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张亦哲
目的:研究比较在胰腺癌患者中采取MR检查和多排螺旋CT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参考不同诊断方式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纳入且参与诊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CT组行常规护理干预(n=25),MR组采取延续性护理(n=25),比较且分析CT组和MR组胰腺癌患者诊断结果.结果:MR组胰腺癌患者准确性、特异性、敏感度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M R组胰腺癌患者动脉期显示值、静脉期显示值、延迟期显示值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呈现出分析意义.结论:将M R检查和多排螺旋C T检查应用在胰腺癌诊断中存在较为相似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但MR检查不同时期情况更具优势.
作者:安方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接诊的51例乳腺肿块患者为例,向其提供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结果.结果: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肿块患者提供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疾病临床诊断率,使其得到尽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质量.
作者:张丽丽;陈丹;潘登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CT诊断结果,分析其CT影像特征,研究其对于疾病诊疗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临床诊疗的11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CT诊断)和对照组(超声诊断)各5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特征.结果:CT诊断和超声检查对于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确诊率分别为98.18%和96.36%,说明C T诊断和超声检查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相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脂肪肝的C T诊断,能够根据C T诊断影像特征,准确做出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王鸿礼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和MRI诊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19例使用CT诊断,8例采取增强扫描;对21例使用MRI诊断,观察患者诊断情况.结果:经过诊断,肿瘤属于软组织分叶肿块,34例边界保持清晰,坏死和囊变肿瘤有25例;34例胃肠道间质瘤获得确诊,16例CT检查确诊,18例MRI检查确诊,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和MRI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唐太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其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观察组1(无,25例)和观察组2(有,2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三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1、2的腓总神经、胫后神经C S A、D1、D2等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且P<0.05;而观察组2各数值与观察组1相比较高,且P<0.05.患者腓总神经C S A值与其病程、潜伏期呈正相关(r=0.365/0.395,P<0.01);而与波幅、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411/0.435,P<0.01).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显著,即可帮助患者及早确诊周围神经病变,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许长松;郭丽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磁共振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扫描视野大等优点,将其应用于胎儿颅脑扫描时,可更快速清晰的显示出胎儿是否存在颅脑畸形.该检查手段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产前筛查手段,未来前景广泛.
作者:艾李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正常唇及唇裂诊断评价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通过从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7月间进行孕前检查的孕妇当中进行抽取,选取3200例孕妇作为样本,回顾性分析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对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的漏诊率以及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结果:在本次选取的样本当中,二维超声共出现6例漏诊案例,三维超声出现1例漏诊案例,三维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也要高于二维超声.结论:在当前的临床检查当中,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的时候,三维超声的检查相较于二维超声来说,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也较高,表明三维超声在孕妇产前体检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春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而为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其中使用C T检查30例,使用M R I检查15例,且患者终经病理证实确诊,回顾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结果:4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5例、恶性病变10例,CT检查中良性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存在强化;恶性病灶病灶较大,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MRI检查后显示T2W I为高信号,T1W I为等信号或者低信号,增强扫描存在不均匀强化.结论:C T检查与M R I检查在周围神经鞘瘤诊断中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依靠影像学表现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产前彩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60例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产后胎儿畸形的概率来研究产前彩超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的价值.结果:在260例孕妇中畸形胎儿有7例,超声检查出的人数6例,检查概率为85.71%,畸形胎儿的类型有神经系统畸形、心功能系统畸形、骨骼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畸形等;在检测的过程出现漏诊的患者有1例,概率为14.28%.结论:产前彩超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畸形、发育异常,有利于患者与医生采取补救措施,终降低胎儿畸形的概率,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产前彩超检查的应用价值,终在相关医院广泛推广、应用此设备.
作者:唐超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方法,对照组使用阴道超声的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并且对两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P<0.05),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试验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高,与手术病理结果没有差异,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凤;姜水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X线平片漏误诊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783例.对这些病例利用PACS系统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漏误诊的原因.结果:这783例患者中,X线平片漏误诊77例(9.83%).X线平片漏误诊的原因主要有解剖结构因素32例(41.56%),机器设备因素7例(9.09%),患者因素14例(18.18%),临床医生因素6例(7.79%),X线摄片技术人员因素11例(14.29%),X线诊断人员因素7例(9.09%).结论:在骨折患者X线平片检查的过程中,机器设备、患者、临床医生、X线技术人员,X线诊断人员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漏误诊.这几个方面一定要密切配合,结合临床实际,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减少漏误诊现象的发生,提高X线平片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朱利明;吴民;孙文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诊断直肠癌时并进行术前分期时应用M R I与C T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共31例,本组患者均在术前实施M R I与C T检查,M R I检查包括T1W I,T2W I和FSPGR检查;CT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肿瘤信号和大小等症状.之后将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分期检查:MRI确诊率为93.55%,CT确诊率为89.66%;MRI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38.46%,CT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28%.结论:临床诊断直肠癌患者和术前分期时需要优先应用MRI检查技术,其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显著优于CT检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从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比较M R I检查和C T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依次行CT、MRI检查,并通过关节镜探查手术予以明确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诊断准确率.结果:经关节镜探查手术检查可知,明确为韧带受损14例(23.33%),关节腔积液19例(31.67%),骨质改变8例(13.33%),半月板受损19例(31.67%);关节镜探查手术检查与M R I检查结果相吻合,诊断准确率达100%.而C T检查仅有49例与关节镜探查手术检查一致,诊断准确率为81.67%.M R 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MRI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好于CT检查,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冬青;张茸;王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收治前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成像在整体诊断准确率上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病因诊断上,钙化及椎间盘积气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C T诊断准确率高于磁共振成像诊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整体诊断效果来看,磁共振成像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的疾病表象诊断上,二者各自存在着优势.
