩短了胎儿娩出时间及总产程,从而减轻了孕妇的痛苦.
作者:刘贞;权萍;牛海娟;杨海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我院妇产科门诊于2009年10月份开始对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应用小剂量卡孕栓术前扩张宫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介绍如下.
作者:努尔孜娅·纱布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颗粒,5~10 mg/kg,空腹顿服,每天1次,连用3 d,停用4 d,第2周重复上述用法、用量.治疗组阿奇霉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0.5~1 mL/(kg·d)加入10%葡萄糖液30 mL冲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7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间歇给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树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腰椎骨质增生是常见多发病,对劳动力损害较大.传统的中医或西医单一疗法效果差,疗程长.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明显地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作者:张夫山;郭书慧;睢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巴柳氮钠对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其临床运用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给小鼠饮用5%DSS代水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所有造模小鼠在服用5%DSS3天后出现稀便、血便,巴柳氮组在用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结肠黏膜缺损,杯状细胞丢失,部分上皮脱落坏死,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问质水肿明显,腺体结构破坏;巴柳氮组结肠上皮基本完整,腺体排列较规则,黏膜下无明显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巴柳氮钠组能明显降低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柳氮钠可以调节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这是其发挥治疗效果的又一机制.
作者:黄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很容易再次发生脑卒中,即脑卒中复发.脑卒中反复发作不仅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增加,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分析了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并对对治疗脑卒中复发提出护理干预措施,为预防脑卒中复发发生提供借鉴.
作者:张敏霞;张伟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局麻下行腰大池穿刺.结果: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是外伤性颅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梅华锋;程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对雷贝拉唑在大白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为联合用药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方法:6只大白兔先行十二指肠插管,插管处为幽门下10 cm处,导管经皮下隧道固定于背部皮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行药代动力学分析.每种给药方式结束后均予以1w的清洗期.给药取血时间点为0min、1min、3min、6min、10min、15min、30min、45min、1h、1.5 h,每点取血2 mL.结果:各组间药动学参数AUC(0-∞)(mg/k)h,T1/2z(h),Tmax(h),CLz(L/h/kg)及Cmax(mg/L)经统计分析处理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合用及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合用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雷贝拉唑单用时无明显差异性,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合用及雷贝拉唑与左氧氟沙星合用时AUC(0-∞)(mg/L)h虽较单用雷贝拉唑时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他药动学参数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雷贝拉唑与抗生素联合用于Hp根除治疗时抗生素对雷贝拉唑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表明抗生素对雷贝拉唑药效学可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步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LEEP术的98例患者(均为宫颈CIN)的相关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LEEP平均手术时间5~15 min,术中反应轻.术中出血量平均10.5 mL;②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检与LEEP术后病检结果诊断一致者62例(63.27%),级别下降者25例(25.51%),级别上升者11例(11.22%),其中2例术前为CINⅡ而术后证实为CINIⅢ,1个月后均行子宫全切术;③6个月总的治愈率为97.96%(96/98),病变持续存在率2.04%(2/98),术后1 a的复发率为2.09%(2/96).术后2a、3a无复发.结论:宫颈LEEP术对于宫颈CIN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长期随访,尤其是术后前2a.
作者:黄清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杜冷丁镇痛与杜冷丁合并异丙嗪镇痛效果.方法:将我科术后210例病人随机分成杜冷丁组(对照组,n=105)和杜冷丁合并异丙嗪组(治疗组,n=105)两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术后镇痛杜冷丁合并异丙嚷镇痛优于单用杜冷丁镇痛.
作者:晏咏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4例TURP术后并发尿道狭窄患者的病因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3例由于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治疗,10例单纯尿道扩张、11例手术均治愈.结论:尿路感染、操作损伤、导尿管影响、腺体残留均是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疤痕电切及定期尿道扩张是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麦源;尹杰;尹心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奇正青鹏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选取肱骨外上髁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给予青鹏膏,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两组均治疗14 d,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7.5%,总有效率为9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奇正青鹏膏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且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作者:王江;李娜;张汉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评价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在处理上尿路结石梗阻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双J管内引流处理61例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结果:59例碎石成功,2例结石滑入肾盂,59例治愈.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在上尿路结石梗阻治疗中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且能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正确的抢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积极有效的各项抢救措施及细致周到的护理,可明显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果:迅速阻断毒物的再吸收,快速补液以利毒物排出,及早达到阿托品化,预防肺水肿、脑水肿、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早期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关键.
作者:孙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5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发病原因.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8%,以输卵管妊娠为主;异位妊娠相关因素包括妇科炎性反应、多次孕产、盆腔手术、宫内节育器等.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也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异位妊娠一旦破裂或流产病情急剧加重,出现腹腔内出血时,若不能及时诊断并积极抢救,可因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医务工作者应该严格掌握宫腔及盆腔手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规程,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及正确诊断率,降低异位妊娠的死亡率.
作者:商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11月部分出院患者病例106份.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涉及6大类34个品种抗菌药物,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仍然存在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当的问题,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玉;敖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和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基因表达,探究HER2和TOP2A基因的相关性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4月-2008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9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女性30例.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对乳腺癌组织HER2和TOP2A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HER2和TOP2A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且乳腺癌患者中HER2和TOP2A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中HER2和TOP2A基因的共同扩增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ER2和TOP2A基因对于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玉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和阿托品眼药水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散瞳验光的效果.方法:80例屈光不正患者,随机分为Ⅰ组(5~10岁)和Ⅱ组(11~20岁),每组各40例,80根,对两组患者均行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和阿托品散瞳后,比较2种药物散瞳验光的结果.结果:5~10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远视占多数,11~20岁则以近视多见.Ⅰ组患者采用托品酰胺与阿托品散瞳后验光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采用这2种药物散瞳验光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对于5~10岁屈光不正患者散瞳验光较准确;复方托品酰胺是11~20岁屈光不正患者散瞳验光的理想药物,对这类患者可以先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如果效果不满意再改用阿托品.
作者:何炯;罗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HE)发病的相关性,探讨根除HP对血氨水平和HE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HP感染率、血氨水平.结果:发生HE的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为64.48%(98/152例),HP阴性率为35.52%(54/152例),HP阳性和HP阴性肝硬化患者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48%比35.52%,P<0.01):HP阳性患者的血氨水平(86.4±68.5)μ moL/L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2.5±42.3)μ moL/L,P<0.01.结论:HP感染可加重肝硬化高氨血症,促成HE发作,根除HP有助于治疗和预防肝硬化HE发生.
作者:孟桂霞;王立蓉;赵巍;张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