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李红恩
目的:探讨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CT,MDCT)检查中测量肝脏体积方面的准确性、便捷性及重复性.方法:(1)收集8例原位全肝移植的患者的CT扫描数据,比较IQQA-Liver测得的肝脏体积及排液法测得的实际肝脏体积,并记录、比较多种影像测量方法所用的时间.(2)重复性研究:半个月后对所有病例进行可重复性的研究.结果:(1)M D C T测得的患者肝脏体积为(1892.5±628.2)c m3,排液法测得的肝脏实际体积为(1939.3±648.0)c m3,C T测得的肝体积与肝脏实际体积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值0.998、P值<0.05),Bland-Altman图分析示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且IQQA-LiverCT智能半自动方法测量时间为(2.9±0.6)min,较CT自带软件的手动法所用时间(23.7±4.2)min,半自动法所用时间(9.3±1.6)min,用时明显减少.(2)2名操作者各自前后重复测量患者肝脏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 C C值分别为0.999、0.998;2名操作者间两次测量患者肝脏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999、0.999.结论:基于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能快速测得精确的肝脏体积,并具有较高重复性.
作者:华晨辰;尹其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遵循数字随机性的原则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疑似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对比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统计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临床准确率.结果:超声诊断发现72例良恶性病变,其中66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手术病理诊断发现75例良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68例、恶性病变7例.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有2例良性病变漏诊、1例恶性病变漏诊.即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准确率达到96%,总体准确性较高,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诊断操作方便,对患者不存在辐射和创伤损害,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作进一步的技术推广.
作者: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38例患者均在手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138例疑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经手术有128例患者确诊,128例患者中核磁共振诊断韧带损伤共检出125例,总检出率为97.66%、总漏诊率为2.34%,其中1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检出率为98.46%、2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检出率为95.35%,3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检出率为100.0%.结论: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较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齐平德;闫吉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甲状腺的超声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我院入治的甲状腺癌症患者100例进行超声图对比,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在200个结节中共有138个为良性结节,同时存在62个为恶性结节,在所有的恶性结节中,其中共有54个为乳头状癌,2个是转移癌,4个是滤泡状腺癌,2个是髓样癌.经常规超声诊断检查判断,超声诊断的的准确程度为84.2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率为90.45%.根据诊断结果可知,通过超声弹性呈现及常规超声进行诊断的准确程度较单独的弹性超声诊断的准确程度要高.同时个别超声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程度较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准确程度(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对于甲状腺癌症进行诊断时各有特点,价值较为显著,两种方式联合对疾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健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产前彩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60例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孕妇产后胎儿畸形的概率来研究产前彩超检查对胎儿畸形筛查的价值.结果:在260例孕妇中畸形胎儿有7例,超声检查出的人数6例,检查概率为85.71%,畸形胎儿的类型有神经系统畸形、心功能系统畸形、骨骼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畸形等;在检测的过程出现漏诊的患者有1例,概率为14.28%.结论:产前彩超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畸形、发育异常,有利于患者与医生采取补救措施,终降低胎儿畸形的概率,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产前彩超检查的应用价值,终在相关医院广泛推广、应用此设备.
作者:唐超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应用于药流不全清宫术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药流不全患者10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记录全部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我院妇产科门诊所收治102例患者中,手术均进行顺利,未出现子宫大量出血不止、子宫穿孔、孕囊漏吸、宫腔内胚胎组织残留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病检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术后阴道平均出血时间为(4.76±1.35)d,均未超过1周;平均月经复潮时间为(37.49±12.30)d,未见产后闭经情况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应用于药流不全清宫术中,可实时监测术者负压吸引,引导术者对宫腔内残留组织进行精准刮吸,减少手术创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因盲操导致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同时,增加临床手术医生的自信心,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使清宫术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周围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6排C T和X线平片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C T诊断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40例患者发现病灶40处,均表现为单发,其中右肺18例、左肺22例.直接征象:空洞、肿块、磨玻璃征;间接征象: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支气管气象征、毛刺征.螺旋CT在空洞、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方面显示率较X线片显著较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效果显著,即在密度、时间、空间等分辨率上较高,且诊断结果准确性较高,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2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征和M R 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儿童后颅窝肿瘤中星形细胞瘤8例、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1例,小脑蚓部6例,第四脑室5例,脑干1例,桥小脑角2例.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及强化特点,对梗阻性脑积水等间接征象也能较好展示.结论:MRI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正红;梁奕;石敏;杜柏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方面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所占的优势.方法:从2015—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300名患者的病例,通过比较采用这两种超声技术的图像特征的区别,从而通过分析得出弹性成像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界值.结果:通过比较病例得出,300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的与恶性的各为186个、114个,弹性超声鉴别的准确度为88.7%,比二维超声的78.0%高出10.7%.弹性超声成像的良、恶性结节所得出的杨氏模量Emax、Emean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弹性超声成像技术查出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要比传统超声要高,即临床价值要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翁璐昕;周福有;严梦寒;宗燕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单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于我院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136例)为观察目标,对其实施单排螺旋CT检查,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得到的C T诊断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单排螺旋C T检出、诊断正确分别为134、133例,占比分别为98.53%、9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盘部分脱出、黄韧带肥厚合并钙化、椎间孔狭窄、硬膜囊受损、侧隐窝狭窄各51、16、6、26、34例.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螺旋C T能够良好判断患者神经根、韧带受压、硬膜囊受损、腰椎间盘小关节突增生肥大、腰椎管狭窄程度,诊断效果突出.
