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平;李永立;邢增华;秦雁岭;李继刚;狄晓榕;王璐
目的:探讨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214例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行切口引流法医治)与实验组(113例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医治),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换药次数(2.05±0.63)次、切口愈合时间(12.63±2.35)d等疗效性指标水平均更优,且N R S评分(1.28±0.35)分更低(P<0.05).结论:急性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冲洗法医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成;杨晓磊;黄妍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5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患者均依次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进行诊断,相比常规心电图更为可靠,可提供更多有效依据.
作者:许先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讨X线和CT对急性肺脓肿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脓肿疾病者中,抽取27例纳入到研讨内,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27例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方式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讨.结果:采用CT进行检查,可将病灶准确、清晰的显示出,包括X线片无法显示出的重叠性病灶,在观察胸膜、纵膈、肺门等状况上比X线片更具有优势性;从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率上来看,C T方式7.41%比X线片22.22%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在急性肺脓肿疾病检查中分辨率不高,容易发生漏诊,而CT方式诊断准确率则较高,较小肺脓肿也可被发现,在鉴别、定性、定位上诊断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急性肺脓肿疾病可考虑采用CT方式.
作者:葛振华;陈修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例睾丸扭转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彩超表现特征.结果:9例患者均通过手术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是77.78%;2例患者经手法复位后血供获得恢复,睾丸被保留.结论:应用高频彩超诊断睾丸扭转患者能够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改善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彭有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并比较对存在乳腺肿物的患者实施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开展诊断过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给予乳腺肿瘤手术诊治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超声检查过程中分别给予患者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观察并比较经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检测后的检测结果,探究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96例乳腺肿物患者中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50例、46例,对患者应用普通超声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71.7%,阴性预估值为76.3%,特异度为66.9%,敏感度为80.3%,准确性为73.2%.对患者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实施检查发现其对乳腺癌的阳性预估值为95.4%,阴性预估值为70.8%,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61.9%,准确性为95.3%.普通超声检查技术的检查灵敏度相较于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的检查特异度相较于普通超声检查技术,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方面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给予乳腺癌患者普通超声检查便可实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有效诊断,且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同时可以在普通超声检查技术基础上辅助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以便提升诊断过程的特异度.
作者:杨祖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及灰阶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方医院收治均经病灶检查确诊的6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对63例患者给予灰阶超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方式分别检查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特异度.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准确度、特异度明显优于灰阶超声(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突出,相比于灰阶超声检查准确度、特异度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有利于甲状腺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的区分,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头颈部CTA扫描中的技术应用特点.方法:从我院选择40例患者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主要是要西门子双源CT进行头颈部CTA扫描,然后完成图像的处理工作,同时进行原始图像信噪比和重建图像质量的处理.结果:头颈部双源CTA图像能够有效的进行整个过程管壁和管腔的评估.结论:头颈部CTA技术不能够对细小动脉血管、鞍区及鞍旁血管及管壁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估,其在信噪比方面效果非常好,同时图纸的质量也比较强清楚,因此也能够方便进行患者病情的判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武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讨论下腹部腹膜后肿物与妇科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下腹部腹膜后肿物女性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其超声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本次检查的33例患者中,被诊断为腹膜后肿物的有29例,被诊断为妇科肿物的有4例,定位准确率为(29/33)87.8%.术后经过病理检查后显示恶性肿瘤有22例(66.7%),良性肿瘤有11例(33.3%);经过超声检查后诊断后,有18例符合恶性肿瘤,有12例为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为(30/33)90.9%.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症状的检查和对超声图像的观察,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肿物的位置、大小等详细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
作者:雷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新干预疗法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医院进行阑尾切除术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把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新干预疗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运用SPSS(20.0)软件综合分析两组,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阑尾炎患者治疗中积极引入新干预疗法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疗效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作者:杨栋;马梓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免疫功能增强,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提高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并且极少引起不良反应,可成为近年来免疫抗癌疗法的一种新思路.笔者根据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就低剂量辐射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石鑫珏;李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曲松钠与炎琥宁注射液对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56例,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头孢曲松钠进行注射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随后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5%,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仅有75.0%,两组数据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苏明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256层螺旋C 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老年病患80例,采取分组研究各40例,观察组实施256层螺旋C T进行肺动脉造影诊断;对照组开展64排螺旋CT检测,评估对比两种方式检测质量、病患所接受的放射有效剂量、扫描时间.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均获得高质量影像,在图像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扫描时间与造影剂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效果良好,扫描时间极短,对患者屏气要求较低,避免了患者过度承受放射剂量.
