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

盘美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 急危重症, 临床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D),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CNP)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上,由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细胞坏死.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多数发达国家居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之首.我国的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占据了死亡原因的前列,这其中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存在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做为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率高的一种急危重症,如何为病人争取及时治疗时间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的急救过程中,护理工作应该如何及时有效,能为病人提供高效护理,就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局麻下行腰大池穿刺.结果: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是外伤性颅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梅华锋;程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粗丝线环扎与改良克式针钢丝张力带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髌骨连接于股四头肌与髌腱之间,位于膝关节前方,具有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稳定、保护膝关节的功能,易受直接及间接暴力的损伤.临床上髌骨骨折较为常见,属于关节内骨折.

    作者:巩晋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微血管密度与脑膜瘤恶性度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的临床病理恶性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脑膜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应用统计学分析MVD与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42例脑膜瘤组织中Ⅰ级脑膜瘤MVD为(20.05+2.02),Ⅱ级脑膜瘤MVD为(31.45±4.02),Ⅲ级脑膜瘤MVD为(39.23±5.7),方差分析F=39.63,P<0.01,三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脑膜瘤临床病理分级越高,其MVD越大,MVD可能成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罗勇;林少华;陈信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正确的抢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积极有效的各项抢救措施及细致周到的护理,可明显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果:迅速阻断毒物的再吸收,快速补液以利毒物排出,及早达到阿托品化,预防肺水肿、脑水肿、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早期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关键.

    作者:孙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香丹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中小量脑出血36例临床观察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用香丹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中小量脑出血36例,并与单用西医综合治疗的36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绍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甲泼尼龙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应用

    目的:探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激素的使用,以助于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使用甲泼尼龙治疗的AECOPD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AECOPD使用甲泼尼龙可促进病情缓解,使病程缩短.结论:甲泼尼龙在COPD急性期使用可以尽快改善气喘,缩短急性期的病程.COPD急性期大部分患者可考虑常规使用甲泼尼龙治疗.

    作者:张凤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体位改变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体位改变对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对57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分别记录麻醉前、俯卧位后10 min、30 min、1 h、以及术毕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57例病人在俯卧位后10 min、30 min,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都有较明显的变化.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能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徐荣铭;蒋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山西地区HBV DNA定量、分型及P区耐药突变点245例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探究基因型和HBV DNA定量及P区耐药突变点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和DNA测序技术分别对患者HBV DNA含量、HBV基因型和HBVP区耐药突变点进行了检测.结果:245例患者中B型45例(18.4%),C型187例(76.3%),BC混合型13例(5.3%);C型的血清中JHBV-DNA平均含量2.7×106 IU/mL,B型的血清牛IHBV-DNA平均含量为6.4×104 IU/mL,二者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对60例HBV-DNA水平在104 IU/mL患者血清进行DNA测序检测结果发现,其中34例患者中没有出现耐药,在26例耐药患者中以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交叉耐药比例高,突变点主要为rtL180M、rtA181T和rtM204I/N.结论:山西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型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B型,且耐药的产生主要以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交叉耐药为主.

    作者:哈斯朝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青硼散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00例

    目的:探讨青硼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微波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应用青硼散外敷,观察2组治疗效果的优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85%.结论:青硼散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的明显优于单纯微波治疗.

    作者:周倩;张宝平;任婉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腹部闭合性外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抗休克等治疗后,均行开腹手术治疗,治愈44例,死亡2例,病死率4.3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上述两例患者均在术后1~14 d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对腹部闭合性损伤以及内脏损伤的患者应该立刻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任永乐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依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的疗效.方法:60例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立替康280 mg/d,1次/d;奥沙利铂200 mg/d,1次/d.对照组给予紫杉醇175 mg/m2,卡铂300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6.2个月,对照组11.8个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余反应均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具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苟兰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氯芬酸钠栓加阿托品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拴在人工流产术中对减轻痛疼及减少手术副反应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9 w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共3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针0.5 mg并直肠用双氯芬酸钠拴50 mg,对照组不用.结果:观察组在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宫口也易于松弛,人流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人流术中采用双氯芬酸钠拴直肠用药,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手术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萍;忽艳丽;尹青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散瞳验光药品选择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和阿托品眼药水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散瞳验光的效果.方法:80例屈光不正患者,随机分为Ⅰ组(5~10岁)和Ⅱ组(11~20岁),每组各40例,80根,对两组患者均行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和阿托品散瞳后,比较2种药物散瞳验光的结果.结果:5~10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远视占多数,11~20岁则以近视多见.Ⅰ组患者采用托品酰胺与阿托品散瞳后验光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采用这2种药物散瞳验光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对于5~10岁屈光不正患者散瞳验光较准确;复方托品酰胺是11~20岁屈光不正患者散瞳验光的理想药物,对这类患者可以先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如果效果不满意再改用阿托品.

