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腹彩超多普勒超声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 诊断中的价值

陈琼英

关键词:腹彩超多普勒超声,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经腹彩超多普勒超声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患者89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腹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证实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9例患者中,全部患者均符合手术病理标准,患者经过在腹彩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发现,其诊断率为95.5%(85/89),漏诊率4.9%(4/89).结论: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中,经腹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其准确率随之不断提升,且呈现无创安全的特征,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MRI影像深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 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在MRI影像辅助下实施夹脊穴深刺对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夹脊穴深刺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94例,根据病例号尾数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夹脊穴深刺治疗,研究组接受M R I影像辅助下夹脊穴深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指标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深刺夹脊穴临床治疗中应用MRI影像技术,可有效提升穴位选取的准确性,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

    作者:徐修竹;裴春勤;袁春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讨论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选取70例志愿者(身体健康群体)作为本文对照组的观察对象,再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组的观察对象,评判标准:斑块检出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结果、血流动力学.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的7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7%,P<0.05.研究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平均流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平均流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的使用可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的诊断提供有效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巍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分别采用磁共振成像(M R I)及C T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作为研究.分为两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CT诊断,实验组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M R I)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对照组相比,准确率极高;实验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显示为P<0.05,说明两组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可以通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来进行诊断,检出率以及准确率极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甫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在肝脏CT体积测量方面的 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CT,MDCT)检查中测量肝脏体积方面的准确性、便捷性及重复性.方法:(1)收集8例原位全肝移植的患者的CT扫描数据,比较IQQA-Liver测得的肝脏体积及排液法测得的实际肝脏体积,并记录、比较多种影像测量方法所用的时间.(2)重复性研究:半个月后对所有病例进行可重复性的研究.结果:(1)M D C T测得的患者肝脏体积为(1892.5±628.2)c m3,排液法测得的肝脏实际体积为(1939.3±648.0)c m3,C T测得的肝体积与肝脏实际体积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值0.998、P值<0.05),Bland-Altman图分析示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且IQQA-LiverCT智能半自动方法测量时间为(2.9±0.6)min,较CT自带软件的手动法所用时间(23.7±4.2)min,半自动法所用时间(9.3±1.6)min,用时明显减少.(2)2名操作者各自前后重复测量患者肝脏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 C C值分别为0.999、0.998;2名操作者间两次测量患者肝脏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999、0.999.结论:基于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能快速测得精确的肝脏体积,并具有较高重复性.

    作者:华晨辰;尹其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 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观察诊断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为对象,让其分别接受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以及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其耻骨直肠肌损伤的检查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出耻骨直肠肌损伤的例数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较为贴近,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检查中,让其接受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薛千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MR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 R 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腰痛与否分为对照组(无腰痛,24例)和实验组(腰痛,36例),比较两组间椎间盘后缘H I Z改变和M o d i c改变情况结果:腰痛组HIZ改变和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72.2,36.9%,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21).结论:MRI检查中HIZ和Modic改变可以较好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作者: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 及准确率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MRI检查与CT检查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于我院确诊的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分别予以MRI检查及CT检查,对比患者2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2种检查方式在膝关节积液、韧带损伤、骨质损伤检出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半月板损伤检出率(27.50%)高于CT检查(10.00%),且与CT检查(77.50%)相比,MRI检查膝关节损伤总检出率(100.00%)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准确性更高,尤其在半月板损伤方面的检出比例高于CT检查方式,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陈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 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C 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参照组采用C T诊断,实验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88.00%)显著高于参照组阳性检出率(60.00%),组间数据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 T与核磁共振均可以用于诊断股骨头坏死疾病中,可以在临床广泛运用,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更准确,值得推广.

    作者:戴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神经网络在肺结节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肺结节的自动识别在影像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肺结节的检测中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综合分析其应用优势,以进一步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软件中进行探究,研究适应于临床应用的系统.

