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韬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检测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检测,并将患者的图像与CAG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特征.结果:经检测可知,患者图像质量1、2级与3级;右优势型冠状动脉患者的例数较多;病变阶段共146处;病变类型包括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两支冠状动脉病变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结论:运用64层螺旋C T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能够有效的明确患者的患病类型,为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仇娟;许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M R检查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90例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实施M R检查,随后通过手术验证检查结果.结果:患者中卵巢囊肿4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7例,卵巢囊腺瘤14例,卵巢畸胎瘤12例,囊性卵巢癌6例,M R术前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9%;良性诊断符合率为100.0%,良恶性鉴别准确率为97.8%.结论:M R检查影像清晰,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卵巢囊性病变类型,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作者:郭太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产前彩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60例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产后胎儿畸形的概率来研究产前彩超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的价值.结果:在260例孕妇中畸形胎儿有7例,超声检查出的人数6例,检查概率为85.71%,畸形胎儿的类型有神经系统畸形、心功能系统畸形、骨骼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畸形等;在检测的过程出现漏诊的患者有1例,概率为14.28%.结论:产前彩超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畸形、发育异常,有利于患者与医生采取补救措施,终降低胎儿畸形的概率,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产前彩超检查的应用价值,终在相关医院广泛推广、应用此设备.
作者:唐超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 T影像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2年2月期间经穿刺或手术后病理证实鼻窦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8例患者的C T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28~60岁,年龄中位值40岁左右;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3个月~3年,中位时间近12个月;其中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2例有拔牙史,3例有鼻息肉术后史,2例有过敏性鼻炎症状.实验室检查均阴性.全身检查未见明显远隔转移.CT表现病变均发生在单侧上颌窦,其中发生在右侧上颌窦3例,左侧上颌窦5例.呈膨胀性侵袭性生长,鼻腔受侵6例,筛窦受侵4例,蝶窦受侵2例,额窦受侵2例,眼眶受侵4例,颌面部肿胀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破坏,鼻中隔未见明显受累.病变呈软组织密度影,6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其中一例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一例见点状钙化.均无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鼻窦及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变上颌窦多见,单侧膨胀性生长的多均匀/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具有侵袭性,有明显的骨质吸收破坏,部分伴有骨质增生,少有鼻中隔受侵、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合病史(手术、创伤史、慢性炎症)及其良性病程的临床特征、高发年龄(40岁左右),可以诊断.同时CT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及侵袭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韩一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DSA检查和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对30例疑有颅内静脉窦的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组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V检查出直窦患者4例,横窦患者9例,乙状窦患者5例,上矢状窦患者8例.D S A检查30例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6.6%,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检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6.6%,两组检查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磁共振静脉成像对早期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有着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它是一种对患者无创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DSA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鑫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患者为研究对象,52例患者先X线诊断,再行C T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 T组检测出40例为关节面压缩坍塌,45例为关节面分离,36例关节面骨块3块以上,42例骨折伴下尺桡半脱位47例为桡骨缩短,50例为尺偏角改变;X线组检测出26例为关节面压缩坍塌,30例为关节面分离,24例关节面骨块3块以上,26例骨折伴下尺桡半脱位29例为桡骨缩短,31例为尺偏角改变;两组放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给予C T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映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的放射防护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放射防护,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防护,对比其防护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护效果上观察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中采取放射防护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且有效的防护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对患者的伤害,保证患者的健康,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燕;万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单独实施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进行诊断后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先后给予X线诊断、多层CT诊断及MRI诊断.结果:在患者欠光滑与毛刺感、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等检出率方面,C T和M R 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 T和MRI相对于X线诊断具有更准确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绪开;孟晴晴;辛夫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总结CT定位囊内引流联合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脓肿的体会.方法:7例肺脓肿患者首先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囊内引流术,1~3月后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C T定位囊内引流及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1例中转开胸;术后病理均确诊肺脓肿,术后7例患者症状消失,无1例死亡或复发.结论:C T定位囊内引流能明显改善肺脓肿患者的急性中毒症状,尤其对一般情况较差,预计术后并发症较多的患者;联合后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脓肿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剑;姜应梅;梁贵友;徐刚;宋永祥;陈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CT,MDCT)检查中测量肝脏体积方面的准确性、便捷性及重复性.方法:(1)收集8例原位全肝移植的患者的CT扫描数据,比较IQQA-Liver测得的肝脏体积及排液法测得的实际肝脏体积,并记录、比较多种影像测量方法所用的时间.(2)重复性研究:半个月后对所有病例进行可重复性的研究.结果:(1)M D C T测得的患者肝脏体积为(1892.5±628.2)c m3,排液法测得的肝脏实际体积为(1939.3±648.0)c m3,C T测得的肝体积与肝脏实际体积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值0.998、P值<0.05),Bland-Altman图分析示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且IQQA-LiverCT智能半自动方法测量时间为(2.9±0.6)min,较CT自带软件的手动法所用时间(23.7±4.2)min,半自动法所用时间(9.3±1.6)min,用时明显减少.(2)2名操作者各自前后重复测量患者肝脏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 C C值分别为0.999、0.998;2名操作者间两次测量患者肝脏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999、0.999.结论:基于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能快速测得精确的肝脏体积,并具有较高重复性.
