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庆;刘文静
目前对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多用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堵管、创面感染、负压引流专用敷料干结变硬等情况,从而影响引流和治疗效果.我们在传统装置基础上进行改良,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况世荣;吴海燕;李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饮食提示卡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围手术期不同阶段食管癌患者的饮食需求,制订4种饮食提示卡,对2011年1月至6月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应用饮食提示卡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饮食知识知晓度达到96.00%,对护士饮食健康教育满意度达到97.00%.结论 饮食提示卡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对饮食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士饮食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作者:冯曲丽;刘莉;李金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血液净化中心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聚四氟乙烯人造血L管、长期静脉置管、临时静脉置管、直接动静脉穿刺5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以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高(42.86%),临时静脉置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19.77%),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但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其他4种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的重要血管通路.
作者:叶锡兰;邱碧辉;宁志芳;夏运风;宋利;李志莲;梁馨苓;符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静脉采血项目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静脉采血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对116名在岗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静脉采血知识得分为(40.25±4.70)分;不同学历、职称、是否参加过静脉采血相关知识培训的护士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护龄、科室的护士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护士缺乏足够的静脉采血相关知识,应加强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的继续教育及在校护生的静脉采血知识基础课程的教育.
作者:李临英;李忠臣;左彦珍;张莹莹;李守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浅层吸痰与传统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吸痰后刺激的影响,探讨佳的吸痰方式.方法 两组新生儿分别采用传统吸痰法和浅层吸痰法吸痰,并比较吸痰前1 min、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1min、2min、3min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呛咳发生率.结果 浅层吸痰法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在吸痰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呛咳;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1 min、2min两组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保持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平稳和有效减少呛咳.
作者:金慧;张华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护士长选拔培养的有效路径.方法 将2003年至2007年竞聘上岗的33名护士长设为对照组,按照医院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培训;将2008年至2010年竞聘上岗的16名护士长设为实验组,在规范化培训要求的基础上按自行设计的培养路径表接受培训,培训项目依次按医院、护理部、科室层面划分为3个层级、4个阶段、5种能力进行培养.结果 按照360度考核法和目标管理法进行考核,经培养路径培训的护士长全部称职,优秀和称职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85%)(P<0.05).任期考核结果显示,经培养路径培养的护士长,考核达标率(93.75%)高于对照组(60.61%)(P<0.05).结论 按照培养路径对新上岗的护士长进行培养,有助于提高考核达标率,提升日常管理能力,促进岗位能力的适应,有利于护士长队伍的建设.
作者:张晓萍;卢根娣;周燕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危重病学科护理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护理依从性,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方法 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临床预防措施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危重病学科的64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集束护理平均依从性为80.85%,在7个护理项目中洗手的依从性差为72.34%.护理人员自认为依从性低的因素主要是觉得重要但没有时间、觉得不重要、懒得做和疾病限制以及患者因素.结论 应改善目前护理人员配置,加强集束护理相关教育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主观护理意识和慎独精神,从而提高集束护理依从性.
作者:张晓燕;周剑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制订护士各个层级标准,确定各层级护士职责及在临床中的使用.结果 患者满意度由90.91%上升到97.84%,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2.83%上升到100.00%,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5.57%上升到9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能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有效调动各层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高清琴;李秋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期间护士长信息素质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提供新思路.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2名临床科室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00%的护士长有信息查询的意识,95.45%的护士长就优质护理相关问题进行了信息查询,86.37%的护士长认为信息查询对个人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长的信息获取途径以“与其他护士长沟通,学习护理部下发的相关文件”为主;22.73%的护士长在提炼、加工信息方面有困难;自我评价方面,文献检索能力一般者占63.64%,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较差者占40.91%.结论 护士长的信息主动求知意识强,但信息查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黄华玲;丁玉兰;饶春梅;施丽丽;曹苏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沙市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者预防和干预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长沙市5所综合性医院的41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职业压力总均分为(3.77±0.48)分,其中人际关系得分为(3.93±0.56)分居首位;职业倦怠总均分为(3.82±0.40)分,其中情感衰竭得分为(3.27±0.58)分居首位,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低成就感与职业压力及其患者态度和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情感衰竭与职业压力及其人际关系、患者态度、危重患者、职业发展维度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及其人格解体维度与职业压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长沙市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处于高水平,应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社会的重视.
