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目的:对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麻醉科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麻醉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应用了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对比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应用前(2015年1月—2016年1月)后麻醉药品各项操作时间、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结果:智能麻醉药品管理应用后,药品盘点时间、药品发放时间、药品申领时间均有所下降;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均有所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科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借助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相关工作质量及效率,有利于降低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对于麻醉药物安全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维C 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2、3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侧入路穿刺进入卵圆孔,对半月神经节进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感觉减退情况.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的穿刺途径.
作者:刘垒;张强;崔晓鲁;刘方铭;李军;刘维菊;吴文庆;尹聪;王哲;于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对手术体位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改善手术体位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疾病类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除了躯体症状之外,冠心病的患者情绪变化尤其是焦虑抑郁症状为常见,严重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预后.
作者:彭雪梅;王慧;田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疤痕缺陷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92例晚期孕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观察对比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诊断结果.结果:超声检查显示51例患者为子宫前壁下段肌层缺陷,术中诊断证实为44例,超声检查前壁子宫下段肌层缺陷与术中诊断对比符合率为86.27%;超声检查显示肌层缺失36例,术中诊断为77.78%,超声检查肌层缺失与术中诊断对比符合率为77.78%.结论:利用腹部超声检查可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作出准确预测,进而有利于指导医师开展临床治疗.
作者:张华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分析妇科肿瘤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收集笔者经治的80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统计超声诊断妇科肿瘤及其良恶性肿瘤的例数和诊断符合率,不同组别诊断符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结果: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88.75%,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0.7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瘤病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有利于早期诊断妇科肿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妇科肿瘤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马玉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诊断肝脏肿瘤血管中的临床价值展开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4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病理诊断方法,对患者肝脏肿瘤的血管特征展开分析与研究.结果:所选4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患有肝脏肿瘤,肿瘤类型为弥漫型的有12例,块状10例,结节型18例,后期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得出,弥漫型有12例,块状9例,结节型19例,诊断精准率为84.74%.在供血信号上,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分支状、血流信号等变化,并且血流出现了高速和高阻现象,阻力>0.6,流速>97cm/s.结论:针对肝脏肿瘤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能进一步提升病灶显示率,使患者病症得到有效诊断.
作者:李微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X线片、C T与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片、C T与超声分别对患者做出诊断,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肠梗阻16例、小肠梗阻44例.其中X线片诊断符合率68.3%,超声诊断符合率91.7%,CT诊断符合率98.3%;超声与CT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X线片(P<0.05).结论:C T诊断肠梗阻准确率高于超声及X线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应优先选用.
作者:魏有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分析降低小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DR)辐射剂量的方法以及对影像资料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小儿胸部DR采用常规剂量以及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后对应的图像质量.结果:在小儿辐射剂量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D R胸片图像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定的措施控制小儿DR检查质量,能够在提高影像质量的同时减少小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又珍;郭玉斌;时志强;陶克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32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资料,对其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类,比较不同贫血类型孕妇的指标差异.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小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6.61%和75.79%,孕晚期大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为6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贫血孕妇的MCV、MCH、MCHC等指标均低于大细胞贫血孕妇,而RBC高于大细胞贫血孕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应当重视血常规检验,及时发现贫血的类型及程度,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随着放射治疗设备、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放射治疗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放射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顺应实验教学的改革,更生动直观的向学生传递放射治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本校利用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食管癌三维适行放疗计划制作实验为例谈一谈本校的实验教学.
作者:谢力;李贤富;郭飞;皈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超声引导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神经刺激仪协助实施麻醉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另外3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哪种麻醉效果显著.结果:经过比较观察,在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经统计(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比传统方法麻醉更多的优势,阻滞效果好,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对进展期胃癌T分期患者应用螺旋C T(S C T)和M R I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40例进展期胃癌T分期患者,采用盲选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SCT扫描,试验组采用MRI扫描.观察两组诊断病理结果与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结果:通过扫描检查后,所有患者均为进展期胃癌,试验组(M R I)的的T2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S C T)的T2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76.92%);试验组(M R I)的的T3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S C T)的T3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80.00%);试验组(M R I)的的T4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S C T)的T4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75.00%).可见,两组胃癌患者T分期与术中所见符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SCT、MRI图像病理分析结果与术中多见并无较大差异,但MRI的病理分析与术中所见符合率更高,其应用价值更显著,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豪;李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在C 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科接受C T增强扫描的108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予以舒适护理,较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不良反应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检查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为C 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成功率均有积极作用,还可提高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龚艳萍;褚安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活检与血清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来我院体检、门诊及住院患者42例,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血清P S A检查、高度怀疑前列腺C a,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所有病例活检后均与病理结果对照,全部病理术前常规检查前列腺大小、观察前列腺包膜、内部回声等血供情况,探讨前列腺Ca的声像图特征,凡事常规超声怀疑的均做PSA检查,两者同时异常行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结节型、弥漫型、结节型伴弥漫型、隐匿型,经病理诊断可见36例患者中前列腺Ca患者20例(5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PSA值,对前列腺Ca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仲跻凤;黄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中所要采取特殊姿势提前模拟演练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2016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31例,先后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6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辅以术中所需特殊姿势的术前模拟演练指导.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理恐惧度以及术中与术者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术中患者心理恐惧度评分研究组(5.69±1.40)低于对照组(7.00±1.69)(P<0.05);术者对患者术中配合满意度评分研究组(7.31±1.20)高于对照(6.13±1.25)(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术中手术姿势的模拟演练指导可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减低术中患者恐惧程度.
作者:徐淑梅;卫陈刚;单小耘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SCT对腰椎滑脱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SCT对76例腰椎滑脱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患者共植入螺钉340枚,穿破骨皮质>2m m共36枚,占10.59%.术后完全复位占39.5%;部分复位52.6%;滑脱无变化占7.9%;总有效率92.1%.术前对应椎间孔平均高度12.6mm,术后平均17.7mm,P<0.05,两者有意义.结论:MSCT是评价腰椎滑脱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主要检查手段,对临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发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为更好地解决盆底器官脱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现阶段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发展,盆底器官脱垂(P O P)的发病机制受到更多关注.以超声等为主导的各种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结果:在多种盆底影像学技术中,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像信息.结论: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对获取POP的完善信息,在临床上帮助医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POP病理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规范化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检查的280例受检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检测医师要指导患者采取标准的CC位和MLO位,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规范化操作,检查完成之后观察DR图像的达标情况,分析达标图像中受检者在采取不同检测体位时的表现.结果:本次研究所抽取的280例患者的D R图像中,达标的D R图像一共有277例,监测的达标率为98.9%,在所有达标的DR图像中,受检者采取CC位接受检查时,DR图像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患者的乳腺纤体和病变的部位以及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形态等,受检者采取MLO位时,DR图像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患者的胸大肌、腋下淋巴结以及腋下腺体等组织.结论:在使用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规范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设备的操作技术、患者的受检体位以及检测医师的临床操作流程等能够显著提高DR影像的质量,降低患者的漏诊或者误诊几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应用盐酸多奈哌齐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取61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小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措施.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55%,(P<0.05);对照组的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的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中,1例轻度腹胀、1例食欲不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中仅有1例出现食欲不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3%;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在老年痴呆的临床治疗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及精神状态的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广泛地应用.
作者:赵淑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