作者:华晨辰;尹其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闭合性外伤的MRCT表现,评价MSCT诊断腹腔实质性脏器创伤的敏感性和特意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MSCT检查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以撕裂伤为主,其次为实质内血肿及包膜下血肿,胃肠及系膜的损伤.结论:MSCT检查很好的反应腹部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腹腔积血的量及血肿定位较为准确,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义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实施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6例于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肝癌治疗,实验组行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不良影响治疗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甲胎蛋白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实验组肝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40%)高于参照组(55.8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超选插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申;赵贵生;索子亮;王增;申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周围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C T和X线平片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C T诊断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40例患者发现病灶40处,均表现为单发,其中右肺18例、左肺22例.直接征象:空洞、肿块、磨玻璃征;间接征象: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支气管气象征、毛刺征.螺旋CT在空洞、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方面显示率较X线片显著较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效果显著,即在密度、时间、空间等分辨率上较高,且诊断结果准确性较高,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胃部疾病诊断期间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胃部疾病检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展开疾病诊断,终将诊断结果同胃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所有胃部疾病患者实施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61例、1例、9例、5例以及3例.对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57例、1例、8例、5例以及3例.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表现出的诊断符合率显著,终结果为92.22%.结论:对于胃部疾病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期间,合理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完成,对于终胃部疾病的早期确诊可以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对应进行胃部疾病治疗方案的研究,对于胃部疾病患者生活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安晓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对于胎儿肺内病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经孕妇超声系统检查中提示存在胎儿肺内异常声像图病灶的15例孕妇作为研究样本,常规行二维超声检查,若有异常声像则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强回声型8例、囊实混合性回声型6例、囊性型共计1例.结论:经产前彩超检查能够发现胎儿的肺内异常病灶,有利于对其病理性质和变化进行监测,因此常规的产前超声检查对于胎儿肺内病灶的发现以及评估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方江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X线平片漏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783例.对这些病例利用PACS系统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漏误诊的原因.结果:这783例患者中,X线平片漏误诊77例(9.83%).X线平片漏误诊的原因主要有解剖结构因素32例(41.56%),机器设备因素7例(9.09%),患者因素14例(18.18%),临床医生因素6例(7.79%),X线摄片技术人员因素11例(14.29%),X线诊断人员因素7例(9.09%).结论:在骨折患者X线平片检查的过程中,机器设备、患者、临床医生、X线技术人员,X线诊断人员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漏误诊.这几个方面一定要密切配合,结合临床实际,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减少漏误诊现象的发生,提高X线平片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朱利明;吴民;孙文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1月以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终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手术检查前对患者分别行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用于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中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C T检查及M R I联合检测检出率,高于单一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P<0.05);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超声检查、C T检查及M R I检查(P<0.05).结论:将多种影像联合诊断用于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讨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连续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对胎儿先天性血管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8月9月在我院受检拟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环的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先天性血管环在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扫查中的突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连续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综合扫查后发现40例病例中有20例为RAA+LDA+ALSA,占比约50%;15例为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占约37%;1例为肺动脉吊带,占比约3%,4例为双主动脉弓,占比约10%.结论:三血管切面可显示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与气管、食管的关系,可诊断主动脉弓异常;双侧锁骨下动脉切面通过观察双侧锁骨下动脉与无名静脉关系,可快速排除锁骨下动脉迷走;弓降部冠状切面能显示ALSA及ARSA的起源和走行;加用弓降部冠状切面后对MRAA形成的血管环准确诊断率及RAA+ALSA的LSA清晰显示率明显提高,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迎东;殷伟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选取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目标为60例乳腺癌患者(总共包括70个病灶),选取样本时间即为2016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均开展术前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及术前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诊断金标准即为病理检查结果,依据超声造影五分法和改良五分法评估病灶,比较以及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70个病灶经检查显示有37个恶性病灶、33个良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对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乳腺癌患者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0.05,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于乳腺癌诊断中存在类似的效果,虽然不存在显著诊断差异,但存在互补的临床作用.
作者:信天游;章晓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肺结节的自动识别在影像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肺结节的检测中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综合分析其应用优势,以进一步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软件中进行探究,研究适应于临床应用的系统.
作者:唐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