    作者:何炯;罗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LEEP治疗宫颈CIN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LEEP术的98例患者(均为宫颈CIN)的相关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LEEP平均手术时间5~15 min,术中反应轻.术中出血量平均10.5 mL;②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检与LEEP术后病检结果诊断一致者62例(63.27%),级别下降者25例(25.51%),级别上升者11例(11.22%),其中2例术前为CINⅡ而术后证实为CINIⅢ,1个月后均行子宫全切术;③6个月总的治愈率为97.96%(96/98),病变持续存在率2.04%(2/98),术后1 a的复发率为2.09%(2/96).术后2a、3a无复发.结论:宫颈LEEP术对于宫颈CIN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长期随访,尤其是术后前2a.

    作者:黄清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技术,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7.8±5.2)min.术后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是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作者:周冠琼;杨青梅;王昊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组、交锁髓内钉治疗组各25例.分别从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情况数据均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hner-Wru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应症范围内,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较自锁髓内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而两者远期疗效相当.

    作者:侯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留置气囊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5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气囊尿管虽然有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无滑脱、尿液不易渗漏等优点,但气囊尿管有它不同于一般尿管的特殊结构,护士如果掌握不好、操作不慎或拔出不当等原因,将会造成尿道粘膜损伤或尿道撕裂,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作者:王惠芳;王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苦参素、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者抗结核化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苦参素、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者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肺结核合并HBV感染者82例随机分3组,采用标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2HREZ/4HR,实验组分别苦参素、拉米夫定口服,治疗期间每月检查肝功能,第3月及疗程结束时检查乙肝三对和HBV-DNA定量.结果: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肝损率为45.0%,而苦参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15.6%,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素组和拉米夫定组肝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素组、拉米夫定组、对照组分别有8例、19例、1例HBVDNA转阴,两两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有5例和7例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者抗结核治疗时,加用苦参素或拉米夫定可减少抗痨过程中肝损的发生.

    作者:李爱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实验性转子间骨折几种内外固定物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选取临床中应用较多的内、外固定器进行综合分析,对临床器材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防腐尸体股骨标本做成Evan'sⅢa型转子间骨折,随机分为L-TDCP、DHS、Gamma钉和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固定和正常对照共五组,模拟单肢站立相,进行300~1800N加载,对股骨头纵向位移和骨折远近端的电应变进行测量.结果:Gamma钉因采取髓内固定具有更大的刚度,有利于抵抗纵向载荷,DHS具有静力和动力加压及张力带作用.髓外固定中,L-DCP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因加强了内侧股骨矩支撑,使应力传递比较均匀,股骨头位移较小.结论:对于稳定性骨折,四种固定物对股骨结构刚度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对固定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术者对该器械的认识和技术熟练程度来决定;对于不稳定骨折,重建转子部股骨距区力学支撑作用要比提高固定材料的强度意义更为重大.

    作者:牟明威;李春根;刘向春;徐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皮质醇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不同阶段(急性期,缓解期),不同病情程度(单纯或合并症)及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进行血皮质醇(Cor)检测,观察其变化,以期为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对38例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分别测定血Cor水平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18例.缓解期患者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1年,分别测定开始、结束时血Cot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急性期血皮质醇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血皮质醇下降但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血Cor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尤以急性期明显,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影响.

    作者:赵英雄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