作者:丁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鉴别诊断情况.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急性患者和100例亚急性患者,分别对其实施超声诊断,并实施鉴别分析.结果:亚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血栓出现时间(18.24±0.34)天;急性下肢DVT患者的血栓出现时间为(3.26±0.25)天;两组比较急性组患者发病明显较快,(满足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急性患者的发病多为周围型,而亚急性患者的发病则多为混合型.结论: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的发病时间不同,且超声病灶部位和回声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可用于鉴别区分.
作者:李荣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患者.参考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检查.结果:观察组肾脏长径、宽径、厚径等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主肾动脉、肾锥体叶间动脉与肾窦部动脉的情况方面进行观察,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当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对糖尿病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及早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林志艳;张薇薇;田丽;刘璐;毛鑫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2017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6例,所有患者常规行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同时模拟手术入路,术中根据模拟的手术入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与常规动脉瘤夹闭术在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将3D-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3D-CTA检查准确率与漏诊、误诊的概率.结果:3D-CTA检查诊断准确率与DSA检查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6例3D-CTA检查模拟手术入路患者与同期行常规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预后情况比较,3D-CTA模拟手术组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对动脉瘤患者行3D-CTA检查诊断并积极开展手术治疗,能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治愈率,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率,降低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贾永雄;张丽娟;周鑫川;杨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经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结核,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技术与X线胸片技术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及对各种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诊断误诊率为5%,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诊断技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组60例患者中,经低剂量螺旋CT对各种病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胸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可以作为肺结核的首选诊断手段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雪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10例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人1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超声特征,和正常人比较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例超声相关指标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更厚、左室心尖部/后部心肌厚度比值更高、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更小、心尖部心肌增厚率更低、左房内径更长、E/A更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呈现出系列指标异常,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准确率亦较高,通过早诊断早治疗可达到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
作者:郑学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1120例,追踪其妊娠结局,并详细记录三尖瓣血流频谱、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鼻骨长度、颈项透明带厚度(NT);并观察胎儿胃泡、四肢、头颅、心脏等结构.依照父母意愿是否终止妊娠异常胎儿,对其余孕妇均进行超声检查中孕期,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继续妊娠情况:经早孕期超声筛查后,本组1120例孕妇中46例因严重畸形胎儿选择终止妊娠;本组50例双胎孕妇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胎儿;(2)孕中期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本组1120例孕妇中,继续妊娠孕妇1074例,经孕中期超声检查显示60例(5.59%)出现胎儿异常,其中包括:心脏畸形15例,泌尿系统异常12例,面部异常9例,中枢神经异常8例,肢体异常7例,其余异常9例;(3)本组1120例孕妇接受孕早期超声检查显示:异常胎儿80例,检出率7.14%;经孕中期超声检查1074例孕妇显示,异常胎儿60例,检出率5.59%.孕中期超声检出率5.59%与孕早期检出率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性、早发性异常胎儿早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早期超声诊断结果并不能取代中孕期超声诊断.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比较各放射检查手段的不同.方法:AP住院患者40例,采用核磁检查的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结果:MRCP原始像和3DMIP可准确评定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CT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在本项研究实验中,MRI与CT对AP诊断结果相差不大,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优于CT.
作者:郝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对其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24例、中度狭窄者25例、重度狭窄者21例、闭塞者7例.结论: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的诊疗中不仅能够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范围,还能对斑块的性质作出判断,具有准确率高、安全、无创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