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理
目的:对甲状腺的超声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我院入治的甲状腺癌症患者100例进行超声图对比,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在200个结节中共有138个为良性结节,同时存在62个为恶性结节,在所有的恶性结节中,其中共有54个为乳头状癌,2个是转移癌,4个是滤泡状腺癌,2个是髓样癌.经常规超声诊断检查判断,超声诊断的的准确程度为84.2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率为90.45%.根据诊断结果可知,通过超声弹性呈现及常规超声进行诊断的准确程度较单独的弹性超声诊断的准确程度要高.同时个别超声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程度较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准确程度(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对于甲状腺癌症进行诊断时各有特点,价值较为显著,两种方式联合对疾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健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就彩色超声联合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抽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针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检查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检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联合心电图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笃聪;王岭;胡敏;胡向前;夏雪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筛选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愿报名进行肺结节筛查的健康体检者共1872名,年龄小40岁,大79岁,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在工作站上进行读片诊断并分析.结果:低剂量CT扫描发现结节情况:1类(阴性)共1392例(74.4%),2类(良性表现或行为)共332例(17.7%),3类(可能良性)共103例(5.5%),4类(可疑肺癌,其中又分4A、4B、4X类)共45例(2.4%).结论:低剂量C T能够早期发现可疑恶性结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段新;石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 R I与C 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分别进行MRI及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情况及征象检出情况.结果: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为83.9%,M R I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确诊率为95.2%,M R I诊断的确诊率高于C T诊断,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检查方式相关征象检出情况的对比显示,本研究病理确诊椎间盘变形22例(35.5%),硬膜囊受压37例(59.7%),钙化32例(51.6%),神经根受压24例(38.7%).C T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27.3%、59.5%、78.1%、79.2%,MRI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77.3%、94.6%、31.3%、83.3%.椎间盘变形、硬膜囊受压的检出方面,MRI检查的检出率高(P<0.05);钙化的检出方面,CT检查的检出率高(P<0.05);神经根受压的检出方面,CT和MRI检查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优于CT诊断,联合检查作为互补,可以进一步提升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董光杰;肖凤美;周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比较在胰腺癌患者中采取MR检查和多排螺旋CT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参考不同诊断方式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纳入且参与诊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CT组行常规护理干预(n=25),MR组采取延续性护理(n=25),比较且分析CT组和MR组胰腺癌患者诊断结果.结果:MR组胰腺癌患者准确性、特异性、敏感度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M R组胰腺癌患者动脉期显示值、静脉期显示值、延迟期显示值与C T组对应数值比较,P<0.05,统计学呈现出分析意义.结论:将M R检查和多排螺旋C T检查应用在胰腺癌诊断中存在较为相似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但MR检查不同时期情况更具优势.
作者:安方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分别应用X片平片与C 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等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对患者采取X片平片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对患者采取C T进行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脊柱骨折患者单独应用X片平片的检出率为59.25%,脊柱骨折患者单独应用C T的检出率为77.78%,C 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片平片的检出率.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C T诊断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由此可知,C T诊断的方式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丁波;秦绪开;辛本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彩超超声影像学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的10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结合手术以及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彩超超声检查的结果是宫外孕59例,盆腔脓肿19例,卵巢囊肿13例,黄体破裂7例,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例,其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9.3%、90.2%、92.3%、95.4%、100%.结论:彩超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应用中有着极高的准确率,并且这种超声检查操作简单,诊断过程中无附加痛苦,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何烨;刘海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结核门诊24个月经痰检结核菌阳性并经抗痨治疗临床治愈的15个病例,分析肺结核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依据及应用价值.结果:在15个确诊肺结核病例中,螺旋CT胸部扫描在对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结论:临床有可疑肺结核症状或常期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应选择螺旋CT进行胸部检查,不但可以初诊肺结核,还可观察结核病灶内部情况,对结核分型、分期、部位以及对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如何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可观察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情况,对胸膜肥厚粘连及胸水的观察也优于其他检查方式.
作者:刘业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肺小腺癌的早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小腺癌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研究组应用螺旋CT机检查治疗.结果:研究组检查结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多排的螺旋C T肺小结节来进行分析,对与早期的肺癌中,其诊断的价值较高,对于早期的肺癌筛查中,临床上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林梅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影像科的医疗设备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器械,这些设备精密、贵重,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临床诊断结果,更会对医院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影像科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现代信息系统的引入,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于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维护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信息化管理在影像科医疗设备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出发,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与维护策略.
