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C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刘垒;张强;崔晓鲁;刘方铭;李军;刘维菊;吴文庆;尹聪;王哲;于慧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射频, CT重建, 卵圆孔, 侧入路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 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2、3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侧入路穿刺进入卵圆孔,对半月神经节进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感觉减退情况.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的穿刺途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MRI与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 R 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 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经手术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3例,以手术确诊为金标准,分别采用MRI与CT进行诊断,对比2种方法检出率及AO分型符合率.结果:MRI检出率96.46%明显高于CT的87.61%(P<0.05);MRI与C T检查方法在B1型、B2型、B3型符合率上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 R I在C1型、C2型、C3型检查符合率显著高于C T(P<0.05),M R I在C1型、C2型、C3型检查符合率与手术确诊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 R I相比CT可更准确地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且能够更准确对疾病进行分型.

    作者:宋继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效果.方法:75例患者(男5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8±29.37岁)在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和行介入治疗.其中20行为下肢动脉介入治疗,27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8例行脑血管动脉瘤栓塞术.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操作时间为3±1分钟(范围2~4分钟).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股沟穿刺部位小血肿,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穿刺动脉狭窄闭塞以及动静脉瘘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和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安全、有效,可以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常规应用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作者:杨俊文;梁刚柱;张杨;江瑞洲;郭昌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颈动脉彩超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613例健康体检者资料,30~40岁分为A组(96例),40-50岁为B组(201例),50~60岁是C组(243例),60~70岁是D组(73例);研究各组颈动脉的彩超结果.结果:颈动脉的斑块出现率A组为1.04%(1/96),B组是8.96%(18/201),C组是9.88%(24/243),D组为27.40%(20/73),D组相对A组出现率更高(P<0.05);各组男病患颈动脉的斑块出现率比女病患更高(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应用于健康体检中,价值高,可为动脉的粥样硬化诊断提供基础依据.

    作者:王秀娟;贺文;李金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32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32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资料,对其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类,比较不同贫血类型孕妇的指标差异.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小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6.61%和75.79%,孕晚期大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为6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贫血孕妇的MCV、MCH、MCHC等指标均低于大细胞贫血孕妇,而RBC高于大细胞贫血孕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应当重视血常规检验,及时发现贫血的类型及程度,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迟发性出血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单纯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和等离子结合双极电凝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呈现的迟发性出血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单纯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和等离子结合双极电凝组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出现延迟性出血几率的差异.结果:单纯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共有250例,手术之后出血患者有12例,几率为4.80%;等离子结合双极电凝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有230例,手术之后出血患者有2例,几率为0.87%.可以看出前组患者迟发性出血的几率要高于后组,P<0.05.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遍性的应用,但是单纯对患者实施等离子切除术存在迟发性出血率较高的问题,而在手术治疗中应用双极电凝则可以减低迟发性出血率,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海东;刘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三大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提高,对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后循环缺血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后循环缺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主要综述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

    作者:滕佳岐;王娟;郭龙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分辨率MR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及分期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 R 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确诊为直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行高分辨率MRI扫描,并进行术前MRI分期,将术前MRI直肠癌分期结果同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对比,计算MRI 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MRI直肠癌表现平均肿瘤直径(5.5±1.5)cm.30例直肠癌患者中,2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MRI的诊治准确率达到66.67%,9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MRI的诊断准确率55.56%.结论: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采用MRI诊断,可准确评估直肠癌浸润程度和T分期,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提供MRI分期标准.

    作者:戴纪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结节的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结节的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到78例乳腺小结节病灶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BI-RADS在四类以上行超声诊断以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比较超声诊断与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灵敏度、准确性,并观察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小结节节的诊断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诊断,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小结节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BI-RADS四类以上乳腺小结节个体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可有效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灵敏度、准确性.

