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分析

赵爱珍

关键词:阴道超声弹性成像, 宫颈癌, 诊断, 应用
摘要:目的:对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在我院进行了宫颈癌诊断的9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患者为30例,之后以患者后的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这三类诊断方式在宫颈癌治疗当中的价值.结果:C组经阴道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宫颈癌诊断当中,运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高,值得进行推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

    目的:分析飞利浦brilliance64通道螺旋CT的冠脉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进行过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A)的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5名,根据其病例病程资料,分析95名研究对象的1100个冠脉节段的检查结果,从而明确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意义.结果: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在诊断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显示,1100个冠脉节段的狭窄程度判定结果中,包含899例正常节段,占比81.73%;40例轻度狭窄节段,占比3.64%;104例中度狭窄节段,占比9.45%;57例重度狭窄节段,占比5.18%.结论:64排冠脉C 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加之其无创检查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郭瑞;宋连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核医学检查阳性率为90%;超声检查阳性患者45例,阳性率为75.0%,核医学检查与超声检查联合显示阳性患者60例,阳性率为100.0%.结论: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诊断结亚急性甲状腺炎,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魏满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的放射防护分析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的放射防护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放射防护,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防护,对比其防护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护效果上观察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中采取放射防护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且有效的防护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对患者的伤害,保证患者的健康,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燕;万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核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M R I)对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应用情况和意义.方法:甄选自2016年2月—2018年2月前来我院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200位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都采用C T和M R I进行检查,用手术病例作为诊断的依据,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M R I在临床实践中的检出率为100.00%,C T的检出率则为78.92,M R I明显优于C T的检测方式,并且差异值P<0.05,则证明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准确率和检出率具有绝对领先地位,能够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作者:周朝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并分析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25例,正常儿童25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8月,均接受常规M R平扫和垂体薄层扫描,记录检查结果以及矢状高径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儿童中,有15例垂体前叶发育不良,6例垂体增生,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和2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前叶薄小;而且,和25例正常儿童相比,观察组的矢状高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0T MRI应用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可较为准确地显示出各种垂体病变的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露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阑尾炎的X线表现及螺旋CT诊断优势

    目的:探讨和分析于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X线表现和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为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日—2017年9月15日期间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共计100名,划分为每部分50人,其分组的方式为随机抽取,并将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急性阑尾炎疾病的诊断方式确定为X光片的方式,对观察组则使用了新型的CT方式.并且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证实,后比较证实结果.结果:通过手术证实方式进行核实,核实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发现,误诊20例,分析其诊断的结果,为60%,但是观察组的诊断率为100%.显著说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单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方法比使用X线片诊断,简便,易于操作,安全程度高,诊断真确率高,总体来说效果良好更为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向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 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乳腺病变应用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42例于我院检查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全部患者均予以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比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单一检查方式与联合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病理诊断阳性32例,阴性10例;乳腺M 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中,阳性25例,阴性17例;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阳性31例,阴性11例.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灵敏度90.63%、特异度80.00%、准确性88.10%均高于乳腺M 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56.25%、30.00%、5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查在诊断乳腺病变方面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李雁;张国福;于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中的 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1月以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终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手术检查前对患者分别行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用于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中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C T检查及M R I联合检测检出率,高于单一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P<0.05);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超声检查、C T检查及M R I检查(P<0.05).结论:将多种影像联合诊断用于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82例卵巢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对照分析82例卵巢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卵巢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10月82例卵巢性肿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超声诊断、病理诊断.分析、评估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结果:82例卵巢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良性囊腺瘤45例,囊性畸胎瘤20例,恶性囊腺瘤9例,交界性囊腺瘤8例;与病理诊断符合44例,基本符合35例,不符合3例,符合率为96.34%.结论:超声诊断卵巢性肿瘤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继耘;刘晓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本院肝脏核磁共振患者60例,按照护理路径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和分析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俩两者不良反应、依从、满意率及图像质量.结果: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比基础组低,且与基础组比较,分析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图像I类质量更高,数据差异<0.05.结论:在肝脏磁共振检查护理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事件少,而且确保图像质量,有效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作者:贡祥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超声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的70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检查,检查明确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等,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良性肿块声像图表现形态规则,边缘整齐,无筋膜与皮肤浸润,内部回声比较均匀,后方回声显示明显增强或无衰弱,检查纤维显露的包膜完整,腺瘤样增生.恶性肿块表现检查:形态不规则,常见毛刺、伪足以及分叶,边缘不规则粗糙,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多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有明显衰减,无侧方声影,侵及筋膜与皮肤,并可合并同侧锁骨或腋窝处淋巴结转移.恶性肿块血流显示高于良性肿瘤.结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可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鉴别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检测CA199、CA125、CA153及CEA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C A199、C A125、C A153及C E A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2例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40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指标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各项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指标均有着明显的升高现象,临床上早期对肺癌患者的CA199、CA125、CA153及CEA等指标进行监测,能够帮助治疗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进行判断,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旭辉;董雄松;韩宏;邓天丽;肖榆辉;杨勤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与超声影像学的应用

