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效果探究

牟洁霏;李思

关键词:肛周脓肿, 临床治疗, 手术方案, 效果
摘要:目的:将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进行对比,探究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实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个研究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分期手术,另一组采用一次性脓肿根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比例为85%,远高于对照组的60%,功能失禁比例为15%,低于对照组的40%;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评分低、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和传统分期手术相比,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恢复快、创伤小、一次性疗效确切的优点,有利于改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优先选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7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并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27例风湿性心脏患者中,25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手术便成功.不成功的2例手术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二尖瓣环过小因而导致卡瓣,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之后出现少量瓣的周漏,必须进行再次的周漏修补手术.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实时的显示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等,有助于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云翔;钱大钧;周晓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通过超声心脏轴测定方式及心脏四腔观法来实现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判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不同诊断方式在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诊断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

    作者:李金姿;李红梅;王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的 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乳腺结节鉴别诊断中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院乳腺结节患者3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二维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单用二维超声对于良性、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77%、44.44%;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5.24%、90%.结论:乳腺结节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存在推广意义.

    作者:蒋雪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核医学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移植肾疾病中的 优势评估

    核医学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移植肾是否存活及其功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移植肾动态显像结合利尿介入试验有助于鉴别移植肾尿路通畅的情况,为临床提供制定梗阻的治疗方案.在移植肾的术前供体肾功能检测、及术后并发症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 患者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缩写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64例C O P D患伴随有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气指标结果明显优于比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重症监护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性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麻醉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麻醉科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麻醉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应用了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对比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应用前(2015年1月—2016年1月)后麻醉药品各项操作时间、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结果:智能麻醉药品管理应用后,药品盘点时间、药品发放时间、药品申领时间均有所下降;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均有所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科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借助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相关工作质量及效率,有利于降低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对于麻醉药物安全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 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6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2例则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的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综合对比两组护理干预结果可知,观察组32例患者中出现感染、贫血、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总数,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32例患者,且组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相应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患者分娩期并发症情况,切实强化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作者:向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脏彩超应用 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我院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行心脏彩超检查.对两组受检者心脏彩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彩超检查能评估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南红敏;吕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的研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血管超声检查是我院骨科患者及心血管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本文针对我院目前血管超声检查中因超声医师主观因素造成的测值差异和判定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临床咨询和治疗选择的困惑.为此,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并且进一步规范超声报告形式和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提升我院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能力.本文以颈动脉超声为例,对检查步骤、流程,斑块测量及狭窄程度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报告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参照血管超声检查教程,并融入了日常工作中总结的临床经验,对评估存在困难的情况提出个人观点和问题探讨,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董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CT影像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评估.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C T影像扫描和增强扫描,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C T影像诊断出32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18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影像诊断,能够确定患者的病症类型,且准确率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刘红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产科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产科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行产前检查的中、晚期孕妇986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检查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样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共486例,观察组采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方式,共500例,依据引产或分娩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两种产前超声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胎儿畸形占比3.00%,对照组胎儿畸形占比2.67%;观察组经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检出率2.80%,准确率93.33%,漏诊率6.67%;对照组经常规超声检查,检出率1.65%,准确率61.54%,漏诊率38.46%;经比较,观察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胎儿畸形筛查中加强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畸形检出率,诊断价值较高,对改善人口素质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何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调研外围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的各类要素与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抽选2015年3月—2017年9月来本院医治的外围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患者58例,调研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的各类要素,并予以相关的护理策略.结果:没有健全手术以前准备引起穿刺处出血的患者总共13例,占比22.41%;手术期间操作不正确引起的患者总共9例,占比15.52%;手术过后护理不正确引起的患者总共32例,占比55.17%;其余患者总共4例,占比6.90%.通过高效的治护,都治愈.结论:调研外围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的各类要素,并汇编有关的策略,同时施以心理方面的护理与健康方面的教育,能够把控事故产生的几率,提升患者常识的把握,增强护理本身的安全,改良预后.

    作者:赵翠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 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均经临床证实,均行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C 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率94.87%(37/39)高于CT检查74.36%(29/39),漏诊率5.13%(2/39)低于C T检查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及时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及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M R I与C 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由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MRI在骨折部位、骨缺损、骨折移位、骨折粉碎显示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不同骨折分型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骨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分型符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M R I与C T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沙利度胺与化疗用于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应用沙利度胺+化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探究沙利度胺+化疗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7日—2017年5月12日本院诊治的白血病病患100例纳入本文研究,按照病患治疗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常规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化疗治疗,其余50例患者纳入治疗组行沙利度胺+化疗,对常规组和治疗组的疗效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90.0%患者治疗有效,常规组60.0%患者治疗有效,治疗组治疗有效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存有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病患行沙利度胺+化疗,可提升病患治疗有效率,可推广.

    作者:胡花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药事管理手段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探讨

    目的:探究分析药事管理手段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效果.方法:选取两个时间段:2012年4月—2014年3月和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前者未实施药事管理手段,列为对照组,后者实施药事管理手段,列为观察组.对两个时间段我院合理用药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用药不合理概率为4.23%,对照组用药不合理概率为14.29%.实验组不合理用药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药事管理后,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医院积极的发展,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观察甲状腺癌患者TGSF检测与CT影像学特征 和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GSF)与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3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实行T G S F及C T影像学检查,观察临床病理与TGSF和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对本次研究的33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分析,TGSH测定值为(73.21±5.21)U/m L,中位肿瘤直径为(5.65±0.32)c m.C T影像学检查密度不均匀患者22例,不规则形态的分叶状患者20例、边缘不清晰模糊的患者18例、钙化患者11例.病理检查显示18例乳头状癌、10例未分化癌、3例滤泡状癌、2例髓样癌.C T影像学检查准确率88~96%,灵敏度75~94%,特异度92~100%.结论:临床上显示甲状腺癌临床病理以及C T影像学特征之间具有相应关系,C T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存在较高特异度、准确度以及灵敏度,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江;王均干;杨东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120例贫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为缺血性贫血,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两组患者均运用血液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检验得出,观察组患者的M C H值为(23.02±2.25)pq,MCV值为(60.27±2.36)fL,RDW值为(11.24±2.25);对照组分别为(22.44±2.29)pq,(77.81±5.94)fL,(19.35±2.63);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 C H)未见明显差异,但是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患有贫血症状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在贫血诊断以及贫血程度的判断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贫血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医学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检查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病理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增生分别为8例、6例、5例以及7例,诊断率为86.67%;观察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增生分别为10例、7例、5例以及8例,诊断率为100.00%.观察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阴道出血诊断中采取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A125、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C A125、C A153及C E 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病理确诊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甲组,36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乙组,40例健康女性作为丙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 A125、C A153及C E 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C A125、C A153及C E A水平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乙组C A125、C A153水平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C A125、C A153及C E A单一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0.0%、42.5%、45.0%,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甲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5%,明显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记物CA125、CA153及CEA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作者:刘宇静;吴学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