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排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游继平

关键词:肺结核, 双排螺旋CT, 活动性, 应用价值,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行双排CT诊断和常规CT诊断后,对比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以放射科600例行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检查者为例,选取其中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双排CT螺旋扫描和常规CT在支气管结合病变显示上,双排CT螺旋扫描在叶段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和不规则狭窄、局限性空气潴留比双排常规CT更加显著,(P<0.05);磨玻璃阴影、树芽征以及小叶中心结节与常规CT一致(P>0.05).双排螺旋CT与常规C T的图像信息量对比各项治疗呈现出差异不明显情况.结论:选择双排CT对活动性肺结核进行诊断临床成像清晰,检出率高,影像信息更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经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使用经腹部B超检测,观察组使用经阴道B超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误诊率、漏诊率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假孕囊、心管搏动、胚芽、盆腔积液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漏诊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误诊率为2%、正确率为96%,参照组患者误诊率为14%、正确率为8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B超相比于经腹部B超来说,对于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应用价值也更高,可在临床实际检查中予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程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X线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X线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资料,对平片及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X线诊断出81例新生儿消化道急性,其中诊断食管闭锁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先天性膈疝10例、环状胰腺2例、先天性巨结肠4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2例.结论:针对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应用X线检查能够迅速、准确获得诊断结果.

    作者:贾志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 T血管成像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对所得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脑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可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并为其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有利的依据,但检查存在一定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

    作者:张元龙;石志强;雷兴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扫描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结果为检出16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80%,MRI诊断结果为19例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成像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指导,值得在临床中积极应用.

    作者:王和平;孙吉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在施以甲状腺疾病诊断过程中,分别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灰阶超声诊断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在进行诊断结果对比期间,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终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甲状腺疾病实施病理诊断后发现,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8例(38.00%)以及62例(62.00%);对照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49.00%)以及51例(51.00%);观察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9例(59.00%)以及41例(41.00%);终发现观察组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甲状腺疾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终发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诊断效果显著提高,从而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金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电子支气管镜灌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抗感染、止血、补液等治疗,实验组额外采用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7.7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

    作者:苏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脐带异常诊断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脐带异常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进行超声检查且发现可能为脐带异常的100例待产孕妇进行分析探讨.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再利用三维超声针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第二次检查,将二维检查结果与三维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术后随访.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均能诊断出待产孕妇脐带异常,不过三维超声检查所呈现的图像更加清晰真实,利于常人理解.结论:三维超声检查能够呈现出非常清晰的图像,联合二维及三维超声能有效提升诊断脐带异常的准确性.

    作者:陈贞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DR检查与应用意义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DR检查效果与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56例为探究对象,对全部患儿均进行D R检查方式,并对其检查成效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全部患儿经DR诊断,心缘旁、两中下肺处出现片状阴影,存在小斑片阴影和大斑片阴影融合的现象,右侧、左侧肺门阴影都出现明显的增大状况,两肺的纹理存在稀疏现象.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DR诊断方式,能有效对患儿的病情状况进行了解,并提升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病情提供充足有效的依据,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在临床领域不断推广使用.

    作者:谢厚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使用64排螺旋C T脑血管成像(CTA)对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例烟雾病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常规CT平扫以及CT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和影像学特点.结果:影像学表现:6例患者出现双侧颈动脉终末段闭塞,2例患者出现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4例发生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有10例患者在扫描后可发现不同部位出现出血病灶,其中脑室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基底节出血6例.结论:在对烟雾病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使用CTA可取得更佳的诊断效果,值得借鉴使用.

    作者:刘润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低剂量辐射在增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免疫功能增强,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提高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并且极少引起不良反应,可成为近年来免疫抗癌疗法的一种新思路.笔者根据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就低剂量辐射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石鑫珏;李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析患者30例,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单侧入路组(27例)、双侧入路组(1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以及疼痛缓解率、恢复椎体高度以及渗漏率.结果:单侧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双侧入路明显缩短(P<0.05);单侧入路组患者注入骨水泥量明显低于双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在疼痛缓解率、恢复椎体高度以及渗漏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双侧手术入路,选择单侧入路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较为理想的入路方式.

    作者:邵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的应用及价值对照评定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02例颅内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T检出颅内肿瘤患者有86例,MRI检出颅内肿瘤患者有100例,MRI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检出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对颅内肿瘤均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两种检查方式对比,MRI检查诊断准确度要明显高于CT检查,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史清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诊断,分析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5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是此次研究的纳入时间,先后对患者进行CT与MRI诊断,分析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检出率.结果:MRI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诊断检出率,P小于0.05.结论: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可以明确患者的病症类型.

    作者:王书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0例临床效果

    目的:对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我门诊中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行西药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实行针灸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则出现31例可耐受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行针灸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李立红;李志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患者.参考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检查.结果:观察组肾脏长径、宽径、厚径等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主肾动脉、肾锥体叶间动脉与肾窦部动脉的情况方面进行观察,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当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对糖尿病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及早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林志艳;张薇薇;田丽;刘璐;毛鑫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在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在64排螺旋CT诊断老年人主动脉夹层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患者收集时间顺序分成A、B、C、D四组,各20人,给予每组不同的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4组的图像结果及CT值.结果:A组的CT值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C组的CT值与D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四组之间电压降低后图像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不显著,A组的辐射剂量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辐射剂量分别高于与C组和D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扫描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64排螺旋CT对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要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奚永强;王丽;刘成瑞;蔡庆斌;李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将建湖人民医院影像科2014年10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高频彩超进行检查,再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高频超声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是78.18,低于CT的94.18%,P<0.05;(2)超声对水肿型、蜂窝织炎性、坏疽性的确诊率依次70.00%、53.33%、65.00%,低于CT的85.00%、93.33%、100.00%,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积极采取CT检查,检出率较高,同时能够明确疾病类型,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兵;吴胜文;祁汉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T诊断周围型肺癌-腺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CT诊断周围型肺癌-腺癌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分析CT对周围型肺癌-腺癌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齐齐哈尔某三甲医院收治周围型肺癌-腺癌的患者共82例,患者于术前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期(CTNM)和术后病理分期(PTNM),比较分析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度.结果:CT临床分期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Ⅰ、Ⅱ期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36.4%、63.6%、55.3%;ⅢA期分别为39.1%、60.9%、68.3%;ⅢB期分别为33.3%、66.7%、66.7%.肺门几纵膈淋巴结转移CT检查敏感度80.4%,准确度82.0%,特异度70.9%.结论:胸部CT检查有利于诊断周围性肺癌,因此临床上可以CT检查临床分期作为提供周围型肺癌-腺癌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

    作者:王丽;丁岩;周健;孙悦;蔡庆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分析.方法:以25名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LAD、LVDd、E/Ea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越高其LAD、LVDd、E/Ea值越高,LVEF水平越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来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吴习燕;王娇;翁定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CTA图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182例头颈部CTA受检者,比较四种后处理方法(MPR、CPR、VR、MIP)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显示.结果:29例正常受检者.11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MPR、CPR可全部准确诊断并明确粥样斑块的性质,优于VR及MIP;50例动脉瘤患者,VR可显示全部动脉瘤,优于其余三种后处理方法;2例动静脉畸患者,四种后处理方法均能显示,但对病变整体及细节的显示,VR、MIP优于MPR、CPR;先天发育异常血管37例,四种方法均可显示,VR对血管全貌的显示优于其余三种.结论:256排螺旋CTA四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