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满新
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诊断中,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表法的形式将我院妇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A组(n=30腹部超声)、B组(n=30阴道超声)以及C组(n=30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对每组超声结果以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A组以及C组对比,A组准确率73.3%低于C组96.7%,组间对比χ2=6.4052,P=0.0113.结论:通过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其价值优于单独应用腹部超声或者阴道超声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作者:张伟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应用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回归性阐述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入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涉及的资料,均开展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分析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情况.结果: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比较高,且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获得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将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在冠状动脉狭窄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作者:牛纪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实施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6例于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肝癌治疗,实验组行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不良影响治疗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甲胎蛋白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肝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40%)高于参照组(55.8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申;赵贵生;索子亮;王增;申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节结性滑膜炎(P V N S)影像学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例PVNS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CT、X线平片和MRI,观察PVNS的发生的部位和形态,以及相邻关节和骨受累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出现软组织肿胀,踝关节间隙狭窄与正常间隙分别为6例与18例.其中踝关节面骨质破坏6例,面骨质破坏:胫骨远端后缘关节与距骨关节面的比例为1:3;面骨质破坏:胫骨远端关节与距骨穹隆关节面和比例为2:3,下胫腓关节内软组织肿块形成共9例;24例患者中,距骨穹隆部关节软骨大程度变薄、信号不规律且杂乱,为12例;胫骨远端关节骨质出现变薄,为6例;合并距骨骨髓水肿发生,为8例;距骨关节软骨下骨、胫骨远端软骨下骨质破坏分别为5例与3例.弥漫性增生16例,局限性增生8例,局限性未见典型的含铁黄素沉着信号改变为2例,踇长屈肌腱周积液为14例.结论:PVNS经X线平片检查仅表现为有软组织肿胀和肿块存在,无特意征象,CT检查显示的骨侵蚀特点明显;MRI诊断的特征性较强,能明显显示出含铁黄素沉积现象;MRI与临床检查相结合更有助于判断PVNS.
作者:赵永平;雷金锁;庄宝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脏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点,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从来我院血透中心的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男性6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22~83岁,平均年龄为56.1±2.15岁,90例患者均实施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其结果特点.结果:主动脉返流症状发生率为31.11%,肺动脉瓣返流症状发生率为55.56%,三尖瓣返流症状发生率为66.67%,二尖瓣返流症状发生率为38.89%;左室增大占33.33%,左房增大占46.67%,左室后壁增厚占35.56%,少量心包积液占所有心包积液患者的75.76%,中等心包积液的患者占所有心包积液患者的24.24%,无大量心包积液的病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很准确、直观以及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是评估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状况比较简便敏感、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季海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照分析82例卵巢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卵巢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10月82例卵巢性肿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超声诊断、病理诊断.分析、评估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结果:82例卵巢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良性囊腺瘤45例,囊性畸胎瘤20例,恶性囊腺瘤9例,交界性囊腺瘤8例;与病理诊断符合44例,基本符合35例,不符合3例,符合率为96.34%.结论:超声诊断卵巢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耘;刘晓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诊断直肠癌时并进行术前分期时应用M R I与C T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共31例,本组患者均在术前实施M R I与C T检查,M R I检查包括T1W I,T2W I和FSPGR检查;CT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肿瘤信号和大小等症状.之后将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分期检查:MRI确诊率为93.55%,CT确诊率为89.66%;MRI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38.46%,CT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28%.结论:临床诊断直肠癌患者和术前分期时需要优先应用MRI检查技术,其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显著优于CT检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从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核医学检查阳性率为90%;超声检查阳性患者45例,阳性率为75.0%,核医学检查与超声检查联合显示阳性患者60例,阳性率为100.0%.结论: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诊断结亚急性甲状腺炎,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魏满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肺癌诊断中采取C T增强扫描所能收获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7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采取CT增强扫描与常规病理检查.比较CT增强扫描与常规病理检查检验结果,并对恶性组与良性组CT增强扫描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CT增强扫描与常规病理检查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血流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诊断中采取C T增强扫描在保证准确率方面显示出更为可靠的效果.
