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帅欣艳;郭熙

关键词:胃肿瘤, 神经鞘瘤, CT
摘要: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 T特征及多层螺旋C 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7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体部5例,胃窦部2例,肿瘤长径0.9~5.2c m,平均3.2c m.肿瘤均为单发,呈圆形与类圆形,2例腔内生长,5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强化较著.3例瘤周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为良性增生淋巴结.结论:胃神经鞘瘤在CT上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体,增强扫描肿瘤渐进性强化为其特点;另外,瘤周肿大淋巴结常为良性增生淋巴结,不是恶性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依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高分辨率MR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及分期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 R I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确诊为直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行高分辨率MRI扫描,并进行术前MRI分期,将术前MRI直肠癌分期结果同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对比,计算MRI 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MRI直肠癌表现平均肿瘤直径(5.5±1.5)cm.30例直肠癌患者中,2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MRI的诊治准确率达到66.67%,9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MRI的诊断准确率55.56%.结论: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采用MRI诊断,可准确评估直肠癌浸润程度和T分期,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提供MRI分期标准.

    作者:戴纪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研究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模式将于本院确诊结直肠肿瘤检查患者中抽选出60例,均给予C 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进行扫描,观察组选择低剂量进行扫描,以患者病理结果为依据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及有效辐射剂量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分别为90.47%、91.66%,与对照组对应值95.23%、90.90%相比,两组间数据差异值为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低剂量CT结肠成像结合增强扫描进行诊断,此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是提高患者病症诊断结果准确度的较好指标,且对患者机体辐射作用小,安全性更高,其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东春;乔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肾穿刺活检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应用于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穿刺活检术的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将2017年1—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穿刺活检术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手术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前1h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配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76.32%(P<0.05);腰痛、排尿困难、肉眼血尿、肾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肾穿刺活检术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手术配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卫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前手术姿势模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中所要采取特殊姿势提前模拟演练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2016年10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31例,先后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6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辅以术中所需特殊姿势的术前模拟演练指导.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理恐惧度以及术中与术者配合的满意度.结果:术中患者心理恐惧度评分研究组(5.69±1.40)低于对照组(7.00±1.69)(P<0.05);术者对患者术中配合满意度评分研究组(7.31±1.20)高于对照(6.13±1.25)(P<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术中手术姿势的模拟演练指导可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度,减低术中患者恐惧程度.

    作者:徐淑梅;卫陈刚;单小耘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降低小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DR)辐射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降低小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DR)辐射剂量的方法以及对影像资料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小儿胸部DR采用常规剂量以及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后对应的图像质量.结果:在小儿辐射剂量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D R胸片图像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定的措施控制小儿DR检查质量,能够在提高影像质量的同时减少小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又珍;郭玉斌;时志强;陶克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列为实验组,另选同时期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飞利浦IE33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LAD、E/A、L V D s、L V P均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脏超声能够直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心脏的内部结构变化以及各生理指标情况,其检查效果显著.

    作者:茅卫卫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浅表高频超声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周脓肿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肛周脓肿诊断中浅表高频超声及经直肠腔内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资料与超声检查结果,以手术结果为准,探讨肛周脓肿诊断中浅表高频超声及经直肠腔内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浅表高频超声的确诊率低于浅表高频联合经直肠腔内超声,而漏诊率多于浅表高频联合经直肠腔内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浅表高频超声、浅表高频联合经直肠腔内超声两种临床诊断方式对不同类型肛周脓肿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一应用浅表高频超声,浅表高频联合经直肠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诊断价值更优.

