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目的:探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均经临床证实,均行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C 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率94.87%(37/39)高于CT检查74.36%(29/39),漏诊率5.13%(2/39)低于C T检查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及时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阴道联合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组(腹部超声检查)各为40例,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误诊、漏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漏诊、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阴道联合腹部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使用准确率高,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邓俊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核医学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移植肾是否存活及其功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移植肾动态显像结合利尿介入试验有助于鉴别移植肾尿路通畅的情况,为临床提供制定梗阻的治疗方案.在移植肾的术前供体肾功能检测、及术后并发症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超声引导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神经刺激仪协助实施麻醉的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选取另外3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哪种麻醉效果显著.结果:经过比较观察,在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经统计(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比传统方法麻醉更多的优势,阻滞效果好,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的疗效及其超声检查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以肾虚痰湿为主要病机的PCOS的诊疗成就,结合超声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卵巢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信息,予以综述.结果: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论治PCOS确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前后卵巢超声参数差异显著.结论:补肾健脾疏肝调周应用于PCOS临床前景甚佳,结合现代超声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及对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工作实际调查.结果:规范化医疗机构放射卫生工作,可采取构建管理网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落实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依法执业、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加强放射性场所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受检者及陪检者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放射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的措施实现.结论: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漏洞和弊端,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作者:窦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从诊断敏感性和影像学分型入手,对比C T、M R I在H 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62例HI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MRI检查,分析CT、MIR影像结果,进行HI分型.结果:根据C T检查结果,阳性19例(30.65%);M I R检查结果阳性62例(100%),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检测幕下1例(1.61%),MRI检测幕下10例(16.13%);CT检测幕上18例(29.03%),MRI检测幕上52例(83.87%);差异明显.结论:与CT诊断对比,MRI诊断敏感性更高,能够显示不同时期的HI并分型,有利于HI的临床诊治.
作者:徐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脂肪肝患者与血脂水平的临床关系.方法:筛选近几年我院住院患者体检血脂异常者78例为患者组,行超声检查是否有脂肪肝,并依照检查结果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另选择体检血脂正常者98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体检者均行空腹血糖和空腹超声检查.结果:78例血脂异常者中共检出脂肪肝者59例(75.64%),无脂肪肝者19例(24.36%),健康对照组检出脂肪肝11例(11.22%),血脂异常者脂肪肝检出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脂肪肝组TC、TG、LDL-C检测值均明显较非脂肪肝组、健康对照组高(P<0.05),HDL-C检测值明显较非脂肪肝组、健康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检查与血脂异常状况有机结合有利于鉴别诊断脂肪肝.
作者:谭继男;黄莹;潘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CT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病例的CT资料,记录病变的部位、形态.结果:2例病变均有结节样阴影及其周围肺气肿改变.结论:先天性支气管闭锁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显示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作者:上官中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列为实验组,另选同时期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飞利浦IE33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LAD、E/A、L V D s、L V P均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脏超声能够直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心脏的内部结构变化以及各生理指标情况,其检查效果显著.
作者:茅卫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 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及C T诊断,并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准确率.结果:诊断结果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40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30/40);经C T诊断,准确率为95%(37/40),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超声诊断下,实质性损伤内脏体积增大,出现不均匀回声,且出血脏器局部隆起,无回声或回声较低;完全内脏损伤表现为脏器形态改变,出现不均匀回声,且周围出现无回声区.CT诊断下,实质性损伤内脏体积增大,密度影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出血脏器局部隆起,呈现新月状;完全内脏损伤表现为脏器形态改变,密度影稍低.结论: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的临床检查中,C 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可作为诊断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常用方法.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中所要采取特殊姿势提前模拟演练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2016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31例,先后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6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辅以术中所需特殊姿势的术前模拟演练指导.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理恐惧度以及术中与术者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术中患者心理恐惧度评分研究组(5.69±1.40)低于对照组(7.00±1.69)(P<0.05);术者对患者术中配合满意度评分研究组(7.31±1.20)高于对照(6.13±1.25)(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术中手术姿势的模拟演练指导可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减低术中患者恐惧程度.
作者:徐淑梅;卫陈刚;单小耘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药事管理手段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效果.方法:选取两个时间段:2012年4月—2014年3月和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前者未实施药事管理手段,列为对照组,后者实施药事管理手段,列为观察组.对两个时间段我院合理用药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用药不合理概率为4.23%,对照组用药不合理概率为14.29%.实验组不合理用药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药事管理后,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医院积极的发展,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锥束CT技术在口腔内科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当中的具体应用价值,以便于为锥束CT的使用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根管再治疗的患者和35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锥束CT影像学检查,并且进行数字牙片投照系统检查,系统而准确的对于患者牙痛发生的位置和患牙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准确率进行记录,对所有患者检查结果均在我院口腔内科进行,通过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对于终的评估结果选择采用KAPPA进行检验,验证一致性,选择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两位医生的评估结果得出KAPPA值为0.85,评估结果一致性表现良好.32例根管再治疗患者和35例根尖周炎患者经过锥束C 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优于数字牙片投照系统的检查结果,P<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锥束C T进行检查能够清楚地展现三维影像,有助于临床口腔医生更加直观全面准确的对于患者的牙体牙髓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牙的病变性质和病变位置,对患牙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进行清晰展现,具有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燕修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乳腺肿块患者200例,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入我院并接受超声诊断,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100例.常规组患者用二维超声予以检查诊断,研究组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检查诊断.对两组患者检查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5.38%、准确度为95.00%;常规组通过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敏感度为29.55%、特异度为81.13%、准确度为80.00%;组间数据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块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邸俊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针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提升用药合理性.方法:我院自2016年6月后对西药临床用药进行了合理用药的管理活动,分别收集管理前和管理后的178例药方和183例药方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导致西药临床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并对比管理前后临床合理用药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有效管理后,西药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不合理应用占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西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从而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概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喜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在麻醉科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麻醉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应用了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对比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应用前(2015年1月—2016年1月)后麻醉药品各项操作时间、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结果:智能麻醉药品管理应用后,药品盘点时间、药品发放时间、药品申领时间均有所下降;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均有所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科麻醉药物管理过程中,借助智能麻醉药品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相关工作质量及效率,有利于降低麻醉处方不合格率以及补药差错率,对于麻醉药物安全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立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胸部CT检查中不同防护方法对性腺部位散射线的防护.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需接受胸部C T检查的60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覆盖式铅片防护,观察组采用全包裹式铅片防护.观察比较两组性腺部位所受体表剂量.结果:观察组体表剂量为(0.07±0.03)m S v,对照组体表剂量为(0.10±0.05)m S v,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胸部C T检查中采用全包裹式铅片防护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覆盖式铅片,且前者能对扫描野以外的散射线进行有效防护,同时还能减少其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国;沈兰;刘永秀;何禹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26%显著高于对照组86.96%,观察组的复发率1.74%显著少于对照组13.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当中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临床上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邹华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17年6月1日收住院的135例急腹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1例经中医治疗后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17)m i n,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4例患者腹膜炎体征明显,急诊行腹腔镜剖腹探查术,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急腹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振华;沈向荣;沈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