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王书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诊断,分析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5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是此次研究的纳入时间,先后对患者进行CT与MRI诊断,分析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检出率.结果:MRI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诊断检出率,P小于0.05.结论: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可以明确患者的病症类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宝石CT高分辨率薄层扫描对早期肺癌的筛查

    目的:探究早期肺癌患者筛查中应用宝石CT高分辨率薄层扫描的诊断效果与特点.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6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并诊断的病例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宝石CT高分辨率薄层扫描方法对肺内发现的(细)小结节进行跟踪随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则选择应用X线检测.观察并分析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诊断筛查的效果与特点.结果:对照组抽取的研究对象通过X线诊断检出42例阳性,共132个结节性病灶,伴有结节钙化的占21.97%,通过手术整理恶性结节占2.27%,大小分别为12mm、16mm,并且包括肺部斑片状阴影与管壁狭窄增厚患者.研究组通过应用宝石CT高分辨率薄层扫描技术筛查,结果显示,检出阳性患者73例,共有193个结节性病变,结节钙化占24.35%,通过手术证实恶性结节占2.59%,包括肺部斑片状阴影与管壁狭窄增厚患者.且在发病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比农村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发病率高.结论:针对早期肺癌患者筛查中应用宝石CT高分辨率薄层扫描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并能够明确其诱导因素,从而更好地避免肺癌的发生率.

    作者:张述平;李永立;邢增华;秦雁岭;李继刚;狄晓榕;王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开始MRI扫查,分3个阶段加强MRA扫查.将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分期中的MR序列的信号与肌肉信号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血栓34例,TirmT2WI上有9例低信号,16例等信号,9例稍高信号;SET2WI上有9例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结论:磁共振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准确的呈现出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孙长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优生率.方法:选择产前B超检查1158例,根据出生或者引产的情况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超声诊断出畸形12例,漏诊3例,无误诊病例.畸形情况基本为四肢短小、马蹄内翻足、缺指(趾)、手姿势异常.其中孕20~24周以及25~29周的检出率高.结论:产前超声诊断是检查胎儿肢体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的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对于提高优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邵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T和MRI影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CT和MRI影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分析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AIP患者,设为实验组,均行CT与MRI检查;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组病变形态,并比对两组胰外病变影像特点.结果:实验组组内与CT扫描比较,MRI扫描发现胰腺炎征象例数假包膜21例、胆管狭窄23例、主胰管狭窄14例均显著更多(P<0.05);比对对照组,实验组动脉期CT值(70.52±13.25)HU更低,且延迟期(93.25±10.41)H U、门脉期(88.63±9.24)HU更高(P<0.05).结论:CT与MRI均可辨别出胰腺肿大,但后者于胰胆管变化方面辨别能力更佳,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高仟伏X线胸片在煤工尘肺筛查中的比较

    目的:探究煤工尘肺患者应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高仟伏X线胸片进行筛查的的效果与特征.方法:2015年7月—2016年5月我院体检的煤矿接尘工人270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将抽取的270例接尘工人分别应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高仟伏摄影X线胸片检查,观察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效果与特点.结果:通过应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高仟伏X线胸片进行筛查,结果显示,选择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筛查后患者的小阴影(密集度1/1,至少达到一个肺区)、大阴影、空洞检出率分别为100%、17.78%、10.74%明显优于高仟伏胸片检出率,为92.96%、7.41%、3.33%,数据差异性较大.结论:采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显著提高对小阴影的检出率,从而为筛查煤工尘肺提供准确信息,在临床检查中可进行应用.

    作者:范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氧化锆全瓷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中应用二氧化锆全瓷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82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修复,研究组则运用CAD/CAM系统制作的二氧化锆全瓷修复,对比两组修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牙龈沟出血0-1级比例、随访期间修复体美观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应用二氧化锆全瓷技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张庆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技术诊断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70例应用意义评估与分析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应用超声技术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7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儿采用飞利浦L12-5型超声诊断仪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超声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诊断符合率为95.71%;初次超声技术诊断出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D、Ⅲ型、Ⅳ型等不同类型的140个髋关节发育不良,复查超声结果发现未采取干预措施的66个Ⅱa型和Ⅱb型髋关节42个转为Ⅰ型,其他类型髋关节Pavlik挽具干预后12个转为Ⅰ型,6个转为Ⅱb型,9个转为Ⅱc型,2个转为D型.结论:超声技术可提高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率,同时动态观察髋关节发育情况,可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作者:陈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和作用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方法:此次实验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共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体检人员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100例参与实验人员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实验人员各项检查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大于正常体检人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房内径(LADd)明显比正常体检人员更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正常人;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明显更快;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明显更慢,E/A值也明显低于正常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效果显著,能对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作者:李锋;朱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X线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X线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资料,对平片及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X线诊断出81例新生儿消化道急性,其中诊断食管闭锁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先天性膈疝10例、环状胰腺2例、先天性巨结肠4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2例.结论:针对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应用X线检查能够迅速、准确获得诊断结果.