作者:陈洪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在治疗伴发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邯郸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患者87例,采取P D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根充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行临时冠修复,一月后正式冠修复.观察一周内发生疼痛等急症反应和一年的总有效率.结果:术后一周及一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使用PD糊剂对伴发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的隐裂牙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技术,不仅仅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的优点,在节省医疗费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牙的保存率.
作者:张江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讨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连续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对胎儿先天性血管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8月9月在我院受检拟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环的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先天性血管环在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扫查中的突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连续三血管观及弓降部冠状切面观综合扫查后发现40例病例中有20例为RAA+LDA+ALSA,占比约50%;15例为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占约37%;1例为肺动脉吊带,占比约3%,4例为双主动脉弓,占比约10%.结论:三血管切面可显示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与气管、食管的关系,可诊断主动脉弓异常;双侧锁骨下动脉切面通过观察双侧锁骨下动脉与无名静脉关系,可快速排除锁骨下动脉迷走;弓降部冠状切面能显示ALSA及ARSA的起源和走行;加用弓降部冠状切面后对MRAA形成的血管环准确诊断率及RAA+ALSA的LSA清晰显示率明显提高,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迎东;殷伟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遵循数字随机性的原则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疑似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对比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统计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临床准确率.结果:超声诊断发现72例良恶性病变,其中66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手术病理诊断发现75例良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68例、恶性病变7例.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有2例良性病变漏诊、1例恶性病变漏诊.即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准确率达到96%,总体准确性较高,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诊断操作方便,对患者不存在辐射和创伤损害,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作进一步的技术推广.
作者: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通过C T值测量提高对急性、亚急性、陈旧性腔梗的诊断.方法:对61例腔梗患者,132个腔梗灶CT值测量,以磁共振(T1flair、T2 flair、T2WI、DWI、ADC序列)诊断急性、亚急性、陈旧性腔梗为参照,对各期梗塞灶CT值进行分类比较,找出各期梗塞的CT值分部规律.结果:参照磁共振诊断标准,测得陈旧性梗塞灶合计73个,亚急性梗塞灶14个,急性梗塞合计45个.陈旧性梗塞灶C T值低5H u,高18H u,平均11.6H u;亚急性梗塞灶,C T值低15H u,高22H u,平均18.5H u;急性梗塞病灶平均C T值20H u,低14H u,高29H u.通过C T值分布折线图显示急性与亚急性梗塞C T值大分部重叠,通过R O C曲线统计分析急性与亚急性腔梗临界C T值为22.5H u,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急性与陈旧性腔梗临界C T值为16.5H u,P<0.05有统计学意义,亚急性与陈旧性腔梗临界C T值为14.5H u,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C T值测量可对急性、亚急性与陈旧性腔梗灶作出初步判断,提示临床对急性腔梗患者进一步诊治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建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衰竭患者34例,时间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之间,将其设为研究组,之后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34例,将其设为参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后对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受检人员的各项指标,研究组LVM、LIMI、LVESD、LVEDD、LAD较比参照组更高,LVEF、LVFS和E/Ea较比参照组更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彩超可将心脏指标变化明确检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后续病情进展的判定奠定基础,值得研究.
作者:陈晶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多发伤救治工作中采用急诊床旁超声e F A S T方案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2例设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治疗的同时实施C T以及急诊床旁超声e F A S T方案,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用时情况以及诊断结果.结果:e F A S T检查用时为(4.62±1.73)min,显著低于CT检查用时(12.36±4.02)min(t=17.862,P<0.05).经CT诊断有49例为阳性,53例为阴性,e F A S T检查方式的特异性为96.23%,敏感性为89.80%.结论:临床上在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评估中实施急诊床旁超声E-FAST方案效果良好,切用时较短.
作者:魏国峰;袁长翮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