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甫岑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经过标准筛选,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穿孔的患者100例,予以行数字X线检查(D R)与M S C T检查.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术前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检查时间.结果:MSCT检查比DR检查的术前确诊率高,MSCT检查方法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D R检查;M S C T检查时间相比于D R检查也相对更短;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临床在诊断胃肠道穿孔时,检查时间短,手术前确诊率较高,可以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多层螺旋CT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俊飞;张文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应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择对应时间段内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在检查后按照其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关诊治,分析该检查方式在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阴道超声对57例患者做出准确诊断,其诊断准确率为95.00%,此检查方式可见患者的异位妊娠详细形态,对妇科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应用阴道超声检查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含;韩奎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 B T)技术对乳腺癌的筛查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经我院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肿块的108例患者的DBT、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共计130处病变.DBT对非致密型腺体的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与FFDM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致密型腺体良恶性的判断,DBT准确性、特异性较FFDM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敏感性、阳性/阴性预测值相比,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DBT技术操作简便、无创,并且与FFDM相比,该影像技术对致密型乳腺腺体的筛查准确性、特异性均较占优势,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周雪梅;蒋可;胡大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筛选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愿报名进行肺结节筛查的健康体检者共1872名,年龄小40岁,大79岁,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在工作站上进行读片诊断并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发现结节情况:1类(阴性)共1392例(74.4%),2类(良性表现或行为)共332例(17.7%),3类(可能良性)共103例(5.5%),4类(可疑肺癌,其中又分4A、4B、4X类)共45例(2.4%).结论:低剂量C T能够早期发现可疑恶性结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段新;石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核医学检查阳性率为90%;超声检查阳性患者45例,阳性率为75.0%,核医学检查与超声检查联合显示阳性患者60例,阳性率为100.0%.结论: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诊断结亚急性甲状腺炎,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魏满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应用于药流不全清宫术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药流不全患者10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记录全部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我院妇产科门诊所收治102例患者中,手术均进行顺利,未出现子宫大量出血不止、子宫穿孔、孕囊漏吸、宫腔内胚胎组织残留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病检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术后阴道平均出血时间为(4.76±1.35)d,均未超过1周;平均月经复潮时间为(37.49±12.30)d,未见产后闭经情况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应用于药流不全清宫术中,可实时监测术者负压吸引,引导术者对宫腔内残留组织进行精准刮吸,减少手术创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因盲操导致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同时,增加临床手术医生的自信心,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使清宫术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256排螺旋C 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间我院收治的1424例冠心病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以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256排螺旋C T冠脉成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冠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具有无创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中清迈解毒饮的应用及观察.方法:纳入我院88例2017年5月—2018年2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治疗组采取西药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则采取西药加上清迈解毒饮治疗.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效果;红斑、炎性丘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水平、生存质量水平;副反应.结果: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效果、红斑、炎性丘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消失时间、症状积分水平、生存质量水平相比较西医治疗组更好,P<0.05.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药加上清迈解毒饮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理想.
作者:曹石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技术在用于胎儿肢体缺陷诊断时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8年期间行产前超声检查的4100例孕妇,对其二维超声、联合检查、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4100例孕妇中共计有26例经产后或者引产证实为胎儿肢体缺陷.产前常规超声检出12例,联合检查检出17例,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出25例.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出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妊娠期行产前超声诊断,能够准确检出胎儿是否存在肢体缺陷,降低畸形儿发生率和家庭、社会负担.
作者:李霞;贺菊;李旭;王晶;徐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接受放射检查的258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29例受检者,对照组应用的是传统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观察组应用的是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管理系统,观察并对比放射科在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前后的质量控制情况.结果:放射科在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后质量控制情况要显著优于应用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能够获得显著作用,可明显改善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童;包莉霞;孔维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于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X线表现和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为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日—2017年9月15日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共计100名,划分为每部分50人,其分组的方式为随机抽取,并将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急性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方式确定为X光片的方式,对观察组则使用了新型的CT方式.并且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证实,后比较证实结果.结果:通过手术证实方式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发现,误诊20例,分析其诊断的结果,为60%,但是观察组的诊断率为100%.显著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单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方法比使用X线片诊断,简便,易于操作,安全程度高,诊断真确率高,总体来说效果良好更为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向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M R I)对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应用情况和意义.方法:甄选自2016年2月—2018年2月前来我院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200位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都采用C T和M R I进行检查,用手术病例作为诊断的依据,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M R I在临床实践中的检出率为100.00%,C T的检出率则为78.92,M R I明显优于C T的检测方式,并且差异值P<0.05,则证明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准确率和检出率具有绝对领先地位,能够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作者:周朝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CT模拟定位扫描技术(CT-Sim)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1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多层螺旋C T予以模拟定位扫描,将患者扫描所得的影像学资料输入至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工作站(T P S)中,为患者制定放疗计划,并按照放疗计划对患者实施治疗,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均复查CT.结果:疗程结束后复查CT,并判定疗效,结果显示符合完全缓解的有26例,占36.62%,符合部分缓解的有42例,占59.15%,总有效率达到了95.77%,但仍有2例稳定,1例进展.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CT模拟定位扫描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放疗定位的精准性,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欧建辉;唐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接诊的51例乳腺肿块患者为例,向其提供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结果: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患者提供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疾病临床诊断率,使其得到尽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质量.
