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春
目的:探究对进展期胃癌T分期患者应用螺旋C T(S C T)和M R I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40例进展期胃癌T分期患者,采用盲选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SCT扫描,试验组采用MRI扫描.观察两组诊断病理结果与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结果:通过扫描检查后,所有患者均为进展期胃癌,试验组(M R I)的的T2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S C T)的T2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76.92%);试验组(M R I)的的T3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S C T)的T3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80.00%);试验组(M R I)的的T4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S C T)的T4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75.00%).可见,两组胃癌患者T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SCT、MRI图像病理分析结果与术中多见并无较大差异,但MRI的病理分析与术中所见符合率更高,其应用价值更显著,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豪;李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婴幼儿的健康保健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婴儿水疗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儿童保健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儿童家长欢迎.而对于婴儿抚触,目前许多国家已认为是对婴儿健康有益、自然的一种保健技术[1].为了使婴儿水疗及抚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婴儿水疗及抚触操作流程,强调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婴儿更健康、更安全.现将我院儿童保健科在2017年4—8月份开展的规范婴儿水疗及抚触操作流程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及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白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探究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以有效探究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提高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肿瘤放射治疗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研究组患者采取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进行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4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后,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佳,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导航精准性,及时帮助医护人员纠正由于患者机体中的靶点移位所带来的误差诊断.同时,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及时的发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并发出的并发病现象,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李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行胆囊全切除术的43例为A组,行胆囊部分切除术的43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更短,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A组更少,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A组更短,B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33%,发生率明显较A组的13.95%低,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显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手术操作便捷快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效果好,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小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ctomy,LC)中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诊断、处理以及预后加以观测.结果:术中发现11例和术后发现10例中的仅8例进行胆囊癌根治手术,其中仅1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均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其T N M分期为:1期16例、2期5例.对21例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接受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均生存,且生存质量相对较好.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需要警惕意外胆囊癌的发生,而在发现后,必须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准确的辨别其分期,采取合理的策略来进行治疗,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可以采用根治术,其LC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存活率较高.
作者:陶发明;张冬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术应用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前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的方法,后者实施常规的交腿带蒂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40.5±20.6)m i n、(19.5±4.3)d,对照组的分别为(180.5±25.2)m i n、(30.6±6.4)d;治疗组的皮瓣存活率、感觉与两点辨别觉恢复率分别为97.50%、85.00%、90.00%,对照组的分别为82.50%、65.00%、70.00%,两组间的各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方案,患者恢复效果好,值得应用.
作者:张凤军;李迎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模式将于本院确诊结直肠肿瘤检查患者中抽选出60例,均给予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进行扫描,观察组选择低剂量进行扫描,以患者病理结果为依据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及有效辐射剂量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分别为90.47%、91.66%,与对照组对应值95.23%、90.90%相比,两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此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是提高患者病症诊断结果准确度的较好指标,且对患者机体辐射作用小,安全性更高,其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东春;乔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运用的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共医治240例消化系疾病患者.CEA,CA199,CA242,CA724检出120例,其中120例胃癌为观察组120例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对照组.在240例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肿瘤生物标志物,并比较结果.结果:在关于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两组间CEA,CA199,CA242,CA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阳性发现,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兵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血管超声检查是我院骨科患者及心血管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本文针对我院目前血管超声检查中因超声医师主观因素造成的测值差异和判定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临床咨询和治疗选择的困惑.为此,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并且进一步规范超声报告形式和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提升我院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能力.本文以颈动脉超声为例,对检查步骤、流程,斑块测量及狭窄程度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报告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参照血管超声检查教程,并融入了日常工作中总结的临床经验,对评估存在困难的情况提出个人观点和问题探讨,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董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检查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接诊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作为A组,另外选取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B组,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将A组患者分为A1和A2两个组,每组各40例,A1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治疗并监测,A2组患者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A组患者的左右两侧卵巢体积及卵泡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而A组患者的卵泡直径均明显小于B组.A1、A2两组患者经过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A1组患者的周期妊娠例数为3例,周期妊娠率为7.50%;排卵正常例数为17例,排卵正常率为42.5%.A2组患者的周期妊娠例数为13例,周期妊娠率为32.5%;排卵正常例数为21例,排卵正常率为52.5%;A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1组.在治疗诱发排卵过程中A1组患者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1例,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A2组的3例(7.50%).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清楚提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卵巢体积、卵泡个数及卵泡直径,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技术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对治疗进行指导,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任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5例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方法不同分为CT组(60例)与MRI组(75例),对比两组检查清晰度及检出率.结果:MRI检查对塌陷程度图像清晰度为(1.34±0.30)分,显著高于CT检查;M R I组对隐匿性骨折检出率96.00%高于C T组(P<0.05).结论:将M R I检查应用于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可显著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及检出率.
