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云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不稳症的X线临床与影响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颈椎不稳症的患者80例,对其采用X线对其颈椎正侧位、双斜位、侧位过伸过曲片等进行拍摄.结果:所有患者的X线结果显示:其中有25例属于上颈椎不稳,占31.25%,剩余55例属于下颈椎不稳症,占68.75%,其人体颈椎不稳定病变大多数都发生在下颈椎,而且X线片可以看出,下颈椎的C3、C4、C5都比较容易发生不稳定症,而且其向前位移的距离大于2m m.结论:通过X线片可以对颈椎不稳症进行分析,而且结果显示颈椎不稳症主要发生在人体的下颈椎处,具体体现在C3、C4、C5的位置处.
作者:王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肾内科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肾内科血液净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干预前明显低于干预后,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肾内科血液净化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护理效果也具有明显提高.
作者:苏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50例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IPO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骨性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72.00%,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固定联合M I P O技术治疗四肢复杂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超;苏敦鹏;韩增武;陈勇;王晓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中观察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均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不同病变的相关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灌注指数(PI)],将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的检查特点以及效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超声造影检查发现,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R T为(39.78±12.56)s、T T P为(49.67±15.33)s、m T T为(157.48±34.25)s,肝脏恶性病变患者的RT为(25.43±5.21)s、TTP为(33.31±7.48)s、mTT为(108.79±26.48)s,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各参数明显较肝脏恶性病变更高,P<0.05;肝脏良性病变的P I为(82.74±18.26),明显较肝脏恶性病变(147.85±43.55)更低,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预测值、敏感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对比存在较大差异,超声造影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均较增强C T扫描更高(83.33%),P<0.05.结论: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疾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可从形态学、参数测量等方面反映患者的影像学信息,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甜甜;李竞;张立春;芦雪娇;孙锐;齐尧;梅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A L B(血清白蛋白)、P A(血清前白蛋白)、H B(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的A L B为(35.79±5.36)g/L,P A为(0.25±0.03)g/L及Hb为(117.69±13.79)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机械通气时间为(23.77±3.16)d,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以此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刘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由于具有无创伤、经济实用、无放射性等特点,成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的重要诊断及治疗工具.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DU在F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宋庆国;魏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E-Tracking技术对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高血压、45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相关临床资料,并将同期我院45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高血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健康体检者颈动脉弹性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β、PWVβ、Ep、AI显著高于高血压、健康体检者,而其AC显著低于高血压、健康体检者(P<0.05);高血压患者β、PWVβ、Ep、AI稍高于高血压、健康体检者,而其AC稍低于高血压、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E-Tracking技术可早期检测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为脑血管疾病预防或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卜艳玲;李强;关悦瑶;高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影像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对2015—2016学年在我科实习的临床类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进行临床带教,实验组采取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设定合理目标,树立适宜的榜样等措施进行教学,对两组学生在X线,CT及MRI三种影像学资料的阅读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在X线,CT及MRI三种影像学资料的阅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我效能感在医学影像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章晓云;冯洋;陈跃平;欧康康;朱继翀;王瑜;陈锋;卓映宏;蓝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安排每日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安排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急诊内科中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积极有效,可广泛推广.
作者:史君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 T在肋骨细微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肋骨细微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36例,采用多层螺旋C T诊断.对两组患者检出率、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肋骨细微骨折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检出率与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值得院方推广与应用.
作者:强光刘;佘敏;杜训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疗法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3月—2016年9月份期间进行临床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抑郁患者展开分析.在研究中,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且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疗法展开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后相关指数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相应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相关指数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后其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相应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医疗法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对患者抑郁情况等同样有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程培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接近,不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连续护理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曾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对急腹症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90例急腹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病理以及临床诊断,90例患者中阑尾炎患者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12例,胆囊炎患者10例,胰腺炎患者8例,肠梗阻患者11例,其他疾病患者29例.多排螺旋C T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8.89%,有误诊患者1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朱玉英;刘桂香;孟凡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的影像学.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3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对其进行分型,并以X线、CT、MRI检查来对其检查.分析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的影像检查结果与治疗策略.结果:在X线、CT、MRI检查中对膝骨关节炎的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进行加以肯定,并将其作为治疗的理论基础,疗效确切.结论:膝骨关节炎的维吾尔医辨证症候分型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能够确认其分型的准确性,为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作者:海里力?吾甫力卡森;阿地?阿合毛拉;帕尔哈提?热甫开提;茹克亚?库那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观察效果.方法:选择妇科疾病患者共110例,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而护理组使用个体化健康的教育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在治疗期间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出院之后的遵医程度和疾病知识掌握度.结果:对比两组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出院之后的遵医程度.结论:由此可见,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妇科病人中,既可以增加病患对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也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遵医度和疾病知识掌握度.
作者:王小荣;杨星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胆管梗阻疾病中,高场MRI(磁共振成像)与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2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前者在行手术前接受高场MRI检查,后者则联合应用高场MRI与MRCP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时间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影像检查操作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而疾病诊断准确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道梗阻疾病,通过联合应用高场MRI及MRCP进行诊断,可将检查操作时间有效缩短,充分促进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赵爱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质子抑制剂和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糜烂性胃炎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5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并随机对这550例患者分别予以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七天,观察并记录每一组患者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在缓解胃炎症状、改善患者在胃镜下的表现方面要远远的优于其余各组,雷贝拉唑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其他组更高.结论:使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不同.
作者:刘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资料,采用多方位曲面重建技术对肩胛骨进行成像,比较不同曲面重建技术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346例骨折中,肩峰骨折96例;喙突骨折68例,肩胛颈骨折18例;盂下结节骨折10例,肩胛骨内外缘骨折58例;上、下角骨折28例;上缘骨折44例;肩胛冈骨折24例,其中有40例肩峰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50例盂下结节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 T(M S C 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显示骨折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路径选择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作者:朱嘉荣;周慧;伏红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检验工作属于基本职能,近年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均需得到卫生检验所提供的科学数据进行支持.卫生检验不仅仅为疾病预防工作以及卫生监督提高提供科学的数据,且进一步发展可为今后工作的规范化预计标准化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本文中,主要对卫生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和总结其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冯建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M R与C 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我院并要进行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平均分组,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研究与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CT的方法对患者胫骨平台骨折情况进行检测.观察组则是利用MR的方法对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人进行检测.经过专业的临床检测后,分别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检查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显示度、骨折情况的符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骨折情况显示度指标上面差异不显著.而在骨折情况的符合率指标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与CT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虽在不同指标有差异,但是两种方法的效果显著,在患者中收获的满意度高,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