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张丹丹

关键词:孕妇, 妊娠期, 贫血, 血常规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32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资料,对其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类,比较不同贫血类型孕妇的指标差异.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小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6.61%和75.79%,孕晚期大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为6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贫血孕妇的MCV、MCH、MCHC等指标均低于大细胞贫血孕妇,而RBC高于大细胞贫血孕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应当重视血常规检验,及时发现贫血的类型及程度,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的应用

    目的:为更好地解决盆底器官脱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现阶段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发展,盆底器官脱垂(P O P)的发病机制受到更多关注.以超声等为主导的各种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结果:在多种盆底影像学技术中,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像信息.结论: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对获取POP的完善信息,在临床上帮助医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POP病理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消瘀康胶囊对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把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3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加消瘀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1周后、2周后头颅CT的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头颅CT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效果显著.

    作者:张晋欣;牛继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利用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食管癌适形放疗计划制作实验设计

    随着放射治疗设备、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放射治疗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放射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顺应实验教学的改革,更生动直观的向学生传递放射治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本校利用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食管癌三维适行放疗计划制作实验为例谈一谈本校的实验教学.

    作者:谢力;李贤富;郭飞;皈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将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进行对比,探究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实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个研究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分期手术,另一组采用一次性脓肿根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比例为85%,远高于对照组的60%,功能失禁比例为15%,低于对照组的40%;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评分低、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和传统分期手术相比,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恢复快、创伤小、一次性疗效确切的优点,有利于改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优先选用.

    作者:牟洁霏;李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 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及C T诊断,并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准确率.结果:诊断结果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40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30/40);经C T诊断,准确率为95%(37/40),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超声诊断下,实质性损伤内脏体积增大,出现不均匀回声,且出血脏器局部隆起,无回声或回声较低;完全内脏损伤表现为脏器形态改变,出现不均匀回声,且周围出现无回声区.CT诊断下,实质性损伤内脏体积增大,密度影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出血脏器局部隆起,呈现新月状;完全内脏损伤表现为脏器形态改变,密度影稍低.结论: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的临床检查中,C 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可作为诊断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常用方法.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 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均经临床证实,均行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C 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率94.87%(37/39)高于CT检查74.36%(29/39),漏诊率5.13%(2/39)低于C T检查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及时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及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M R I与C 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由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MRI在骨折部位、骨缺损、骨折移位、骨折粉碎显示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不同骨折分型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骨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分型符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M R I与C T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右心房血栓2例报道

    临床中右心房肿瘤并不多见,右心房血栓则更加少见.所以临床中需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右心房血栓进行准确诊断,并和其他右心房肿瘤进行鉴别,进而对下一步治疗手段进行确认.本文选择我院收治溶栓治疗后确诊的右心房血栓患者2例,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研究,并对其与其他右心房肿瘤鉴别点进行分析.

    作者:孔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video-assistedmini-thoracotomy,VAMT)与常规开胸手术疗效及护理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NSCLC患者82例,均分两组.采用VAMT设为腔镜组,常规开胸为常规组.将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并分析护理.结果: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常规组为9.76%,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CLC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同,VAMT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VAS评分,配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严中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18F-FDG PET/CT对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探讨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 D 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 E T/C T)对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疑原发性乳腺癌患者25例,单发乳腺良性病变患者10例(均为女),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显像结果.疑乳腺癌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结果:疑乳腺癌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得知:乳腺癌22例,病灶共23个,良性6个.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分析诊断灵敏度73.91%(17/23),特异性94.12%(16/17);若将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作为界限,则18F-FDG PET/CT诊断灵敏度为69.57%(16/23),特异性为58.82%(10/17);若将SUVmax>对侧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作为界值,则PET/CT诊断灵敏度95.65%(22/23),特异性58.82%(10/17);其灵敏度相比前2种方法,明显高于后者(χ2=4.14,4.13,均P<0.05).定性方法特异性较半定量分析,显著高于后者(均χ2=5.6,均P<0.05).行区域淋巴结廓清术的21例患者经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9例.18F-FDG PET/CT定性诊断灵敏度55.56%(5/9),特异性83.33%(10/12).结论:乳腺癌18F-FDG PET/CT诊断中,将病灶SUVmax>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作为界值,并以此开展半定量分析,灵敏度好;定性分析诊断特异性较好.