作者:郭振浩;王殿琪;王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17年6月1日收住院的135例急腹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1例经中医治疗后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17)m i n,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4例患者腹膜炎体征明显,急诊行腹腔镜剖腹探查术,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急腹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振华;沈向荣;沈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120例贫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为缺血性贫血,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两组患者均运用血液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检验得出,观察组患者的M C H值为(23.02±2.25)pq,MCV值为(60.27±2.36)fL,RDW值为(11.24±2.25);对照组分别为(22.44±2.29)pq,(77.81±5.94)fL,(19.35±2.63);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 C H)未见明显差异,但是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患有贫血症状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在贫血诊断以及贫血程度的判断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贫血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医学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经M R 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均利用M R I影像学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儿中8例患儿脑实质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信号,32例患儿脑内能够发现病灶,阳性检出率为80%.结论:M R I影像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价值明显,为了保证诊断准确性,应该注重与病史、血气分析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等结合进行诊断.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接受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20例患儿中病变导致单肺受累的有18例,双肺受累2例;病变局限在1个肺野的有10例,导致2个肺野受累的有9例,导致3个肺野受累的有1例.结论: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准确率较高,能够获得明显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李守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7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并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27例风湿性心脏患者中,25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手术便成功.不成功的2例手术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二尖瓣环过小因而导致卡瓣,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之后出现少量瓣的周漏,必须进行再次的周漏修补手术.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实时的显示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等,有助于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云翔;钱大钧;周晓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碘对比剂在冠脉造影应用中的有效性评价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使用低渗碘普罗胺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使用等渗碘克沙醇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显像优者24例,良者8例,优良率为76.2%(32/42),对照组显像优者21例,良者9例,优良率为71.4%(30/42),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观察组患者尿酸、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冠脉造影前(均P<0.05),对照组患者尿素氮水平高于冠脉造影前(P<0.05);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观察组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碘普罗胺注射液在显影质量上与等渗碘克沙醇注射液相比并无差异,两种对比剂在肾损伤方面,低渗碘普罗胺注射液与等渗碘克沙醇注射液相比并无严重的肾损害,值得在临推广使用.
作者:崔志慧;段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C T与M R I影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本院直肠癌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CT与MRI影像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与MRI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诊断不同分期的符合率为85.71%、96.43%、95%,MRI符合率为92.86%、96.30%、90.48%.结论: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CT与MRI影像均有较高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柏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讨论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乳腺癌术后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显著改善,在癌性疲乏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在心理正常情绪、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融入感方面,研究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项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癌性疲乏,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X线平片与C 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58例,将其按照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X线组和C T影像组,每组分别29例.X线组患者采用X线片检查,C T组采用C T影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时间、检出费用和检出率.结果:X线组患者的检出时间(2.45±0.82)min,检出费用(110.25±21.25)元,检出率68.96%;CT影像组患者的检出时间(9.58±1.21)min,检出费用(328.21±35.21)元,检出率96.55%,可见CT组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X线组,但其检出时间和检出费用也要高于X线,P<0.05.结论:X线片在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检出率低于C T检查,但其检查费用和检查时间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作者:方艳琼;张政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