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折患者X线平片诊断漏误诊原因分析

朱利明;吴民;孙文省

关键词:骨折, X线平片, 漏误诊, 原因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X线平片漏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783例.对这些病例利用PACS系统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漏误诊的原因.结果:这783例患者中,X线平片漏误诊77例(9.83%).X线平片漏误诊的原因主要有解剖结构因素32例(41.56%),机器设备因素7例(9.09%),患者因素14例(18.18%),临床医生因素6例(7.79%),X线摄片技术人员因素11例(14.29%),X线诊断人员因素7例(9.09%).结论:在骨折患者X线平片检查的过程中,机器设备、患者、临床医生、X线技术人员,X线诊断人员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漏误诊.这几个方面一定要密切配合,结合临床实际,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减少漏误诊现象的发生,提高X线平片诊断的正确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骨折诊断中CT检查与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 T检查与X线检查的差异性.方法:选择51例于我院接受疑似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全部患者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结果:疑似脊柱骨折患者病理诊断阳性42例、阴性9例.X线脊柱骨折诊断阳性36例、阴性15例.C T检查脊柱骨折诊断阳性41例、阴性10例.CT检查诊断灵敏度(95.24%)、特异度(88.89%)、准确性(94.12%)均高于X线检查(69.05%、22.22%、60.7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进行CT检查与X线检查均能够对病情实施诊断,但CT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关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价值探析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方法,对照组使用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并且对两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P<0.05),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试验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与手术病理结果没有差异,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凤;姜水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析彩超诊断妇产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妇产科急腹症使用彩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6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结果:彩超诊断后,有21例不完全流产患者,有20例符合,准确率是95.24%;有15例滋养细胞病变患者,彩超检查出13例,准确率是86.67%;有19例异位妊娠患者,彩超检查出16例,准确率是84.21%;有5例宫腔内凝血患者,彩超检查出4例,准确率是80.00%,彩超结果和病理结果差异性不明显,因此彩超的诊断准确率非常高.结论: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使用彩超具有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准确率高等优势,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曹旭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 作用探析

    目的:探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接受放射检查的258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29例受检者,对照组应用的是传统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观察组应用的是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管理系统,观察并对比放射科在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前后的质量控制情况.结果:放射科在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后质量控制情况要显著优于应用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医学影像学信息系统能够获得显著作用,可明显改善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童;包莉霞;孔维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心脏彩超对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对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患者240例(2016年5月—2017年5月)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人员2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高,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多病因)临床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在疾病诊断中发挥较大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罗元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分别采用磁共振成像(M R I)及C T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作为研究.分为两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CT诊断,实验组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M R I)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对照组相比,准确率极高;实验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说明两组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可以通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来进行诊断,检出率以及准确率极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甫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的 临床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诊断中,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表法的形式将我院妇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A组(n=30腹部超声)、B组(n=30阴道超声)以及C组(n=30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对每组超声结果以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A组以及C组对比,A组准确率73.3%低于C组96.7%,组间对比χ2=6.4052,P=0.0113.结论:通过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其价值优于单独应用腹部超声或者阴道超声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作者:张伟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胎儿颅脑磁共振安全性与检查优化的探讨

    磁共振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扫描视野大等优点,将其应用于胎儿颅脑扫描时,可更快速清晰的显示出胎儿是否存在颅脑畸形.该检查手段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产前筛查手段,未来前景广泛.

    作者:艾李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7月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脑CTP及多时相CTA图片共58例,参照基于多时相CTA的ASPECTS侧枝循环评分标准[1],对侧枝循环进行分级(0~5分).多时相CTA所评分值与脑灌注图、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多时相CTA联合脑CTP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图进行对比.结果:多时相CTA评分的高低与脑灌注图的表现、MRI表现以及临床表现相符.结论:多时相CTA联合CTP不仅可以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还可以全面了解脑组织的灌注状态;所得结果与MRI图及临床表现相符.因此,脑CTP联合多时相CTA可以无创、快速、客观、真实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枝循环建立状况及脑灌注状态,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立双;向述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CT辐射防护方法的研究现状

