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三血管观及冠状切面观在诊断血管环中的应用价值

赵迎东;殷伟红

关键词:胎儿超声心动图, 三血管观, 弓降部冠状切面, 先天性血管环
摘要:目的:讨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连续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对胎儿先天性血管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8月9月在我院受检拟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环的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先天性血管环在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扫查中的突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连续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综合扫查后发现40例病例中有20例为RAA+LDA+ALSA,占比约50%;15例为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占约37%;1例为肺动脉吊带,占比约3%,4例为双主动脉弓,占比约10%.结论:三血管切面可显示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与气管、食管的关系,可诊断主动脉弓异常;双侧锁骨下动脉切面通过观察双侧锁骨下动脉与无名静脉关系,可快速排除锁骨下动脉迷走;弓降部冠状切面能显示ALSA及ARSA的起源和走行;加用弓降部冠状切面后对MRAA形成的血管环准确诊断率及RAA+ALSA的LSA清晰显示率明显提高,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 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观察诊断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为对象,让其分别接受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以及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其耻骨直肠肌损伤的检查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出耻骨直肠肌损伤的例数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较为贴近,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检查中,让其接受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薛千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增强MRI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 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增强M R I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42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增强M R I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总结增强MRI图像表现并计算其对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结果:42例患者中MRI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38例病灶清晰显示,侵及的周围组织或器官与邻近器官间间隙消失,邻近器官与肿块粘连;增强M R I扫描和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6%、96.08%,MRI平扫分别为76.47%、92.31%,增强MRI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平扫(P<0.05);增强MRI检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手术检出个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增强M R I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有效显示结直肠癌MRI图像特征,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资料.

    作者:李易;梁勇;陈煜璨;邹佳瑜;周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 临床分析要点构架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室间隔肥厚梗阻的室速、房颤发生率明显提高,Q T间隔延长,且有8例发生晕厥,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的检查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房情况,降低误诊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宗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胸腹部创伤中采用D R以及螺旋C 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症胸腹部创伤患者60例,均接受病理诊断确诊,根据不同检查手段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其中DR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参照组,将螺旋CT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96.67%),参照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86.67%),P<0.05;研究组肩胛骨骨折、脾脏损伤、肾脏损伤以及肝脏损伤、气胸、皮下气肿、肋骨骨折、皮下气肿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各创伤位置检出率,P<0.05.结论:对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姜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肺小腺癌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肺小腺癌的早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小腺癌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研究组应用螺旋CT机检查治疗.结果:研究组检查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多排的螺旋C T肺小结节来进行分析,对与早期的肺癌中,其诊断的价值较高,对于早期的肺癌筛查中,临床上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林梅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磁共振成像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 R 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隐匿性骨折患者行C T和M R I检查,并对比两者的检出率.结果:68例患者中,M R I检出63例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92.6%;128层螺旋C T检出51例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75.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P<0.05).结论:M R I能诊断X线未能检出的隐匿性骨折,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

    作者:蒋英;梁晓雨;郑彦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 作用探析

    目的:探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接受放射检查的258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29例受检者,对照组应用的是传统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观察组应用的是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管理系统,观察并对比放射科在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前后的质量控制情况.结果:放射科在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后质量控制情况要显著优于应用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能够获得显著作用,可明显改善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童;包莉霞;孔维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析颅内动脉瘤的临床CT诊断

    目的:探讨动脉瘤的C T临床诊断的表现与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患者24例,对其临床C T诊断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4例动脉瘤患者中C T扫描结果,小型动脉瘤7例,中型动脉瘤12例,大型动脉瘤4例,巨大型动脉瘤1例,24例动脉瘤中21例存在破口.结论:C T检查为诊断动脉瘤时的可靠检查手段,诊断准确性较高,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朱品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2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征和M R 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儿童后颅窝肿瘤中星形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6例,第四脑室5例,脑干1例,桥小脑角2例.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及强化特点,对梗阻性脑积水等间接征象也能较好展示.结论:MRI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正红;梁奕;石敏;杜柏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CT辐射安全管理下,三种肺部CT采集方式的 辐射剂量对比研究

