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锋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 T检查与X线检查的差异性.方法:选择51例于我院接受疑似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全部患者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结果:疑似脊柱骨折患者病理诊断阳性42例、阴性9例.X线脊柱骨折诊断阳性36例、阴性15例.C T检查脊柱骨折诊断阳性41例、阴性10例.CT检查诊断灵敏度(95.24%)、特异度(88.89%)、准确性(94.12%)均高于X线检查(69.05%、22.22%、60.7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进行CT检查与X线检查均能够对病情实施诊断,但CT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关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方面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所占的优势.方法:从2015—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300名患者的病例,通过比较采用这两种超声技术的图像特征的区别,从而通过分析得出弹性成像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界值.结果:通过比较病例得出,300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的与恶性的各为186个、114个,弹性超声鉴别的准确度为88.7%,比二维超声的78.0%高出10.7%.弹性超声成像的良、恶性结节所得出的杨氏模量Emax、Emean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弹性超声成像技术查出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要比传统超声要高,即临床价值要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翁璐昕;周福有;严梦寒;宗燕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分别采取M R I与钼靶X线诊断后患者病情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本院治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钼靶X线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对患者采取MRI进行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乳腺癌患者应用钼靶X线的检出率为68.57%,乳腺癌患者应用M R I的检出率为94.29%,M R I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诊断的检出率.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实施MRI诊断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由此可知,MRI诊断的方式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辛本洁;丁波;秦绪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实施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6例于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肝癌治疗,实验组行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不良影响治疗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甲胎蛋白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肝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40%)高于参照组(55.8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申;赵贵生;索子亮;王增;申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的C T与M R I诊断效果.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对照观察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有40例.其中常规组行C T诊断,研究组行M R I诊断.结果:研究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检出肿瘤直径>2c m的几率、检出邻近组织受侵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C T诊断结果而言,M R I诊断胰腺癌患者的准确率更高,建议临床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案.
作者:杨冬;杜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筛选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愿报名进行肺结节筛查的健康体检者共1872名,年龄小40岁,大79岁,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在工作站上进行读片诊断并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发现结节情况:1类(阴性)共1392例(74.4%),2类(良性表现或行为)共332例(17.7%),3类(可能良性)共103例(5.5%),4类(可疑肺癌,其中又分4A、4B、4X类)共45例(2.4%).结论:低剂量C T能够早期发现可疑恶性结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段新;石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7月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脑CTP及多时相CTA图片共58例,参照基于多时相CTA的ASPECTS侧枝循环评分标准[1],对侧枝循环进行分级(0~5分).多时相CTA所评分值与脑灌注图、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多时相CTA联合脑CT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结果:多时相CTA评分的高低与脑灌注图的表现、MRI表现以及临床表现相符.结论:多时相CTA联合CTP不仅可以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还可以全面了解脑组织的灌注状态;所得结果与MRI图及临床表现相符.因此,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可以无创、快速、客观、真实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枝循环建立状况及脑灌注状态,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立双;向述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HRCT(高分辨率CT)扫描运用于IPF(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摘取我院确诊的98例IPF病患资料,45例行常规CT扫描的病患设对照组,53例行HRCT扫描的病患设研究组,并比对HRCT与常规C T在I P F中的诊断价值.结果:H R C T检出胸膜增厚33.96%、支气管扩张28.30%、小叶间隔性不规则增厚100%、胸膜下线54.71%与及小叶肺气肿94.33%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比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H R C 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毕春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在我院进行了宫颈癌诊断的9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患者为30例,之后以患者后的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这三类诊断方式在宫颈癌治疗当中的价值.结果:C组经阴道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宫颈癌诊断当中,运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赵爱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比研究在MRI影像辅助下实施夹脊穴深刺对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夹脊穴深刺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94例,根据病例号尾数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夹脊穴深刺治疗,研究组接受M R I影像辅助下夹脊穴深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指标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深刺夹脊穴临床治疗中应用MRI影像技术,可有效提升穴位选取的准确性,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