作者:韦扬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肺结节的自动识别在影像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肺结节的检测中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神经网络的肺结节检测算法,综合分析其应用优势,以进一步在计算机辅助诊疗软件中进行探究,研究适应于临床应用的系统.
作者:唐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25例,正常儿童25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8月,均接受常规M R平扫和垂体薄层扫描,记录检查结果以及矢状高径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儿童中,有15例垂体前叶发育不良,6例垂体增生,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和2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前叶薄小;而且,和25例正常儿童相比,观察组的矢状高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0T MRI应用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可较为准确地显示出各种垂体病变的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露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对比经腹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联合C平面(VIC-C)技术获得的胎儿头颅正中矢状切面图像,为诊断胎儿颅脑中线结构畸形时选取何种扫查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149例19~34周正常胎儿,分别经腹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V I C-C)扫查胎儿头颅获得正中矢状切面(三维超声选取小脑横径平面作为成像始基平面),统计两种扫查方法颅脑正中矢状切面的获得率,正中矢状切面上胼胝体、小脑蚓部等重要中线结构的显示率,分别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维获得率39.6%,三维获得率9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统计两种扫查方法可获得正中矢状切面的病例中,胼胝体显示率分别为93.2%、94.8%,透明隔腔显示率分别为94.9%、95.6%,小脑蚓部显示率分别为96.6%、96.2%,第四脑室显示率分别为72.8%、70.4%,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三维超声获得的正中矢状切面图像质量差异不大,而三维超声可以更快速可行的获得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可有效提高诊断中线结构异常的效率.
作者:张芳;殷伟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价超声技术在乳腺肿块诊断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的70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检查,检查明确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等,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良性肿块声像图表现形态规则,边缘整齐,无筋膜与皮肤浸润,内部回声比较均匀,后方回声显示明显增强或无衰弱,检查纤维显露的包膜完整,腺瘤样增生.恶性肿块表现检查:形态不规则,常见毛刺、伪足以及分叶,边缘不规则粗糙,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多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有明显衰减,无侧方声影,侵及筋膜与皮肤,并可合并同侧锁骨或腋窝处淋巴结转移.恶性肿块血流显示高于良性肿瘤.结论:采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可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鉴别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在放射安全辐射管理下,探讨三种肺部CT采集方式之间的辐射剂量差别,为确立优化肺动脉成像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双源C T,采取A:120K v;B:70K v;C:双能量80/140k V,进行肺部动脉期的采集,比较三种采集方式的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在CTDIvol中故以χ2值(Chi-Square)表示统计量,χ2=52.564,v=2,P=0.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种扫描方式得到的容积剂量指数不同或不全相同.在D L P中,χ2=52.070,v=2,P=0.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种扫描方式得到的剂量长度乘积不同或不全相同.在ED中,χ2=52.070,v=2,P=0.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种扫描方式得到的有效剂量不同或不全相同.结论:在CT辐射安全管理的模式下,三种肺部CT采集方式所得到辐射剂量有差异,70Kv有效剂量低.
作者:杨伟江;赵海波;冯庆;梁洪峰;龙腾河;陈航;焕江;李儒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双源C 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胸腹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观察分析本院收治的胸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经双源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统计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满意,病理诊断明确,穿刺成功率、组织学诊断率均达到了100%.结论:双源C 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微创、安全、高效,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明确胸腹部占位性病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袁莹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在B超诊断检查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70例.本组70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均行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及类型分析,与实际确诊结果做进一步对比评估.结果:在B超诊断检查中,直接检出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检出符合率高达90.9%;桥本甲状腺炎2例全部检出,符合率100%;甲状腺腺瘤11例成功检出9例,符合率为81.8%;此外,早期相对难诊断的甲状腺癌2例检出1例.总体来看,70例患者成功检出62例,符合率高达88.6%.结论:将B超用于甲状腺结节性早期诊断检查,具有显著的良性、恶性识别、分辨价值,且准确率有较大保障.
作者:王延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核医学与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核医学检查阳性率为90%;超声检查阳性患者45例,阳性率为75.0%,核医学检查与超声检查联合显示阳性患者60例,阳性率为100.0%.结论: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诊断结亚急性甲状腺炎,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魏满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胃部疾病诊断期间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胃部疾病检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展开疾病诊断,终将诊断结果同胃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所有胃部疾病患者实施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61例、1例、9例、5例以及3例.对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后发现,属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间质瘤、胃癌、胃下垂以及胃息肉患者例数分别为9例、57例、1例、8例、5例以及3例.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表现出的诊断符合率显著,终结果为92.22%.结论:对于胃部疾病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期间,合理选择口服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造影方法完成,对于终胃部疾病的早期确诊可以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对应进行胃部疾病治疗方案的研究,对于胃部疾病患者生活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安晓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极大的提高,饮食谱随之发生了巨变,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成为了主角,三高饮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对心脑血管病例的统计分析及研究发现,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之初就对心脏的舒张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临床诊断、预防及后期治疗的角度上讲,较早地了解病患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超声这一新兴技术,成为心脏无创检测的重要手段,常用作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伴随着超声技术设备与医学实践上的长足发展,在临床应用上获得的较好地应用.本文以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为侧重点,对超声波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展开深入探讨.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