作者:刘健;马靖武;邵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低浓度对比剂心脏CT扫描方案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拟诊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7例,两组患儿都按照相同参数标准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进行心脏扫描检查,其中对照组给予320mgI/ml碘克沙醇,研究组给予270mgI/ml碘克沙醇,对比观察检查结果.结果:(1)2名临床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差异不大(P>0.05);(2)两组患儿客观噪声值与信噪比,差异不大(P>0.05),但两组患儿的左心室强化CT值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心脏CT扫描方案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能够满足诊断需求,且可降低对比剂肾病风险系数,安全性高,建议推广借鉴.
作者:王白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患者分别采取M R I与钼靶X线诊断后患者病情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本院治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钼靶X线进行诊断,实验组则对患者采取MRI进行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乳腺癌患者应用钼靶X线的检出率为68.57%,乳腺癌患者应用M R I的检出率为94.29%,M R I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诊断的检出率.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实施MRI诊断的方式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检出率,进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由此可知,MRI诊断的方式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辛本洁;丁波;秦绪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M R 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腰痛与否分为对照组(无腰痛,24例)和实验组(腰痛,36例),比较两组间椎间盘后缘H I Z改变和M o d i c改变情况结果:腰痛组HIZ改变和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72.2,36.9%,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21).结论:MRI检查中HIZ和Modic改变可以较好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作者: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应用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回归性阐述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入的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涉及的资料,均开展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分析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情况.结果: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比较高,且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获得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将西门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在冠状动脉狭窄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作者:牛纪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 T影像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2年2月期间经穿刺或手术后病理证实鼻窦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8例患者的C T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28~60岁,年龄中位值40岁左右;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3个月~3年,中位时间近12个月;其中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2例有拔牙史,3例有鼻息肉术后史,2例有过敏性鼻炎症状.实验室检查均阴性.全身检查未见明显远隔转移.CT表现病变均发生在单侧上颌窦,其中发生在右侧上颌窦3例,左侧上颌窦5例.呈膨胀性侵袭性生长,鼻腔受侵6例,筛窦受侵4例,蝶窦受侵2例,额窦受侵2例,眼眶受侵4例,颌面部肿胀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破坏,鼻中隔未见明显受累.病变呈软组织密度影,6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其中一例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一例见点状钙化.均无头颈部淋巴结增大.结论:鼻窦及鼻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变上颌窦多见,单侧膨胀性生长的多均匀/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具有侵袭性,有明显的骨质吸收破坏,部分伴有骨质增生,少有鼻中隔受侵、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合病史(手术、创伤史、慢性炎症)及其良性病程的临床特征、高发年龄(40岁左右),可以诊断.同时CT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及侵袭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韩一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患者实施C T检查与X线检查的差异性.方法:选择51例于我院接受疑似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全部患者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性.结果:疑似脊柱骨折患者病理诊断阳性42例、阴性9例.X线脊柱骨折诊断阳性36例、阴性15例.C T检查脊柱骨折诊断阳性41例、阴性10例.CT检查诊断灵敏度(95.24%)、特异度(88.89%)、准确性(94.12%)均高于X线检查(69.05%、22.22%、60.7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进行CT检查与X线检查均能够对病情实施诊断,但CT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关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C T 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2D DSA脑血管检查;CTA检测,对比其两组诊断符合率以及漏诊率、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预防误诊现象发生,值得研究.
作者:王国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讨论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选取70例志愿者(身体健康群体)作为本文对照组的观察对象,再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组的观察对象,评判标准:斑块检出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结果、血流动力学.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的7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7%,P<0.05.研究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平均流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以及平均流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的使用可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的诊断提供有效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巍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研究时间段内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X线、CT及MRI检查,观察其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表现,同时对其诊断准确率实施观察统计.结果:X线、C T、M R I的单一诊断准确率则分别为68.00%、88.00%、96.00%,联合诊断的准确率100.00%显著较高,和其他方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检测可及时对患者做出诊断,且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显著较高,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晓锦;贾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及其图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声像图特征及诊断结果做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经超声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其中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7例、阑尾周围脓肿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6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7例.其中阑尾腔有粪石者11例.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较高,既可对患者疾病类型予以明确诊断,还可为患者疾病诊治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宁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