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的研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董华

关键词:血管超声, 标准, 规范统一
摘要:血管超声检查是我院骨科患者及心血管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本文针对我院目前血管超声检查中因超声医师主观因素造成的测值差异和判定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临床咨询和治疗选择的困惑.为此,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并且进一步规范超声报告形式和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提升我院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能力.本文以颈动脉超声为例,对检查步骤、流程,斑块测量及狭窄程度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报告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参照血管超声检查教程,并融入了日常工作中总结的临床经验,对评估存在困难的情况提出个人观点和问题探讨,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沙利度胺与化疗用于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应用沙利度胺+化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探究沙利度胺+化疗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7日—2017年5月12日本院诊治的白血病病患100例纳入本文研究,按照病患治疗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常规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化疗治疗,其余50例患者纳入治疗组行沙利度胺+化疗,对常规组和治疗组的疗效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90.0%患者治疗有效,常规组60.0%患者治疗有效,治疗组治疗有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有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病患行沙利度胺+化疗,可提升病患治疗有效率,可推广.

    作者:胡花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麻醉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麻醉科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麻醉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应用了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对比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应用前(2015年1月—2016年1月)后麻醉药品各项操作时间、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结果:智能麻醉药品管理应用后,药品盘点时间、药品发放时间、药品申领时间均有所下降;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均有所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科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借助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相关工作质量及效率,有利于降低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对于麻醉药物安全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ctomy,LC)中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诊断、处理以及预后加以观测.结果:术中发现11例和术后发现10例中的仅8例进行胆囊癌根治手术,其中仅1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均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T N M分期为:1期16例、2期5例.对21例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接受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均生存,且生存质量相对较好.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需要警惕意外胆囊癌的发生,而在发现后,必须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准确的辨别其分期,采取合理的策略来进行治疗,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可以采用根治术,其LC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存活率较高.

    作者:陶发明;张冬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分辨率MR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及分期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 R 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确诊为直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行高分辨率MRI扫描,并进行术前MRI分期,将术前MRI直肠癌分期结果同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对比,计算MRI 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MRI直肠癌表现平均肿瘤直径(5.5±1.5)cm.30例直肠癌患者中,2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MRI的诊治准确率达到66.67%,9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MRI的诊断准确率55.56%.结论: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采用MRI诊断,可准确评估直肠癌浸润程度和T分期,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提供MRI分期标准.

    作者:戴纪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通过超声心脏轴测定方式及心脏四腔观法来实现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判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不同诊断方式在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诊断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

    作者:李金姿;李红梅;王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对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运用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共医治240例消化系疾病患者.CEA,CA199,CA242,CA724检出120例,其中120例胃癌为观察组120例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对照组.在240例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肿瘤生物标志物,并比较结果.结果:在关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两组间CEA,CA199,CA242,CA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阳性发现,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妇科肿瘤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妇科肿瘤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收集笔者经治的80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超声诊断妇科肿瘤及其良恶性肿瘤的例数和诊断符合率,不同组别诊断符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结果: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88.75%,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0.7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瘤病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有利于早期诊断妇科肿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妇科肿瘤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马玉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模式将于本院确诊结直肠肿瘤检查患者中抽选出60例,均给予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进行扫描,观察组选择低剂量进行扫描,以患者病理结果为依据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及有效辐射剂量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分别为90.47%、91.66%,与对照组对应值95.23%、90.90%相比,两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此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是提高患者病症诊断结果准确度的较好指标,且对患者机体辐射作用小,安全性更高,其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东春;乔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 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均经临床证实,均行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C 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率94.87%(37/39)高于CT检查74.36%(29/39),漏诊率5.13%(2/39)低于C T检查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及时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26%显著高于对照组86.96%,观察组的复发率1.74%显著少于对照组13.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当中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临床上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邹华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T与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研究综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主要是指在围产期由于宫内缺氧或者是窒息导致脑部发生的缺血缺氧性损害,不仅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同时也是后期致残的重要病因之一.计算机断层扫描(C T)和核磁共振扫描(MRI)均是HIE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能够通过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学表现对疾病情况进行准确诊断,是选择临床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鉴于此,本文首先对HIE的病因病理进行简述,后重点对CT和MRI以及二者对比及联合应用于HIE诊断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飨读者.

    作者:李玉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探究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以有效探究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提高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肿瘤放射治疗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研究组患者采取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进行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4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后,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佳,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导航精准性,及时帮助医护人员纠正由于患者机体中的靶点移位所带来的误差诊断.同时,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及时的发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并发出的并发病现象,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李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分析

    目的:研究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及对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工作实际调查.结果:规范化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工作,可采取构建管理网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落实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依法执业、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加强放射性场所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受检者及陪检者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放射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的措施实现.结论: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漏洞和弊端,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作者:窦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 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6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2例则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的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综合对比两组护理干预结果可知,观察组32例患者中出现感染、贫血、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总数,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32例患者,且组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相应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患者分娩期并发症情况,切实强化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作者:向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 T特征及多层螺旋C 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7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体部5例,胃窦部2例,肿瘤长径0.9~5.2c m,平均3.2c m.肿瘤均为单发,呈圆形与类圆形,2例腔内生长,5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强化较著.3例瘤周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为良性增生淋巴结.结论:胃神经鞘瘤在CT上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体,增强扫描肿瘤渐进性强化为其特点;另外,瘤周肿大淋巴结常为良性增生淋巴结,不是恶性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依据.

    作者:帅欣艳;郭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的 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乳腺结节鉴别诊断中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院乳腺结节患者3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二维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单用二维超声对于良性、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77%、44.44%;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5.24%、90%.结论:乳腺结节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存在推广意义.

    作者:蒋雪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肺结核咯血治疗后出现脑梗心梗和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

    本文报告肺结核咯血治疗后出现脑梗心梗1例,并分析本患者和文献报道病例的影像学特征.此类患者应用CT、MRI以及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仪等影像学手段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积极抗痨,同时尽可能早地促梗死血管再通,恢复正常血流灌注,可阻止梗死面积近一步扩大,并尽大限度挽救缺血组织.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和研究清热解毒的疗效方法以及应对记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患有颈部肿瘤的患者,并且对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进行模拟化清热解毒方法医治.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方法.观测记性放射口腔黏膜中辐射剂量以及黏膜炎状态等方面的数据结果急性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重视计量的应用,显示试验组高出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毒方法可以延缓口腔黏膜炎产生的时间,另可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蒋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RI与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M R I与C 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10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10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M R I和C T检查,同时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MRI与CT检查法的准确性.结果: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0%,明显比CT组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MRI与CT均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且两者的优缺点各异,但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明显优于CT,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谭淦纹;王玲;蔡曙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时间段内接受急诊抢救的90例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抽取,其中,30例患者采用面罩方式急诊抢救(A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采用插管方式急诊抢救(B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插管联合面罩方式急诊抢救(观察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肺复苏状况、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存活率均优于A对照组患者和B对照组患者;同时,B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优于A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对照组患者和B对照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存活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与插管联合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及存活率,比单独使用面罩、插管急诊抢救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彩霞;吕国芬;张承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