    作者:贾志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组织检查中发生气胸和肺内出血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在CT引导下对患者实施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处理过程中气胸及肺内出血情形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接收并给予CT引导下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处理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在CT引导下对患者实施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处理过程中气胸及肺内出血情形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50例患者经检查处理发现气胸患者9例,肺内出血患者15例,其中气胸情形的发生率与患者病变直径、穿刺处理频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与穿刺处理时间具有一定关联性,且为正相关;肺内出血情形与患者病变直径、穿刺处理频率具有一定关联性,与穿刺时间不具备显著相关性.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处理操作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不过其操作之后极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与诸多因素相关,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对操作流程具备熟练的掌握程度,以防产生并发症.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分析.方法:以25名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LAD、LVDd、E/Ea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越高其LAD、LVDd、E/Ea值越高,LVEF水平越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来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有左心力衰竭的患者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吴习燕;王娇;翁定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使用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经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结核,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技术与X线胸片技术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及对各种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诊断误诊率为5%,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诊断技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对各种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胸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可以作为肺结核的首选诊断手段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雪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

    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讨论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2例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需进行CT扫描,此外,有4例患者进行加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例硬腭癌、3例口底癌、2例舌癌、2例扁桃体癌、2例口咽癌和1例腮腺癌.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CT扫描,能够更好的判断、对比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是手术检查、X刀照射前的常规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脑梗塞诊断中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4年2月—2017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60例急性脑梗塞,经患者同意常规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检查以及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应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临床证实确诊为急性脑梗塞,采用DWI诊断符合率为100.0%,而采用常规MRI扫描,SE序列T1WI、T2WI及FLAIR的符合率为75.0%,在诊断准确率方面,DWI明显高于MRI常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独立生活能力量表指数(BI)评分方面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对于高度怀疑急性脑梗塞患者可采用DWI实施诊断,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秀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自发性脑出血在微创手术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案例为本院在2012年—2017年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在奇偶数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常规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手段之后,从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患者为96%,对照组为80%,两组患者在这一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能够实现患者病情发展的稳定控制,从而大程度上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段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颅内肿瘤的CT与MRI诊断的应用及价值对照评定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02例颅内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检查诊断,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T检出颅内肿瘤患者有86例,MRI检出颅内肿瘤患者有100例,MRI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检出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对颅内肿瘤均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两种检查方式对比,MRI检查诊断准确度要明显高于CT检查,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史清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磁共振动态增强对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瘤性质(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对鉴别诊断鼻腔鼻窦肿瘤性质(良、恶性)的价值,总结经验.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4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测,同时对其诊断的良性、恶性鉴别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磁共振共计诊出20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恶性肿瘤患者,针对患者均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和分析,不同参数中Kep的诊断符合率85.0%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腔鼻窦肿瘤性质鉴别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故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张武;芳芳;胡万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5月科室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2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入院后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将获得的数据传输到CT工作站完成三维图像后处理,将多层螺旋CT结果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均经过多层螺旋CT终得到确诊,患者中26例发生在膀胱三角区,4例发生在右侧壁,2例发生在左侧壁.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生长方式不同表现形式各异,多表现为突入膀胱内的软组织肿块,呈丘状、半丘状或菜花状,螺旋CT平扫CT值为20~40HU,24例浸润性生长且伴有膀胱壁不过则增厚、僵硬,8例侵犯直肠前壁膀胱,肠壁僵硬.结合冠状位、矢状位清晰显示轮廓与膀胱壁关系,反应盆腔内流细胞转移部位.32例患者均在多层螺旋CT下取得手术成功.结论:将多层螺旋CT用于膀胱癌患者诊断中效果理想,能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学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2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并详细记录三尖瓣血流频谱、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鼻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NT);并观察胎儿胃泡、四肢、头颅、心脏等结构.依照父母意愿是否终止妊娠异常胎儿,对其余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中孕期,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继续妊娠情况:经早孕期超声筛查后,本组1120例孕妇中46例因严重畸形胎儿选择终止妊娠;本组50例双胎孕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孕中期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本组1120例孕妇中,继续妊娠孕妇1074例,经孕中期超声检查显示60例(5.59%)出现胎儿异常,其中包括:心脏畸形15例,泌尿系统异常12例,面部异常9例,中枢神经异常8例,肢体异常7例,其余异常9例;(3)本组1120例孕妇接受孕早期超声检查显示:异常胎儿80例,检出率7.14%;经孕中期超声检查1074例孕妇显示,异常胎儿60例,检出率5.59%.孕中期超声检出率5.59%与孕早期检出率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性、早发性异常胎儿早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并不能取代中孕期超声诊断.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对乳腺肿瘤诊断及病理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肿瘤经过B超诊治的具体情况,为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治找到佳的方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在B超的引导下对乳腺的肿块进行穿刺诊治,观察和分析患者诊治的效果情况.结果:80例乳腺肿瘤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有40例患者的脓肿和囊肿一次穿刺后出现了囊腔吸收、消失或者缩小,经过了第二次的穿刺之后均消失,或者是明显的缩小,因此诊治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针对医疗机构中乳腺肿瘤患者,给予B超诊治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介入性超声对于乳腺肿瘤穿刺诊断有着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简单准确性,其损伤较小,恢复的速度快,因此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刘祥伟;曲延玉;孙维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