    作者:孙桂明;赵舒南;孙心悦;郝磊;王维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通过超声心脏轴测定方式及心脏四腔观法来实现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判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不同诊断方式在高危胎儿及正常胎儿比例的诊断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脏轴测定联合心脏四腔观法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

    作者:李金姿;李红梅;王冬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的研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血管超声检查是我院骨科患者及心血管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本文针对我院目前血管超声检查中因超声医师主观因素造成的测值差异和判定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临床咨询和治疗选择的困惑.为此,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并且进一步规范超声报告形式和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提升我院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能力.本文以颈动脉超声为例,对检查步骤、流程,斑块测量及狭窄程度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报告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参照血管超声检查教程,并融入了日常工作中总结的临床经验,对评估存在困难的情况提出个人观点和问题探讨,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董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浅析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总结急性阑尾切除术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方法:将86例急性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研究组44例,两组患者全部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执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传教育、手术前准备、患者体位、疼痛、手术切口及饮食指导护理.将两组治疗护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内容包括治愈率、发生并发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44例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对照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后经过对症处理得以控制,后全部痊愈出院.研究组在所设定的各项观察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炎手术时,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健康宣传教育、患者体位、疼痛、手术切口及饮食指导护理等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鲁玉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研究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的疗效及其超声检查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以肾虚痰湿为主要病机的PCOS的诊疗成就,结合超声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卵巢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信息,予以综述.结果: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论治PCOS确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前后卵巢超声参数差异显著.结论:补肾健脾疏肝调周应用于PCOS临床前景甚佳,结合现代超声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替格瑞洛结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目的:替格瑞洛结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酸氢氯吡格雷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的联合治疗,实验组实施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实验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匡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三维C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三维C 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2、3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侧入路穿刺进入卵圆孔,对半月神经节进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感觉减退情况.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的穿刺途径.

    作者:刘垒;张强;崔晓鲁;刘方铭;李军;刘维菊;吴文庆;尹聪;王哲;于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利用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食管癌适形放疗计划制作实验设计

    随着放射治疗设备、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放射治疗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放射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顺应实验教学的改革,更生动直观的向学生传递放射治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本校利用放射治疗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食管癌三维适行放疗计划制作实验为例谈一谈本校的实验教学.

    作者:谢力;李贤富;郭飞;皈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三大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提高,对社会带来严重负担.后循环缺血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后循环缺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主要综述后循环缺血研究现状.

    作者:滕佳岐;王娟;郭龙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手术出血 情况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出血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现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517例,切除病灶共1215个,比较病灶大小、穿刺针道数目与术中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手术围手术期出血量、出血例数及术后血肿均与肿物直径及穿刺针道数目成正比关系(P>0.05).结论: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手术出血量和肿物直径、穿刺针道数目密切相关.

    作者:杨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32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32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资料,对其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类,比较不同贫血类型孕妇的指标差异.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小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6.61%和75.79%,孕晚期大细胞贫血发生率较高,为6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贫血孕妇的MCV、MCH、MCHC等指标均低于大细胞贫血孕妇,而RBC高于大细胞贫血孕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应当重视血常规检验,及时发现贫血的类型及程度,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接受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的100例中疾病患者,并且按照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实施平均分组治疗,即5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另50例患者纳进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方法作为首选医治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选择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医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指数高,此法是值得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医治中广泛推广使用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李迎利;张凤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疼痛科和皮肤科门诊确诊为P H N且在我院进行神经阻滞治疗的36例患者.在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有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4次为一个疗程,每周一次.对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1周、4周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他们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效果及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的第1周、第4周时的有效率为83.88%及91.67%,总有效率均为100.00%.结论:C臂下定位行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杜龙焰;邓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彩超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及联合胎心监护在 预测胎儿宫内缺氧中的价值

    目的:调研彩超检验胎儿脑部中动脉、脐动脉协同胎心监护运用到测算胎儿宫内缺氧内的成效.方法:抽选2014年3月—2017年7月来本院医治的孕产妇312例,试验组156例即缺氧胎儿,对照组156例孕产妇即正常分娩者,借助彩超检验两组脑部中动脉与脐动脉受阻指数状况与胎心监护成果.结果:试验组MCA内搏动指标、受阻指标、收缩期峰值速率与舒张末期血流速率的比重少于对照组,胎心监护的异常率大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彩超检验胎儿自身的MCA、UA协同胎心监护对测算胎儿宫内缺氧无可或缺,值得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作者:廖明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