    作者:于聪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检查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检查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接诊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作为A组,另外选取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B组,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将A组患者分为A1和A2两个组,每组各40例,A1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治疗并监测,A2组患者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A组患者的左右两侧卵巢体积及卵泡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而A组患者的卵泡直径均明显小于B组.A1、A2两组患者经过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A1组患者的周期妊娠例数为3例,周期妊娠率为7.50%;排卵正常例数为17例,排卵正常率为42.5%.A2组患者的周期妊娠例数为13例,周期妊娠率为32.5%;排卵正常例数为21例,排卵正常率为52.5%;A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1组.在治疗诱发排卵过程中A1组患者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1例,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A2组的3例(7.50%).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清楚提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卵巢体积、卵泡个数及卵泡直径,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技术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对治疗进行指导,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任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 R I与C 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选取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手术结果,观察MRI与CT检查的检出率.结果: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结节、椎间盘游离M R I总检出率为98.98%,C T总检出率84.69%,M R I检出率明显高于C T,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 R 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比C T更高,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互补,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罗谞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乳腺癌腋窝逆向淋巴显影技术的研究进展

    目前,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手术依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措施,然而上臂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处理后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并发症.腋窝逆向淋巴显影(A R M)技术旨在行腋窝淋巴清扫(A L N D)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时通过对上臂回流的淋巴结进行显影和保护,其目的在于降低患者术后上臂淋巴水肿的发生.本文对旨在对ARM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作者:彭阳;刘胜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肿瘤热疗中CT影像加放射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热疗中C T影像加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12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热疗结合放射治疗.其中2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流通出现较为明显的坏死液化,通过CT影像进行临床观察与扫描随访,以瘤体内密度评价临床诊治效果.结果:治疗后肿瘤实体消退的100例患者中,21例CR完全缓解,79例NC无变化和PR部分缓解.依据CT影像学分析26例肿瘤液化坏死的患者中,10例(低密度区>80%),10例(低密度区超过>50%),6例(低密度区超过<50%)以C T影像学评价C R治疗的10例患者24个月内未见明显异常,病灶稳定.行肿块切除4例,行瘤体穿刺活检6例,病理鉴定凝固性坏死,未见肿瘤细胞.以CT影像学分析10例PR患者中,8例患者12个月内复发,NC病例中2例为6个月内复发.以实体瘤消退程度鉴定126例患者中,26例患者CT图像鉴定结果1年局内部控制率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整理患者实施热疗与放射治疗进行临床判断,必须依据实体肿瘤大小,以及根据CT影像学对实体肿瘤低密度区域的实际变化作为综合判断结果,进而提高临床诊断精准度.

    作者:朱跃;李力;卢文芬;严志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规范化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规范化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检查的280例受检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检测医师要指导患者采取标准的CC位和MLO位,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规范化操作,检查完成之后观察DR图像的达标情况,分析达标图像中受检者在采取不同检测体位时的表现.结果:本次研究所抽取的280例患者的D R图像中,达标的D R图像一共有277例,监测的达标率为98.9%,在所有达标的DR图像中,受检者采取CC位接受检查时,DR图像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患者的乳腺纤体和病变的部位以及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形态等,受检者采取MLO位时,DR图像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患者的胸大肌、腋下淋巴结以及腋下腺体等组织.结论:在使用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规范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设备的操作技术、患者的受检体位以及检测医师的临床操作流程等能够显著提高DR影像的质量,降低患者的漏诊或者误诊几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行胆囊全切除术的43例为A组,行胆囊部分切除术的43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更短,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A组更少,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A组更短,B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33%,发生率明显较A组的13.95%低,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显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手术操作便捷快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效果好,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小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疼痛科和皮肤科门诊确诊为P H N且在我院进行神经阻滞治疗的36例患者.在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有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4次为一个疗程,每周一次.对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1周、4周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他们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效果及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的第1周、第4周时的有效率为83.88%及91.67%,总有效率均为100.00%.结论: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杜龙焰;邓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甲状腺超声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TI-RADS)在诊断 不同性别和年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甲状腺超声影像与TI-RADS(数据报告系统)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年龄及性别展开TI-RADS分级,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诊断的有效性.结果:TI-RADS分级对不同性别甲状腺结节判定的差异性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不同年龄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判定则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性别不会影响到TI-RADS分级,但年龄会产生影响,通过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诊断需对年龄因素充分考虑.

    作者:文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异位妊娠诊断中采用阴道B超与腹部B超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诊断中采用阴道B超、腹部B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2例异位妊娠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阴道B超诊断、腹部B超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准确率数据对比为:94.12%、78.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在C 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科接受C T增强扫描的108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予以舒适护理,较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不良反应以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检查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为C 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成功率均有积极作用,还可提高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龚艳萍;褚安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