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修奇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M R I与C 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由2016年1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CT、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MRI在骨折部位、骨缺损、骨折移位、骨折粉碎显示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两种检查方式不同骨折分型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骨折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分型符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M R I与C T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中所要采取特殊姿势提前模拟演练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2016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31例,先后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6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辅以术中所需特殊姿势的术前模拟演练指导.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理恐惧度以及术中与术者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术中患者心理恐惧度评分研究组(5.69±1.40)低于对照组(7.00±1.69)(P<0.05);术者对患者术中配合满意度评分研究组(7.31±1.20)高于对照(6.13±1.25)(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术中手术姿势的模拟演练指导可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减低术中患者恐惧程度.
作者:徐淑梅;卫陈刚;单小耘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接受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的100例中疾病患者,并且按照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实施平均分组治疗,即5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另50例患者纳进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方法作为首选医治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选择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医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指数高,此法是值得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医治中广泛推广使用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李迎利;张凤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影响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出血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现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517例,切除病灶共1215个,比较病灶大小、穿刺针道数目与术中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手术围手术期出血量、出血例数及术后血肿均与肿物直径及穿刺针道数目成正比关系(P>0.05).结论: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手术出血量和肿物直径、穿刺针道数目密切相关.
作者:杨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21例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治疗的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纳入选择范围,对患者的超声诊断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纳入选择范围的21例患者心电图和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心电图均可见显著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为肌小梁多发过度隆起,结构表现为网状纵横交错且小梁间可见不同程度的深陷间隙.结论: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进行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对于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甲状腺超声影像与TI-RADS(数据报告系统)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年龄及性别展开TI-RADS分级,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诊断的有效性.结果:TI-RADS分级对不同性别甲状腺结节判定的差异性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不同年龄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判定则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性别不会影响到TI-RADS分级,但年龄会产生影响,通过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超声诊断需对年龄因素充分考虑.
作者:文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26%显著高于对照组86.96%,观察组的复发率1.74%显著少于对照组13.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当中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临床上应用价值比较高.
作者:邹华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使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存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情况.对患者行超声诊断,并对新生儿随访3个月.结果:196例参与研究的孕妇中,有192例检查出肾脏发育异常,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7.0%.经超声和病理诊断诊断有肾积水、多囊肾、肾脏发育不全、多发性囊性发育不良肾的患者比例经对比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在早期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进行鉴别诊断,为孕妇的临床护理及治疗方案的决定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优生优育,进而保障患儿及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阴道联合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组(腹部超声检查)各为40例,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误诊、漏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漏诊、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阴道联合腹部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使用准确率高,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邓俊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100例疾病患者,并且按照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手段,将这100例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即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首选治疗方案为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选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变化,安全指数高,此法值得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医治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彦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的疗效及其超声检查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以肾虚痰湿为主要病机的PCOS的诊疗成就,结合超声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卵巢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信息,予以综述.结果: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论治PCOS确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前后卵巢超声参数差异显著.结论:补肾健脾疏肝调周应用于PCOS临床前景甚佳,结合现代超声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为更好地解决盆底器官脱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现阶段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发展,盆底器官脱垂(P O P)的发病机制受到更多关注.以超声等为主导的各种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结果:在多种盆底影像学技术中,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像信息.结论: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对获取POP的完善信息,在临床上帮助医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POP病理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锥束CT技术在口腔内科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当中的具体应用价值,以便于为锥束CT的使用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根管再治疗的患者和35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均进行锥束CT影像学检查,并且进行数字牙片投照系统检查,系统而准确的对于患者牙痛发生的位置和患牙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准确率进行记录,对所有患者检查结果均在我院口腔内科进行,通过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综合评估,对于终的评估结果选择采用KAPPA进行检验,验证一致性,选择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两位医生的评估结果得出KAPPA值为0.85,评估结果一致性表现良好.32例根管再治疗患者和35例根尖周炎患者经过锥束C T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优于数字牙片投照系统的检查结果,P<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锥束C T进行检查能够清楚地展现三维影像,有助于临床口腔医生更加直观全面准确的对于患者的牙体牙髓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牙的病变性质和病变位置,对患牙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进行清晰展现,具有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燕修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 R I与C T诊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选取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手术结果,观察MRI与CT检查的检出率.结果: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结节、椎间盘游离M R I总检出率为98.98%,C T总检出率84.69%,M R I检出率明显高于C T,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 R 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比C T更高,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互补,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罗谞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替格瑞洛结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酸氢氯吡格雷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的联合治疗,实验组实施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匡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碘对比剂在冠脉造影应用中的有效性评价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使用低渗碘普罗胺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使用等渗碘克沙醇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显像优者24例,良者8例,优良率为76.2%(32/42),对照组显像优者21例,良者9例,优良率为71.4%(30/42),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观察组患者尿酸、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冠脉造影前(均P<0.05),对照组患者尿素氮水平高于冠脉造影前(P<0.05);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观察组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碘普罗胺注射液在显影质量上与等渗碘克沙醇注射液相比并无差异,两种对比剂在肾损伤方面,低渗碘普罗胺注射液与等渗碘克沙醇注射液相比并无严重的肾损害,值得在临推广使用.
作者:崔志慧;段青松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 C 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路径组,分别实施常规介入治疗护理及早期心脏康复路径护理,比较两组心脏康复效果.结果:心脏康复路径护理后,路径组的各项心脏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P<0.05.结论:对心梗介入治疗病人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路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心脏康复,值得推荐.
作者:黄月霖;陈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模式将于本院确诊结直肠肿瘤检查患者中抽选出60例,均给予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进行扫描,观察组选择低剂量进行扫描,以患者病理结果为依据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及有效辐射剂量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分别为90.47%、91.66%,与对照组对应值95.23%、90.90%相比,两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此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是提高患者病症诊断结果准确度的较好指标,且对患者机体辐射作用小,安全性更高,其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东春;乔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缩写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64例C O P D患伴随有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气指标结果明显优于比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重症监护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性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三大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提高,对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后循环缺血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后循环缺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主要综述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
作者:滕佳岐;王娟;郭龙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