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检查分析

陈虎

关键词:周围神经鞘瘤, CT检查, MRI检查,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而为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其中使用C T检查30例,使用M R I检查15例,且患者终经病理证实确诊,回顾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结果:4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5例、恶性病变10例,CT检查中良性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存在强化;恶性病灶病灶较大,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MRI检查后显示T2W I为高信号,T1W I为等信号或者低信号,增强扫描存在不均匀强化.结论:C T检查与M R I检查在周围神经鞘瘤诊断中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依靠影像学表现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CT定位囊内引流联合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 治疗肺脓肿的体会

    目的:总结CT定位囊内引流联合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脓肿的体会.方法:7例肺脓肿患者首先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囊内引流术,1~3月后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C T定位囊内引流及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1例中转开胸;术后病理均确诊肺脓肿,术后7例患者症状消失,无1例死亡或复发.结论:C T定位囊内引流能明显改善肺脓肿患者的急性中毒症状,尤其对一般情况较差,预计术后并发症较多的患者;联合后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脓肿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剑;姜应梅;梁贵友;徐刚;宋永祥;陈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胎儿肺内病灶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对于胎儿肺内病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经孕妇超声系统检查中提示存在胎儿肺内异常声像图病灶的15例孕妇作为研究样本,常规行二维超声检查,若有异常声像则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强回声型8例、囊实混合性回声型6例、囊性型共计1例.结论:经产前彩超检查能够发现胎儿的肺内异常病灶,有利于对其病理性质和变化进行监测,因此常规的产前超声检查对于胎儿肺内病灶的发现以及评估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方江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MRI与CT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价值探究

    目的:探讨分析在诊断直肠癌时并进行术前分期时应用M R I与C T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共31例,本组患者均在术前实施M R I与C T检查,M R I检查包括T1W I,T2W I和FSPGR检查;CT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肿瘤信号和大小等症状.之后将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分期检查:MRI确诊率为93.55%,CT确诊率为89.66%;MRI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38.46%,CT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28%.结论:临床诊断直肠癌患者和术前分期时需要优先应用MRI检查技术,其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显著优于CT检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从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单独实施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进行诊断后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先后给予X线诊断、多层CT诊断及MRI诊断.结果:在患者欠光滑与毛刺感、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等检出率方面,C T和M R 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 T和MRI相对于X线诊断具有更准确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绪开;孟晴晴;辛夫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 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在治疗伴发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邯郸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患者87例,采取P D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根充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行临时冠修复,一月后正式冠修复.观察一周内发生疼痛等急症反应和一年的总有效率.结果:术后一周及一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使用PD糊剂对伴发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的隐裂牙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技术,不仅仅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的优点,在节省医疗费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牙的保存率.

    作者:张江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核医学检查阳性率为90%;超声检查阳性患者45例,阳性率为75.0%,核医学检查与超声检查联合显示阳性患者60例,阳性率为100.0%.结论: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诊断结亚急性甲状腺炎,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魏满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CT辐射防护方法的研究现状

    CT能够对人体完成极为快速且大范围的容积扫描,目前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等疾病诊断中.但是CT传统扫描方式仍然存在较高的辐射剂量,近些年临床中也逐渐加大对CT辐射防护方法的相关研究.于此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就近些年临床有关CT辐射防护方法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王卫;侯振洲;赵剑;刘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自制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置钉一体器的临床应用 及影像学评价

    目的:评价自制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置钉一体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置钉,20例)和实验组(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置钉一体器,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置钉时间、透视次数、一次置钉成功率和J O 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和手术顺利完成.实验组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为10.45±2.17m i n、3.28±1.39次,优于对照组的13.52±3.13m i n、5.78±2.21次(P=0.012,0.007).实验组的一次成功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0.0%(P=0.030).实验组的JOA评分为19.22±3.34,优于对照组的17.87±5.78(P=0.039).结论: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置钉一体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少术中射线次数,医师能获得更精准安全的螺钉导向,终起到优化手术效果的目的.

    作者:厉晓龙;蒋小军;赵小灵;刘伟峰;阮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胸部C T扫描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低剂量胸部CT扫描和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观察两种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其价值实施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为病理检查确诊,其中5mm以内的结节占比高(49.0%),CT的符合率97.0%则高于X线9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价值显著.

    作者:周红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浅谈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 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收治前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磁共振成像与C T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成像在整体诊断准确率上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病因诊断上,钙化及椎间盘积气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C T诊断准确率高于磁共振成像诊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整体诊断效果来看,磁共振成像优于CT诊断,但是在具体的疾病表象诊断上,二者各自存在着优势.