    作者:李岳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合并糖尿病的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目的:合并糖尿病的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伴有内分泌疾病患者55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行环磷酰胺联合甲强龙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伴有内分泌疾病患者行环磷酰胺联合甲强龙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推荐可在临床上实施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床旁DR摄影对新生儿气漏的诊断及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新生儿气漏时床旁D R摄影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对2015年5月—2017年1月52例出现气漏的新生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所有患者均拍摄了胸部前后仰卧位X线片(D R),其中5例加拍水平侧位,48例患儿之后进行多次胸片随访,其中还有5例进行了胸部CT扫描.结果:X线胸片(治疗前)表现:新生儿气胸22例,肺间质积气18例,纵膈积气12例,其中5例同时存在新生儿气胸及肺间质积气,6例同时存在肺间质积气及纵膈积气,2例存在气胸及纵膈积气,1例存在气胸、肺间质积气及纵膈积气,2例还出现心包积气,治疗后:好转38例,加重8例,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气漏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认识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短期胸片随访可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作者:吴美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和研究清热解毒的疗效方法以及应对记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患有颈部肿瘤的患者,并且对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进行模拟化清热解毒方法医治.对照组进行常规医疗方法.观测记性放射口腔黏膜中辐射剂量以及黏膜炎状态等方面的数据结果急性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重视计量的应用,显示试验组高出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毒方法可以延缓口腔黏膜炎产生的时间,另可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蒋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对比观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100例疾病患者,并且按照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手段,将这100例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即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首选治疗方案为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选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变化,安全指数高,此法值得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医治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彦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甲状腺消融的应用与进展

    超声引导技术在各个科室的临床治疗上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这是由于超声引导技术具有快捷、简单且能够实现实施跟踪等应用优势,其术前疾病诊断与微创治疗等多项技术也标志着现代化医学发展的整体性趋势,本文则针对超声引导技术在甲状腺消融方面的治疗与应用展开了研究与分析,对超声引导甲状腺消融治疗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何志忠;李霞;陈俊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 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并讨论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乳腺癌术后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显著改善,在癌性疲乏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在心理正常情绪、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融入感方面,研究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项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癌性疲乏,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低剂量多排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疾病患者采用中低剂量多排螺旋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肺结核疾病的患者96例,将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8例.对照组在治疗前实施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检测;研究组在治疗前实施中低剂量多排螺旋CT.对比两组病情检查过程中CT扫描辐射剂量、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的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活动性肺结核疾病影像学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病情检查过程中C T扫描辐射剂量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情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的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为89.6%,对照组93.8%,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性肺结核疾病影像学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当,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疾病患者采用中低剂量多排螺旋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剂量CT检查基本相当,但可以有效减少影像学检查期间所产生的辐射,在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郭明成;邹红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RI与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M R I与C 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10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10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M R I和C T检查,同时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MRI与CT检查法的准确性.结果: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0%,明显比CT组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MRI与CT均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且两者的优缺点各异,但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明显优于CT,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谭淦纹;王玲;蔡曙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共10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单双号进行抽取,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1例.参照组: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研究组: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参照组准确率为82.69%,研究组准确率为96.15%;两组诊断准确率方面存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甲状腺肿瘤疾病,不仅诊断准确率高,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图像的分辨率高,而且甲状腺肿瘤属于无创检查,对机体无伤害,所得结果可以作为临床提供依据,便于医师制定治疗计划,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郭生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探究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以有效探究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提高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肿瘤放射治疗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研究组患者采取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进行治疗(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4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后,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佳,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导航精准性,及时帮助医护人员纠正由于患者机体中的靶点移位所带来的误差诊断.同时,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及时的发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并发出的并发病现象,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李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120例贫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为缺血性贫血,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两组患者均运用血液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检验得出,观察组患者的M C H值为(23.02±2.25)pq,MCV值为(60.27±2.36)fL,RDW值为(11.24±2.25);对照组分别为(22.44±2.29)pq,(77.81±5.94)fL,(19.35±2.63);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 C H)未见明显差异,但是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患有贫血症状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在贫血诊断以及贫血程度的判断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贫血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医学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肝脏肿瘤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双源C T双能量扫描诊断,双能量多期扫描后生成序列图像3个,分别为80k V、140k V、120k V加权图像,利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选择普通平扫(TNE)与虚拟平扫(VNC)图像处理.观察与记录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记录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估),以及不同肝脏肿瘤患者的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VNC较TNE在DLP上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患者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 T(D S C T)虚拟平扫能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双源CT对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价值.

    作者:吴镭;赵林伟;陈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