作者:席明霞;卿利敏;李丹;黄冬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负担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照顾者的负担与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主观支持与负担总分、社交性负担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与社交性负担及生理性负担呈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情感性负担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社交性负担及负担总分呈负相关.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负担与社会支持呈负性相关,即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照顾者的负担越小.
作者:张金庆;刘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试点病房实施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查房的效果.方法 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对所分管患者进行早晚例行查房及对急、危、重患者、新人院和术后患者的随时查房.责任护士提前做好查房前准备,观看和聆听主治医师查房,对疑难、重点护理问题进行现场沟通,之后进行查房总结,落实查房安排.结果 护理质量综合检查评价得分及患者、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 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查房的实施,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作者:肖晓玲;胡秋秋;张东华;彭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骨科病区护理质量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结果 实施全而质量管理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护理质量在全院的排序位置提前.结论 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龙桃;柳琴;李宏;吴润莉;李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提高血标本实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护士进行血标本采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对血标本采集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从采集前质量管理、采集环节质量管理、血标本的储存及转运质量管理部分别制订了严格标准.结果 降低了血标本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标本试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作者:阎秀英;郑中燕;张阴凤;张淑艳;郭秀琴;李庆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药物需避光输入,避免在光合作用下产生分解,从而影响药效.我院使用避光袋包裹液体、避光输液器输液,但避光输液器无避光头皮针,只能与普通头皮针匹配.以往在使用普通头皮针过程中,多使用布类物品覆盖,存在操作不便、避光效果不确切等缺点.自2011年10月起,我科采用消毒处理后的废弃避光输液管包裹普通头皮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晓燕;王亚丽;牛艳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依从的原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治疗依从性测评表调查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依从组与不依从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上的差异,并对不依从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依从率为38.0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女性高于男性、已婚者高于未婚者、文化程度较高者高于较低者(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差的原因为知识缺乏、自身因素、治疗费用昂贵等.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其原因较多,应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樊宇华;孙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糖尿病专科护士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的做法与体会.方法 成立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核心的糖尿病护理小组并进行培训,定期组织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开展护理会诊、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和组建全市糖尿病健康教育者网络.结果 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总体满意度由56.00%上升到92.00%;非专科病区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检查均分由(71.25±3.64)分上升为(92.18±1.52)分;2010年糖尿病专科护士完成健康教育门诊328人次、院内疑难护理会诊59次、院外护理会诊3次;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常规开展集体小讲座由4所增加到8所;2010年底糖尿病专科护士申报的护理科研项目获得基金资助.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提升医院专项护理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应重视专科护士的正确使用,从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步红兵;罗平;尹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男护士心理资本、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资本量表、组织承诺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对8所三级甲等医院102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男护士心理资本总分为(16.44±2.76)分,组织承诺总分为(69.02±13.37)分,离职倾向总分为(16.31±3.19)分;男护士心理资本与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均显著相关(P<0.01或P<0.05),心理资本在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提高临床男护士心理资本及组织承诺水平,从而避免离职倾向的产生.
作者:尹斐;周郁秋;贾红红;王月枫;赵庆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网络数据库1998年至2010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研究的文献逐年平稳增加,护理类期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此类文章的研究方法单一,而阻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多而复杂.结论 现阶段需要更多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制订缩短院前就医延迟时间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金秀;赵秋利;刘晓;吴燕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归纳国内外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培训的相关政策,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急救知识培训的相关政策及居民心肺复苏术的培训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居民心肺复苏培训的差异,提出了对我国心肺复苏培训的启示,并指出了未来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方向.
作者:吕冬;宋小花;谷蓉芳;陈红涛;胡佳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