    作者:陈洪涯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原地区坏疽性阑尾炎导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分析

    坏疽性阑尾炎引发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属于一种并发症,疾病引起患者剧烈疼痛,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早期疾病容易被患者或者临床忽略,将患者作为单纯的阑尾炎疾病进行诊治.这种漏诊、误诊会严重耽误患者的病情,甚至让患者承受痛苦.临床及时的超声诊断,是进一步进行治疗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下面文章以我院收治的1例坏疽性阑尾炎导致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为例,对患者超声诊断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佟晓茜;冬珠次姆;魏雪琴;熊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高频超声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按照其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观察组1(无,25例)和观察组2(有,25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实施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三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1、2的腓总神经、胫后神经C S A、D1、D2等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且P<0.05;而观察组2各数值与观察组1相比较高,且P<0.05.患者腓总神经C S A值与其病程、潜伏期呈正相关(r=0.365/0.395,P<0.01);而与波幅、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411/0.435,P<0.01).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显著,即可帮助患者及早确诊周围神经病变,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许长松;郭丽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 在诊断胃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进行胃部疾病诊断期间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胃部疾病检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展开疾病诊断,终将诊断结果同胃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所有胃部疾病患者实施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61例、1例、9例、5例以及3例.对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57例、1例、8例、5例以及3例.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表现出的诊断符合率显著,终结果为92.22%.结论:对于胃部疾病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期间,合理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完成,对于终胃部疾病的早期确诊可以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对应进行胃部疾病治疗方案的研究,对于胃部疾病患者生活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安晓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检查及诊断价值对照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和MRI诊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19例使用CT诊断,8例采取增强扫描;对21例使用MRI诊断,观察患者诊断情况.结果:经过诊断,肿瘤属于软组织分叶肿块,34例边界保持清晰,坏死和囊变肿瘤有25例;34例胃肠道间质瘤获得确诊,16例CT检查确诊,18例MRI检查确诊,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和MRI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唐太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 及准确率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MRI检查与CT检查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于我院确诊的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分别予以MRI检查及CT检查,对比患者2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2种检查方式在膝关节积液、韧带损伤、骨质损伤检出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半月板损伤检出率(27.50%)高于CT检查(10.00%),且与CT检查(77.50%)相比,MRI检查膝关节损伤总检出率(100.00%)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准确性更高,尤其在半月板损伤方面的检出比例高于CT检查方式,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陈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分析X片平片与CT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的 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分别应用X片平片与C 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对患者采取X片平片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对患者采取C T进行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脊柱骨折患者单独应用X片平片的检出率为59.25%,脊柱骨折患者单独应用C T的检出率为77.78%,C 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片平片的检出率.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C T诊断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由此可知,C T诊断的方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丁波;秦绪开;辛本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 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和试验组,对全部纳入患者心动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结果:对比组共8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11.94%,研究组共9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8.371%,试验组共5例患者检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检出率为33.33%,三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二尖瓣瓣膜病变检出率为25%,主动脉瓣膜病检出率为50%,其他病变检出率为25%,研究组检出率分别为22.22%、44.44%、33.33%,试验组检出率分别为20%、80%.所检出22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可见不完全闭合状动脉瓣且呈现线性反流并部分占据左室流出道,4例患者存在喷泉状严重反流现象并完全占据左室流出道.结论: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MR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 R 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腰痛与否分为对照组(无腰痛,24例)和实验组(腰痛,36例),比较两组间椎间盘后缘H I Z改变和M o d i c改变情况结果:腰痛组HIZ改变和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72.2,36.9%,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21).结论:MRI检查中HIZ和Modic改变可以较好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作者: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静脉留置针和蝶翼针头在CT增强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和蝶翼针头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106例,随机分研究组(静脉留置针)与对照组(蝶翼针头)各53例,评估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造影剂渗漏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率无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8例渗漏现象,其中4例造影剂外渗造成增强扫描中断,研究组均顺利完成扫描,无造影剂渗漏情况出现,P<0.05.结论:对C T增强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能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其产生造影剂外渗情况,防止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比较在胰腺癌患者中采取MR检查和多排螺旋CT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参考不同诊断方式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纳入且参与诊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CT组行常规护理干预(n=25),MR组采取延续性护理(n=25),比较且分析CT组和MR组胰腺癌患者诊断结果.结果:MR组胰腺癌患者准确性、特异性、敏感度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M R组胰腺癌患者动脉期显示值、静脉期显示值、延迟期显示值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呈现出分析意义.结论:将M R检查和多排螺旋C T检查应用在胰腺癌诊断中存在较为相似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但MR检查不同时期情况更具优势.

    作者:安方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