    CT能够对人体完成极为快速且大范围的容积扫描,目前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等疾病诊断中.但是CT传统扫描方式仍然存在较高的辐射剂量,近些年临床中也逐渐加大对CT辐射防护方法的相关研究.于此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就近些年临床有关CT辐射防护方法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王卫;侯振洲;赵剑;刘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 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应用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回归性阐述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入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涉及的资料,均开展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分析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情况.结果: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比较高,且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获得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将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在冠状动脉狭窄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作者:牛纪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 者脑血管病变的筛查价值

    目的:探究MRA结合MRI技术应用于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筛查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岁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程≥10年、临床拟诊脑血管病变的患者10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应用MRA与MRI检查,部分患者进行CTA检查,对两种方案结果加以分析、对照.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检出阳性率91.64%,部分伴动脉瘤、烟雾病、动静脉畸形及静脉发育畸形,检出率可达100%,而C T A诊断方案总体检出率为96.96%,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 R A结合MRI的方案对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发育畸形的诊断特异性较高.结论:应用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脑血管病变的筛查可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和治疗,减少误诊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薛三宝;俞同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特征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 实际价值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甲状腺声像图特征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结节手术的76例患者(90个)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后,统计超声声像图特征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在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回声均匀、微小钙化、肿大淋巴结、Ⅲ型血流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9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对甲状腺癌和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凌;张亦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经过标准筛选,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穿孔的患者100例,予以行数字X线检查(D R)与M S C T检查.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术前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检查时间.结果:MSCT检查比DR检查的术前确诊率高,MSCT检查方法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D R检查;M S C T检查时间相比于D R检查也相对更短;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临床在诊断胃肠道穿孔时,检查时间短,手术前确诊率较高,可以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多层螺旋CT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俊飞;张文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 临床分析要点构架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室间隔肥厚梗阻的室速、房颤发生率明显提高,Q T间隔延长,且有8例发生晕厥,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检查在肥厚性心肌患者的检查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房情况,降低误诊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宗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并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遵循数字随机性的原则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疑似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对比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统计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临床准确率.结果:超声诊断发现72例良恶性病变,其中66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手术病理诊断发现75例良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68例、恶性病变7例.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有2例良性病变漏诊、1例恶性病变漏诊.即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准确率达到96%,总体准确性较高,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诊断操作方便,对患者不存在辐射和创伤损害,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作进一步的技术推广.

    作者: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 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在治疗伴发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邯郸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患者87例,采取P D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根充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行临时冠修复,一月后正式冠修复.观察一周内发生疼痛等急症反应和一年的总有效率.结果:术后一周及一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使用PD糊剂对伴发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的隐裂牙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技术,不仅仅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的优点,在节省医疗费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牙的保存率.

    作者:张江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3D-AS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 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 R 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40例脑缺血疾病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给予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检查技术,分析图像数据与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情况.结果:健康志愿者的rCBF比值范围为(1.013±0.079),ASL图左右对称,未见明显的异常灌注区;患者中TIA发作患者有15例,大面积梗塞患者11例,小面积梗塞患者14例,rCBF比值范围为(0.764±0.117),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灌注区与MRA血管狭窄一致患者为37例,不一致患者3例,一致率为9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3D-A S 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中具有良好导向,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临床.

    作者:朱军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中的 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1月以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终均经过手术检查得到确诊,手术检查前对患者分别行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多种影像联合诊断在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脉静脉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用于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中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C T检查及M R I联合检测检出率,高于单一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P<0.05);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超声检查、C T检查及M R I检查(P<0.05).结论:将多种影像联合诊断用于瘢痕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庆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 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和试验组,对全部纳入患者心动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结果:对比组共8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11.94%,研究组共9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8.371%,试验组共5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33.33%,三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二尖瓣瓣膜病变检出率为25%,主动脉瓣膜病检出率为50%,其他病变检出率为25%,研究组检出率分别为22.22%、44.44%、33.33%,试验组检出率分别为20%、80%.所检出2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可见不完全闭合状动脉瓣且呈现线性反流并部分占据左室流出道,4例患者存在喷泉状严重反流现象并完全占据左室流出道.结论: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