作者:张丽丽;陈丹;潘登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自制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置钉一体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置钉,20例)和实验组(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置钉一体器,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置钉时间、透视次数、一次置钉成功率和J O 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和手术顺利完成.实验组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为10.45±2.17m i n、3.28±1.39次,优于对照组的13.52±3.13m i n、5.78±2.21次(P=0.012,0.007).实验组的一次成功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0.0%(P=0.030).实验组的JOA评分为19.22±3.34,优于对照组的17.87±5.78(P=0.039).结论: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置钉一体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少术中射线次数,医师能获得更精准安全的螺钉导向,终起到优化手术效果的目的.
作者:厉晓龙;蒋小军;赵小灵;刘伟峰;阮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 T影像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2年2月期间经穿刺或手术后病理证实鼻窦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8例患者的C T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28~60岁,年龄中位值40岁左右;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3个月~3年,中位时间近12个月;其中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2例有拔牙史,3例有鼻息肉术后史,2例有过敏性鼻炎症状.实验室检查均阴性.全身检查未见明显远隔转移.CT表现病变均发生在单侧上颌窦,其中发生在右侧上颌窦3例,左侧上颌窦5例.呈膨胀性侵袭性生长,鼻腔受侵6例,筛窦受侵4例,蝶窦受侵2例,额窦受侵2例,眼眶受侵4例,颌面部肿胀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破坏,鼻中隔未见明显受累.病变呈软组织密度影,6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其中一例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一例见点状钙化.均无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鼻窦及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变上颌窦多见,单侧膨胀性生长的多均匀/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具有侵袭性,有明显的骨质吸收破坏,部分伴有骨质增生,少有鼻中隔受侵、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合病史(手术、创伤史、慢性炎症)及其良性病程的临床特征、高发年龄(40岁左右),可以诊断.同时CT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及侵袭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韩一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实施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6例于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肝癌治疗,实验组行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不良影响治疗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甲胎蛋白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肝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40%)高于参照组(55.8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申;赵贵生;索子亮;王增;申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多发伤救治工作中采用急诊床旁超声e F A S T方案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2例设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治疗的同时实施C T以及急诊床旁超声e F A S T方案,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用时情况以及诊断结果.结果:e F A S T检查用时为(4.62±1.73)min,显著低于CT检查用时(12.36±4.02)min(t=17.862,P<0.05).经CT诊断有49例为阳性,53例为阴性,e F A S T检查方式的特异性为96.23%,敏感性为89.80%.结论:临床上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评估中实施急诊床旁超声E-FAST方案效果良好,切用时较短.
作者:魏国峰;袁长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比较M R I检查和C T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依次行CT、MRI检查,并通过关节镜探查手术予以明确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诊断准确率.结果:经关节镜探查手术检查可知,明确为韧带受损14例(23.33%),关节腔积液19例(31.67%),骨质改变8例(13.33%),半月板受损19例(31.67%);关节镜探查手术检查与M R I检查结果相吻合,诊断准确率达100%.而C T检查仅有49例与关节镜探查手术检查一致,诊断准确率为81.67%.M R 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MRI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好于CT检查,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冬青;张茸;王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HRCT(高分辨率CT)扫描运用于IPF(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摘取我院确诊的98例IPF病患资料,45例行常规CT扫描的病患设对照组,53例行HRCT扫描的病患设研究组,并比对HRCT与常规C T在I P F中的诊断价值.结果:H R C T检出胸膜增厚33.96%、支气管扩张28.30%、小叶间隔性不规则增厚100%、胸膜下线54.71%与及小叶肺气肿94.33%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比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H R C 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毕春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