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陵
目的:探讨M R 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腰痛与否分为对照组(无腰痛,24例)和实验组(腰痛,36例),比较两组间椎间盘后缘H I Z改变和M o d i c改变情况结果:腰痛组HIZ改变和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72.2,36.9%,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21).结论:MRI检查中HIZ和Modic改变可以较好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作者: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研究.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院就诊的孕妇中,随机挑选90名同期接受检查的孕妇,90名孕妇均接受常规检查以及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名孕妇接受常规检查设为对照组,随后接受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设为观察组,根据孕妇的检查结果来评估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孕妇中,其中有27例检查结果一致,检查的确诊率为79.41%;观察组孕妇中,其中有33例检查结果一致,检查确诊率为97.06%;对比两组孕妇的确诊率,观察组孕妇的检查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孕妇,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孕妇在妊娠期间,产前接受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针对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进行检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检查的准确率,还能提升诊断的安全性,准确的判断疾病的类型,在产前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该检查模式推广至临床中,可有效的提升临床效果.
作者:陈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M S C 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5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诊断.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对照,总结分析患者MSCT诊断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根据AHA标准进行冠状动脉分段,共分为339段,可用于M S C T评估的为321段,占比94.69%.经C A G显示,本组25例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率71.98%,狭窄度≥70%者占比15.04%,狭窄度50%~70%者占比5.01%,狭窄度<50%占比7.96%.而M S C T对狭窄度≥70%、50%~70%者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较狭窄度<50%者均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显著,即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陆晓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选取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目标为60例乳腺癌患者(总共包括70个病灶),选取样本时间即为2016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均开展术前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及术前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诊断金标准即为病理检查结果,依据超声造影五分法和改良五分法评估病灶,比较以及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70个病灶经检查显示有37个恶性病灶、33个良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对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乳腺癌患者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0.05,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于乳腺癌诊断中存在类似的效果,虽然不存在显著诊断差异,但存在互补的临床作用.
作者:信天游;章晓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和蝶翼针头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106例,随机分研究组(静脉留置针)与对照组(蝶翼针头)各53例,评估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造影剂渗漏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率无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8例渗漏现象,其中4例造影剂外渗造成增强扫描中断,研究组均顺利完成扫描,无造影剂渗漏情况出现,P<0.05.结论:对C T增强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能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其产生造影剂外渗情况,防止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观察诊断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为对象,让其分别接受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以及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其耻骨直肠肌损伤的检查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出耻骨直肠肌损伤的例数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较为贴近,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检查中,让其接受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薛千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M R I)对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应用情况和意义.方法:甄选自2016年2月—2018年2月前来我院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200位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都采用C T和M R I进行检查,用手术病例作为诊断的依据,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M R I在临床实践中的检出率为100.00%,C T的检出率则为78.92,M R I明显优于C T的检测方式,并且差异值P<0.05,则证明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准确率和检出率具有绝对领先地位,能够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作者:周朝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检测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检测,并将患者的图像与CAG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特征.结果:经检测可知,患者图像质量1、2级与3级;右优势型冠状动脉患者的例数较多;病变阶段共146处;病变类型包括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两支冠状动脉病变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结论:运用64层螺旋C T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能够有效的明确患者的患病类型,为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仇娟;许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研究时间段内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X线、CT及MRI检查,观察其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表现,同时对其诊断准确率实施观察统计.结果:X线、C T、M R I的单一诊断准确率则分别为68.00%、88.00%、96.00%,联合诊断的准确率100.00%显著较高,和其他方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检测可及时对患者做出诊断,且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显著较高,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晓锦;贾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 T冠状动脉成像对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选取35例胸痛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 T冠状动脉成像(C C T A)检查,对符合冠心病的28例患者选择性的行心电图、超声、生化标志物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CTA检查在临床上对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拥有较高的图片质量,除了可以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外,还可以同时发现其他引起胸痛的非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结果和出院诊断一致.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极高的精准度,可以作为胸痛患者病因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沈立双;张力;苏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经腹彩超多普勒超声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患者89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腹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证实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9例患者中,全部患者均符合手术病理标准,患者经过在腹彩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发现,其诊断率为95.5%(85/89),漏诊率4.9%(4/89).结论: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中,经腹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其准确率随之不断提升,且呈现无创安全的特征,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陈琼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经过标准筛选,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穿孔的患者100例,予以行数字X线检查(D R)与M S C T检查.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术前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检查时间.结果:MSCT检查比DR检查的术前确诊率高,MSCT检查方法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D R检查;M S C T检查时间相比于D R检查也相对更短;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临床在诊断胃肠道穿孔时,检查时间短,手术前确诊率较高,可以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多层螺旋CT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俊飞;张文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C T尿路造影与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出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的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CT尿路造影与输尿管软镜治疗,对照组泌尿系结石患者只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泌尿系结石患者.结论:采用CT尿路造影与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超强;王重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心脏超声造影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心脏占位性病变,35例患者诊断为血栓,21例患者诊断为肿瘤,但无法判断其性质.心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基本与超声心动图一致,并进一步判断了肿瘤性质,诊断为良性15例,恶性6例,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心脏超声造影具有显著优势,诊断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判断其病变性质.
作者:鲁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脑卒中高危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212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象,研究时段自2018年8月1日—2018年8月31日,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流参数以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212例研究对象均经颈动脉超声筛查,其中63例检查对象正常、149例异常.149例异常者中,14例重度狭窄、68例中度狭窄、67例轻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PSVos/PSViv、EDV、PSV水平显著较中度狭窄、轻度狭窄的高,中度狭窄患者PSVos/PSViv、EDV、PSV水平显著较轻度狭窄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检出率,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对于预防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医学影像学科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微创治疗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消融方法有射频法和微波法,其中射频消融因方法简单、创伤小、操作者依赖性低等优点收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对肿瘤的准确定位及消融后的评价,本文就超声在肝癌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建国;孙姗姗;田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应用C T和磁共振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股骨头坏死病患70例,分别采取C T和磁共振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同时将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作为参考,比较患者C T和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70例病患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为94.29%,比CT诊断的84.29%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病患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建议采纳.
作者:张静;曹树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超声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的70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检查,检查明确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等,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良性肿块声像图表现形态规则,边缘整齐,无筋膜与皮肤浸润,内部回声比较均匀,后方回声显示明显增强或无衰弱,检查纤维显露的包膜完整,腺瘤样增生.恶性肿块表现检查:形态不规则,常见毛刺、伪足以及分叶,边缘不规则粗糙,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多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有明显衰减,无侧方声影,侵及筋膜与皮肤,并可合并同侧锁骨或腋窝处淋巴结转移.恶性肿块血流显示高于良性肿瘤.结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可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鉴别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肺结节的自动识别在影像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肺结节的检测中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综合分析其应用优势,以进一步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软件中进行探究,研究适应于临床应用的系统.
作者:唐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室间隔肥厚梗阻的室速、房颤发生率明显提高,Q T间隔延长,且有8例发生晕厥,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的检查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房情况,降低误诊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宗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