    作者:唐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 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256排螺旋C 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间我院收治的1424例冠心病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以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256排螺旋C T冠脉成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冠脉造影检查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具有无创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胸腹部创伤中采用D R以及螺旋C 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症胸腹部创伤患者60例,均接受病理诊断确诊,根据不同检查手段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其中DR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参照组,将螺旋CT检查诊断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96.67%),参照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86.67%),P<0.05;研究组肩胛骨骨折、脾脏损伤、肾脏损伤以及肝脏损伤、气胸、皮下气肿、肋骨骨折、皮下气肿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各创伤位置检出率,P<0.05.结论:对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姜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早期鉴别诊断中选取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目标为60例乳腺癌患者(总共包括70个病灶),选取样本时间即为2016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均开展术前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及术前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诊断金标准即为病理检查结果,依据超声造影五分法和改良五分法评估病灶,比较以及计算两种方法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70个病灶经检查显示有37个恶性病灶、33个良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对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乳腺癌患者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0.05,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于乳腺癌诊断中存在类似的效果,虽然不存在显著诊断差异,但存在互补的临床作用.

    作者:信天游;章晓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 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乳腺病变应用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查方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42例于我院检查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全部患者均予以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应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比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单一检查方式与联合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病理诊断阳性32例,阴性10例;乳腺M 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中,阳性25例,阴性17例;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阳性31例,阴性11例.乳腺M 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灵敏度90.63%、特异度80.00%、准确性88.10%均高于乳腺M 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56.25%、30.00%、5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检查在诊断乳腺病变方面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李雁;张国福;于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64排C 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64排C T进行检查,若是患者的检测结果呈现阴性,在一日之内二次对患者进行检查,若是二次检查结果依然呈现阴性,则需要在检测后的3天时间内,对患者进行三次检查,并对CT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患者颅脑损伤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颅脑损伤后再64排C T下呈现硬膜外出血、颅骨骨折、硬膜下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能够有效检出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其中轻型颅脑损伤、中型颅脑损伤和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死亡、重度残疾和中度残疾的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采用64排CT对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对患者颅脑损伤病情进行有效诊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次仁国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 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在治疗伴发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邯郸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伴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隐裂牙患者87例,采取P D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根充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行临时冠修复,一月后正式冠修复.观察一周内发生疼痛等急症反应和一年的总有效率.结果:术后一周及一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使用PD糊剂对伴发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的隐裂牙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技术,不仅仅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的优点,在节省医疗费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牙的保存率.

    作者:张江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 盗血现象中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subclavian steal phenomenon,SS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SSP患者的椎动脉、肱动脉和近端锁骨下动脉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57例SSP中55例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2例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I期隐匿性盗血4例,Ⅱ期部分性盗血34例,Ⅲ期完全性盗血19例;全部病例的患侧肱动脉频谱均出现异常变化;21例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可直接观测到近端锁骨下动脉的斑块和狭窄,36例使用低频相控阵探头记录到近端锁骨下动脉的高速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明确SSP的诊断;其中椎动脉频谱多普勒的波形改变是诊断SSP的重要线索.

    作者:张青陵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CT辐射防护方法的研究现状

    CT能够对人体完成极为快速且大范围的容积扫描,目前在临床广泛运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等疾病诊断中.但是CT传统扫描方式仍然存在较高的辐射剂量,近些年临床中也逐渐加大对CT辐射防护方法的相关研究.于此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就近些年临床有关CT辐射防护方法研究展开综述.

    作者:王卫;侯振洲;赵剑;刘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临床以及影像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闹静脉窦血栓病患中按照盲选的方式选择40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其中有20例研究对象进行C T的诊断,另外20例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的诊断.对研究对象临床上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跟临床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分析之后发现病患在临床上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的有33例,所占的比例为82.5%,而磁共振下的检测概率则要明显的高于C T进行检测的概率(P<0.05).结论:颅内感染、脑部外伤.免疫功能发生异常以及凝血机制出现异常等都会引发脑静脉窦血栓的现象,因此要对病患及时的进行影像学的诊断,在临床上可以采用磁共振和CT联合检测的方式对病患进行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概率并对病患进行及时的治疗.

    作者:戚延昌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及其图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声像图特征及诊断结果做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经超声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7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7例.其中阑尾腔有粪石者11例.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较高,既可对患者疾病类型予以明确诊断,还可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宁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心脏超声造影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心脏超声造影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心脏占位性病变,35例患者诊断为血栓,21例患者诊断为肿瘤,但无法判断其性质.心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基本与超声心动图一致,并进一步判断了肿瘤性质,诊断为良性15例,恶性6例,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心脏超声造影具有显著优势,诊断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判断其病变性质.

    作者:鲁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