    目的:在放射安全辐射管理下,探讨三种肺部CT采集方式之间的辐射剂量差别,为确立优化肺动脉成像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双源C T,采取A:120K v;B:70K v;C:双能量80/140k V,进行肺部动脉期的采集,比较三种采集方式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在CTDIvol中故以χ2值(Chi-Square)表示统计量,χ2=52.564,v=2,P=0.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种扫描方式得到的容积剂量指数不同或不全相同.在D L P中,χ2=52.070,v=2,P=0.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种扫描方式得到的剂量长度乘积不同或不全相同.在ED中,χ2=52.070,v=2,P=0.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种扫描方式得到的有效剂量不同或不全相同.结论:在CT辐射安全管理的模式下,三种肺部CT采集方式所得到辐射剂量有差异,70Kv有效剂量低.

    作者:杨伟江;赵海波;冯庆;梁洪峰;龙腾河;陈航;焕江;李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肋骨的CT分段在肋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肋骨的C T分段在肋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8月我院58例患者的肋骨骨折C T影像和临床内固定术后病历资料.结果:58例C T诊断肋骨骨折116处,其中背段、腋段、前段和软骨段骨折分别为37、60、14和5处;临床术后诊断的肋骨骨折118处,其中背段、腋段、前段和软骨段分别为38、58、15和7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4%、96.7%、93.3%和71.4%.结论:通过肋骨C T分段的应用,规范和统一了影像和临床中对肋骨分段的使用,为临床对不同分段肋骨骨折的诊治方案选择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作者:杨贵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盆底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讨.方法:70例F P F D患者中有35例尿失禁患者,将其作为失禁组,将35例器官脱垂者作为脱垂组,35例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研究对象都于我院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缩肛与静息状态下,失禁组与脱垂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膀胱颈度及运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准确评估FPFD,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嵘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及其图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声像图特征及诊断结果做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经超声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7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7例.其中阑尾腔有粪石者11例.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较高,既可对患者疾病类型予以明确诊断,还可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宁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胰腺癌患者的CT与MRI诊断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的C T与M R I诊断效果.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对照观察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有40例.其中常规组行C T诊断,研究组行M R I诊断.结果:研究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检出肿瘤直径>2c m的几率、检出邻近组织受侵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C T诊断结果而言,M R I诊断胰腺癌患者的准确率更高,建议临床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案.

    作者:杨冬;杜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检测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检测,并将患者的图像与CAG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特征.结果:经检测可知,患者图像质量1、2级与3级;右优势型冠状动脉患者的例数较多;病变阶段共146处;病变类型包括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两支冠状动脉病变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结论:运用64层螺旋C T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能够有效的明确患者的患病类型,为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仇娟;许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颈部富血供包块的CT与MRI诊断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颈部富血供包块的CT与MRI诊断.方法:根据随机选择的原则抽取在医院进行颈部富血供包块诊断治疗的40例患者,患者已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等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在临床扫描诊断中,一共出现13例良性包块和9例恶性包块、8例转移淋巴结(其中有6例为C T扫描诊断、2例为MRI扫描诊断).结论:颈部富血供包块主要表现为富血供肿瘤转移淋巴结或腺体肿瘤,也包括血管源性病灶或炎性病灶等其他病灶,应用CT与MRI诊断病灶位置或性质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作用显著.

    作者:俱京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双源C 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单动脉期增强扫描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诊断,对比两种扫描检查方式对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92.5%)明显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39.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剂量(1.6±0.3)ml/kg略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1.4±0.2)ml/kg,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同时也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因此,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诊断的安全.

    作者:邓君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在我院进行了宫颈癌诊断的9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患者为30例,之后以患者后的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这三类诊断方式在宫颈癌治疗当中的价值.结果:C组经阴道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宫颈癌诊断当中,运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赵爱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神经网络在肺结节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肺结节的自动识别在影像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肺结节的检测中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综合分析其应用优势,以进一步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软件中进行探究,研究适应于临床应用的系统.

    作者:唐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经过标准筛选,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穿孔的患者100例,予以行数字X线检查(D R)与M S C T检查.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术前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检查时间.结果:MSCT检查比DR检查的术前确诊率高,MSCT检查方法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D R检查;M S C T检查时间相比于D R检查也相对更短;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临床在诊断胃肠道穿孔时,检查时间短,手术前确诊率较高,可以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多层螺旋CT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俊飞;张文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