作者:高瑞;李红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本院肝脏核磁共振患者60例,按照护理路径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和分析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俩两者不良反应、依从、满意率及图像质量.结果: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比基础组低,且与基础组比较,分析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图像I类质量更高,数据差异<0.05.结论:在肝脏磁共振检查护理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事件少,而且确保图像质量,有效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作者:贡祥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于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X线表现和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为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日—2017年9月15日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共计100名,划分为每部分50人,其分组的方式为随机抽取,并将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急性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方式确定为X光片的方式,对观察组则使用了新型的CT方式.并且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证实,后比较证实结果.结果:通过手术证实方式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发现,误诊20例,分析其诊断的结果,为60%,但是观察组的诊断率为100%.显著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单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方法比使用X线片诊断,简便,易于操作,安全程度高,诊断真确率高,总体来说效果良好更为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向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64排C 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64排C T进行检查,若是患者的检测结果呈现阴性,在一日之内二次对患者进行检查,若是二次检查结果依然呈现阴性,则需要在检测后的3天时间内,对患者进行三次检查,并对CT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患者颅脑损伤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颅脑损伤后再64排C T下呈现硬膜外出血、颅骨骨折、硬膜下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能够有效检出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其中轻型颅脑损伤、中型颅脑损伤和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死亡、重度残疾和中度残疾的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采用64排CT对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对患者颅脑损伤病情进行有效诊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次仁国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胸腹部创伤中采用D R以及螺旋C 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症胸腹部创伤患者60例,均接受病理诊断确诊,根据不同检查手段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其中DR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参照组,将螺旋CT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96.67%),参照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86.67%),P<0.05;研究组肩胛骨骨折、脾脏损伤、肾脏损伤以及肝脏损伤、气胸、皮下气肿、肋骨骨折、皮下气肿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各创伤位置检出率,P<0.05.结论:对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姜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分别采取M R I与钼靶X线诊断后患者病情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本院治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钼靶X线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对患者采取MRI进行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乳腺癌患者应用钼靶X线的检出率为68.57%,乳腺癌患者应用M R I的检出率为94.29%,M R I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诊断的检出率.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实施MRI诊断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由此可知,MRI诊断的方式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辛本洁;丁波;秦绪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C T在诊断与鉴别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均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接受真菌培养、C T检查方法及X线检查方法.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经真菌培养可知,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类型培养成功率达100.00%,以白色假绿酵母菌占比率高(占71.00%);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占比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率高(分别占35.00%、30.00%);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因素以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占比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占比率(分别占59.00%、48.00%);C T检查方法的检查阳性率(73.00%)明显高于X线检查方法,χ2值=10.2716,P值=0.0014.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疾病类型以及感染原因多样且复杂,运用在诊断与鉴别过程中应用CT检查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
作者:薛敏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以及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检查,比较不同超声方法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经腹超声误诊率为10.34%;经阴道超声误诊率为6.03%;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误诊率为2.59%,不同超声诊断方法中经腹及经阴道超声的误诊率低,P<0.05.结论:联合使用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互相弥补两者不足,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李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胸部C T扫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低剂量胸部CT扫描和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观察两种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其价值实施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为病理检查确诊,其中5mm以内的结节占比高(49.0%),CT的符合率97.0%则高于X线9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价值显著.
作者:周红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和试验组,对全部纳入患者心动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结果:对比组共8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11.94%,研究组共9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8.371%,试验组共5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33.33%,三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二尖瓣瓣膜病变检出率为25%,主动脉瓣膜病检出率为50%,其他病变检出率为25%,研究组检出率分别为22.22%、44.44%、33.33%,试验组检出率分别为20%、80%.所检出2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可见不完全闭合状动脉瓣且呈现线性反流并部分占据左室流出道,4例患者存在喷泉状严重反流现象并完全占据左室流出道.结论: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收治前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成像在整体诊断准确率上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病因诊断上,钙化及椎间盘积气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C T诊断准确率高于磁共振成像诊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整体诊断效果来看,磁共振成像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的疾病表象诊断上,二者各自存在着优势.
作者:陈洪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至关重要.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目的是要促进学校办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如何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使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医院学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作者:沈秀明;周进祝;桑玉亭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