    目的:分析彩超超声影像学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的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结合手术以及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彩超超声检查的结果是宫外孕59例,盆腔脓肿19例,卵巢囊肿13例,黄体破裂7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例,其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9.3%、90.2%、92.3%、95.4%、100%.结论:彩超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应用中有着极高的准确率,并且这种超声检查操作简单,诊断过程中无附加痛苦,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何烨;刘海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 盗血现象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subclavian steal phenomenon,SS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SSP患者的椎动脉、肱动脉和近端锁骨下动脉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57例SSP中55例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2例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I期隐匿性盗血4例,Ⅱ期部分性盗血34例,Ⅲ期完全性盗血19例;全部病例的患侧肱动脉频谱均出现异常变化;21例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可直接观测到近端锁骨下动脉的斑块和狭窄,36例使用低频相控阵探头记录到近端锁骨下动脉的高速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明确SSP的诊断;其中椎动脉频谱多普勒的波形改变是诊断SSP的重要线索.

    作者:张青陵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关节炎类型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为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两组关节炎患者均采取肌肉骨骼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超声表现.结果:试验组共检查出52个关节病变,对照组共检查出40个关节病变;试验组患者双轮廓征、点状结晶、痛风石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侵蚀、腱鞘炎表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对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准确提供治疗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凡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 R I与C 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分别进行MRI及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征象检出情况.结果: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为83.9%,M R 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为95.2%,M R I诊断的确诊率高于C T诊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检查方式相关征象检出情况的对比显示,本研究病理确诊椎间盘变形22例(35.5%),硬膜囊受压37例(59.7%),钙化32例(51.6%),神经根受压24例(38.7%).C T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27.3%、59.5%、78.1%、79.2%,MRI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77.3%、94.6%、31.3%、83.3%.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的检出方面,MRI检查的检出率高(P<0.05);钙化的检出方面,CT检查的检出率高(P<0.05);神经根受压的检出方面,CT和MRI检查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优于CT诊断,联合检查作为互补,可以进一步提升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董光杰;肖凤美;周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胸腹部创伤中采用D R以及螺旋C 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症胸腹部创伤患者60例,均接受病理诊断确诊,根据不同检查手段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其中DR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参照组,将螺旋CT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96.67%),参照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86.67%),P<0.05;研究组肩胛骨骨折、脾脏损伤、肾脏损伤以及肝脏损伤、气胸、皮下气肿、肋骨骨折、皮下气肿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各创伤位置检出率,P<0.05.结论:对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姜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技能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至关重要.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目的是要促进学校办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如何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使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医院学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作者:沈秀明;周进祝;桑玉亭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神经网络在肺结节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肺结节的自动识别在影像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肺结节的检测中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综合分析其应用优势,以进一步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软件中进行探究,研究适应于临床应用的系统.

    作者:唐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胎儿颅脑磁共振安全性与检查优化的探讨

    磁共振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扫描视野大等优点,将其应用于胎儿颅脑扫描时,可更快速清晰的显示出胎儿是否存在颅脑畸形.该检查手段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产前筛查手段,未来前景广泛.

    作者:艾李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