作者:徐修竹;裴春勤;袁春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测定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100例孕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为正常的妊娠,观察组为高危妊娠,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和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和围产儿结局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的差异十分显著,统计学分析符合P<0.05.结论:予以高危妊娠产妇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测定,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评估所有的动态参数,促使妊娠结局的预测,也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陈若;王星懿;孙小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对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患者240例(2016年5月—2017年5月)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人员2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高,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在疾病诊断中发挥较大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罗元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就彩色超声联合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抽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针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检查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检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联合心电图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笃聪;王岭;胡敏;胡向前;夏雪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普通螺旋C T检查及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扫描检查,观察肋骨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普通C T与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分别检出肋骨骨折357处和372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92.5%,略高于普通CT的检出率(88.0%),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肋骨骨折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多角度、清晰、直观观察肋骨骨折情况,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和漏诊有重要意义,在临床诊断肋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雪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脑膜瘤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2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接受头颅M R I诊断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本组诊断效果.结果:本组25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均是单发性肿瘤,发生位包括大脑凸面10例、颅后窝5例、蝶骨嵴4例、大脑镰旁3例、侧脑室3例;MRI诊断符合23例(92.0%);MRI表现为T1W I主要是等信号,其次为低信号,T2W I主要是稍高信号,少数病例为T1W I、T2W I混杂不均信号;通过增强扫描,23例显著强化,2例为不均强化;16例能见显著脑膜尾征,9例能见显著水肿带.结论:M R I增强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明确病灶信号特征及表现,有检出符合率高,且能定位、定性诊断,为针对性治疗提供指导,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冉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25例,正常儿童25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8月,均接受常规M R平扫和垂体薄层扫描,记录检查结果以及矢状高径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儿童中,有15例垂体前叶发育不良,6例垂体增生,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和2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前叶薄小;而且,和25例正常儿童相比,观察组的矢状高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0T MRI应用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可较为准确地显示出各种垂体病变的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露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乳腺病变应用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42例于我院检查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全部患者均予以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比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单一检查方式与联合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病理诊断阳性32例,阴性10例;乳腺M 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中,阳性25例,阴性17例;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阳性31例,阴性11例.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灵敏度90.63%、特异度80.00%、准确性88.10%均高于乳腺M 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56.25%、30.00%、5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查在诊断乳腺病变方面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李雁;张国福;于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技术在用于胎儿肢体缺陷诊断时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8年期间行产前超声检查的4100例孕妇,对其二维超声、联合检查、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4100例孕妇中共计有26例经产后或者引产证实为胎儿肢体缺陷.产前常规超声检出12例,联合检查检出17例,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出25例.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检出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妊娠期行产前超声诊断,能够准确检出胎儿是否存在肢体缺陷,降低畸形儿发生率和家庭、社会负担.
作者:李霞;贺菊;李旭;王晶;徐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对于胎儿肺内病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经孕妇超声系统检查中提示存在胎儿肺内异常声像图病灶的15例孕妇作为研究样本,常规行二维超声检查,若有异常声像则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强回声型8例、囊实混合性回声型6例、囊性型共计1例.结论:经产前彩超检查能够发现胎儿的肺内异常病灶,有利于对其病理性质和变化进行监测,因此常规的产前超声检查对于胎儿肺内病灶的发现以及评估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方江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胸部CT平扫中无呼吸伪影[1]与有呼吸伪影对贫血判断是否正确.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6月212例胸部C T平扫病例,134例为无呼吸伪影,78例为有呼吸伪影,进行贫血评估.结果:无呼吸伪影的胸部C T图像判断贫血符合率P值>0.05,有呼吸伪影的图像判断贫血符合率P值<0.05.结论:通过肉眼区分室间隔及左心室密度差,无呼吸伪影图像可以正常判断贫血,有呼吸伪影图像不能正常判断贫血.
作者:黎国春;王珂琰;王羲;邱昭平;林惠岚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