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芳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时间阶段,择取我院接诊收治的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1例,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相关研究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免疫功能增强,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提高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并且极少引起不良反应,可成为近年来免疫抗癌疗法的一种新思路.笔者根据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就低剂量辐射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石鑫珏;李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2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并详细记录三尖瓣血流频谱、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鼻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NT);并观察胎儿胃泡、四肢、头颅、心脏等结构.依照父母意愿是否终止妊娠异常胎儿,对其余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中孕期,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继续妊娠情况:经早孕期超声筛查后,本组1120例孕妇中46例因严重畸形胎儿选择终止妊娠;本组50例双胎孕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孕中期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本组1120例孕妇中,继续妊娠孕妇1074例,经孕中期超声检查显示60例(5.59%)出现胎儿异常,其中包括:心脏畸形15例,泌尿系统异常12例,面部异常9例,中枢神经异常8例,肢体异常7例,其余异常9例;(3)本组1120例孕妇接受孕早期超声检查显示:异常胎儿80例,检出率7.14%;经孕中期超声检查1074例孕妇显示,异常胎儿60例,检出率5.59%.孕中期超声检出率5.59%与孕早期检出率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性、早发性异常胎儿早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并不能取代中孕期超声诊断.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讨论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CT扫描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2例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需进行CT扫描,此外,有4例患者进行加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例硬腭癌、3例口底癌、2例舌癌、2例扁桃体癌、2例口咽癌和1例腮腺癌.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CT扫描,能够更好的判断、对比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是手术检查、X刀照射前的常规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扫描设备也在不断更新.CT心脏成像是心脏及冠脉疾病诊断的一种理想手段.本文详细探讨CT心脏成像技术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低剂量辐射、心电门控等技术方面,概述其冠脉病变诊断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灌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作者:孙加会;尹韦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脑血管病在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脑血管病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的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医疗设备迅速发展的当前,磁共振成像常规应用于临床,在诊断脑血管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SWI技术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采用完全流速补偿、三维、射频脉冲扰相、高分辨、梯度回波扫描等磁共振成像技术,突出强调出血液代谢产物中的顺磁性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等,对脑血管病特别是微小出血灶更加敏感.本文就SWI扫描方式及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进行探析.
作者:刘宝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本文报道了一例1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使用利拉鲁肽的个案.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体重、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利拉鲁肽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利拉鲁肽治疗7个月后,患儿体重无明显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回顾现有文献,国内外已有在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报道,但尚待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王立;苏喆;赏月;张琴;张龙江;齐鸿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椎体良性压缩骨折患者840例及椎体恶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对其应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后,进行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均会出现高、等、低或混杂信号,检出率为100%;而良性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明显高于恶性病灶.结论: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不仅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在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秦学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X线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资料,对平片及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X线诊断出81例新生儿消化道急性,其中诊断食管闭锁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5例、先天性膈疝10例、环状胰腺2例、先天性巨结肠4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2例.结论:针对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应用X线检查能够迅速、准确获得诊断结果.
作者:贾志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对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CT和MRI影像学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显著(P<0.05).两种疾病在MRI诊断后均有不同表现,纵膈淋巴瘤肿大淋巴结和肿块呈现等T1长T2信号.而结节病肿大淋巴结呈稍短T1信号等T2或稍长T2信号.结论:在对纵膈淋巴瘤和结节病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需按照其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作者:叶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中流程再造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实施手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188例,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9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无纺布纱布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结合半透膜敷料和相应的无纺布胶布进行固定治疗,对患者的导管滑脱情况以及患者对镇痛作用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患者进行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中应用流程再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导管滑脱情况,观察组的导管滑脱率为4.3%,对照组的导管滑脱率为1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对镇痛作用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对照组的镇痛满意度是87.2%,观察组的镇痛满意度是9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硬膜外镇痛泵导管固定中流程再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导管滑脱,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苏姗姗;王燕燕;隆新冉;高天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讨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实验组使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对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相对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在胆源性胰腺炎(biliogenic chronic pancreatitis)的诊断中超声诊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88例疑似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分别给予超声检查诊断和C T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诊断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88例疑似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超声检出80例,准确率为90.00%,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检查诊断中,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与CT检查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8例中,胆囊体积增大占65.90%,胆囊壁厚度>3m m者占70.45%,伴有胆囊壁毛糙模糊占10.22%,胆囊内可见强回声占26.13%;胰腺超声图像表现:弥漫性胰腺肿大占67.04%,胰腺实质减低占65.90,主胰管扩张占35.22% 结论:超声诊断结合胰腺超声声像图综合分析,能够提高胰腺炎阳性率的诊断,简便且无创痛,对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建议选择使用.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感度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胸部X线检查的1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例;其中A组为低感度检查、B组中感度检查、C组高感度检查.对三组人员分别进行S800、S400、S200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保证三组患者其他参数相同;比较三组人员不同感度下图像质量评分.结果:A组、B组、C组三组人员DAP、曝光量比较(P<0.05),且单因素分析,三组体检者DAP、曝光量依次为,高感度组<中感度组<低感度组.经研究分析,A组、B组、C组三组体检者噪声、图像质量评分比较(P>0.05).结论:对体检者实施胸部X线摄影中,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感度控制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洪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使用经腹部B超检测,观察组使用经阴道B超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误诊率、漏诊率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假孕囊、心管搏动、胚芽、盆腔积液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漏诊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误诊率为2%、正确率为96%,参照组患者误诊率为14%、正确率为8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B超相比于经腹部B超来说,对于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应用价值也更高,可在临床实际检查中予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程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医学健康事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展望同期发展工作,医学健康工作对社会的发展意义为重大.医学健康工作的工作目的是解决人们的病害问题,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因为医学健康工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其工作在实行中有较大的难度,有关低剂量CT扫描在食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是时下工作的重点,文章就以低剂量CT扫描在食道异物中的应用问题为方向展开讨论,希望对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吕增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逐渐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相对而言效果显著且优势明显,医学影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基础,医学影像诊断能够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和指导方向.本文主要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研究详情见下文.
作者:闫红华;牟云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施以甲状腺疾病诊断过程中,分别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灰阶超声诊断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在进行诊断结果对比期间,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终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甲状腺疾病实施病理诊断后发现,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8例(38.00%)以及62例(62.00%);对照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9例(49.00%)以及51例(51.00%);观察组检查结果为:表现为恶性结节以及良性结节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9例(59.00%)以及41例(41.00%);终发现观察组诊断结果优于对照组甲状腺疾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分别施以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以及灰阶超声诊断后,终发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诊断效果显著提高,从而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金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B超诊断,而观察组患者实施阴道B超诊断.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1)观察组超声影像更清晰,且能完整客观、真实地呈现患者病灶情况,而对照组临床诊断图像较为模糊,不能完整再现患者病灶情况,容易导致误诊.(2)研究中44例患者中,行阴道B超诊断率达95.45%,而腹部B超检查患者有72.72%,观察组患者超声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B超诊断,提高了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应在临床上采用与推广.
作者:盛大金;李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前CT扫描技术已被临床广泛的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医生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诊断信息,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然而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不断的对CT扫描技术进行优化,如此才能确保扫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通过对在我院进行胸外伤CT扫描与X线扫描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探讨CT扫描技术的优化.
作者:赵志江;郑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