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莉
目的:探究C T和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诊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41例,其中A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而B组则采取C T检查,现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A组检查用时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小脑、脑干、基底等部位的病灶检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但核磁共振检查用时长,且费用高,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情况,确定为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敖晓尘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注射器和三通阀制备技术(Tessari technique),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或CO2)制作泡沫硬化剂,在DSA引导下硬化治疗80例(9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随访6个月,参照CEAP分级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判断其疗效.结果:在DSA引导下对80例患者(92条患肢)成功实施了下肢静脉曲张的泡沫硬化治疗术,手术成功率为100%.6个月后随访显示:80例患者(92条患肢)显著有效下肢共69条,有效下肢共23条.总有效率为100%.结论:D S 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项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减轻患者痛苦,并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唐育斌;张俊驰;杨连付;刘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讨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3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而后以孕妇实施超声检查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三级超声检查)与研究组(产前超声筛查),评判标准: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研究组孕妇的确诊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对于筛查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根据该病的高危因素对孕妇加强管护,以此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徐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9月)期间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750例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L D C T扫描和D R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肺部结节检出率和早期肺癌筛查检出率.结果:LDCT与DR肺部结节检出率21.33%/7.33%,对比差异明显,CT显著高于DR,(P<0.05).LDCT与DR早期肺癌筛查检出率1.36%、0.52%对比差异明显,LDCT显著高于DR,(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其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诊治的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目标,按住院登记的顺序将前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n=30)与观察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阳性检出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采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其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熊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64排128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行64排128层螺旋C T与1.5T M R进行诊断,并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测后其检出率较之1.5TMR检出率更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4排128层螺旋C T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动脉瘤检出率,有利于在临床中广泛普及与应用.
作者:祁洪云;李德栋;郭磊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腹部超声诊断、阴道超声诊断、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全部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病理结果证实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其它各有21例、15例、14例、16例、24例、10例;腹部超声诊断检出率为86.0%(86/100),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为85.0%(85/100),联合诊断检出率为96.0%(96/100),联合检出率均要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阴道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诊断和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析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的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我县职业病初筛医院纳入的胸部DR正位影像资料作为实践对象,据胸部影像标准进行质量划分,计算占有率.探讨非优质片产生根源,探索提升拍摄质量的方法.结果:DR摄影成像速度较快,检查时间短,成像清晰度较高,信息量较大,合格率较高.结论:利用DR作为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技术结合产物,实现理想后期处理能力,并结合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使影像效果进一步提升,实现X射线诊断控制目标.
作者:阳建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前来我院住院患者就诊的桥本氏甲状腺炎50例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桥本组与甲亢组,并选取同期前来我院正常检查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三组甲状腺大小、形态与回声,并观察各组甲状腺上动脉的PSV、EDV、RI指标.结果:二维超声下,对照组甲状腺形态规则,腺体内部的回声较为均匀,甲亢组甲状腺呈现弥漫性肿大,形态较为饱满,桥本组两侧甲状腺呈现不均质增厚,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分隔状;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对照组甲状腺内表现为点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桥本组呈现多血流信号,甲亢组则呈现丰富血流信号,桥本组与甲亢组患者PSV与EDV显著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甲亢组与桥本组比较,甲亢组呈现更快趋势,三组在RI比较方面无差异.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价值明显,能够有效、准确、快速的鉴别病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双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乳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结核并乳腺结核影像学相关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复习.结果:患者女,72岁,右侧乳腺肿大3月余,中央触及一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界限不清,结合影像学表现并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为肺结核并乳腺结核.结论:肺结核并乳腺结核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肿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若缺乏经验易导致误诊,但结合原发病灶及乳腺影像学表现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作者:任荣荣;乔飞;张淇惠;宋娟;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对不同年龄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超声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56例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差异将其分为青年组24例(≤39)、中年组18例(40~59)和老年组14例(≥60),对所有患者甲状腺均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超声图像回声、SPV和RI.结果:青年组病灶低回声率为1875%,SPV为(31.15±2.15)cm/s,RI为(0.97±0.08)%,这与中年组、老年组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超声图像存在差异,病灶低回声伴微小钙化就是青年患者的主要声像图表现.
作者:吴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A组研究主体,对其行彩超诊断.以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29例患者为B组研究主体.分析彩超的诊断符合率,并对比诊断满意度.结果:A组的诊断符合率略低于B组,对比无差异(P>0.05).A组的诊断满意度为93.10%,B组为68.9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彩超诊断的效果较佳,且诊断满意度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 T在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98例患者,分别于化疗3个周期、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6个月及1年后进行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脾CT值比值,随后对相关数据实行定量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会造成脂肪肝,肝/脾CT值比值法可准确定量诊断脂肪肝,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这一化疗并发症的足够重视和及时有效的积极处理,阻止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尹华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其Torch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98例经颅脑超声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的新生儿,并将其Torch八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高回声内小液区的30例,Torch八项IgG、IgM均阴性的2例(2/30),至少一项IgG(+),余IgG、IgM均阴性的26例(26/30),1~2项IgG、IgM阳性,余IgG、IgM阴性的2例(2/30).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单个或多个薄壁小液区的268例,T o r c h八项I g G、I g M均阴性的0例(0/268),至少一项I g G(+),余I g G、I g M均阴性的249例(249/268),1~2项IgG、IgM均阳性的,余IgG、IgM阴性的19例(19/268).结论: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黄帝;尤沛;居燕;钱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中采用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系统(MARs)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骨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均接受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均行能谱CT检查,将CT获取的原始图像作为参照,再采用设备自带软件包对原始图像进行去除金属伪影处理、膝关节重建三维图像,两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技术的图像显示效果.结果:经过金属伪影去除技术的能谱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伪影指数、伪影长度均都低于混合能量图像组(P<0.05).结论:能谱C T金属伪影去除技术能有效减少金属内固定伪影范围,提高图像清晰度,为评价胫骨平台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作者:唐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腹和经阴道彩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经阴道彩超对孕囊型、不均质肿块型、混合型子宫瘢痕妊娠确诊率及总体确诊率分别为94.87%、91.67%、85.71%、93.10%,明显高于经腹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区别在于子宫前壁下段表现及周围血流信号不同.结论:经阴道彩超可提高各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无创伤、辐射小、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早期妊娠阴道超声检查配合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早期妊娠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76例,并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划分组别,施予常规护理模式的38例为常规组,施予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另38例为护理组,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妊娠阴道超声检查配合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王朝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到我院进行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00%(36/4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级血流信号的检出率较低,但对II级与III级血流信号的检出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对提高临床诊断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长青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 A125在输卵管结核诊断当中的有效运用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28例经超声造影和血清C A125检查测定的输卵管结核患者,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血清C A125水平测定,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测定结果数据及特点来进行对照并分析.结果:针对28例输卵管结核患者在进行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 A125检查测定后,其敏感度为92.8%、特异度82.7%、准确率为96.4%,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结核的临床诊断当中,应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 A125能够有效提高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情况,对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75例,来院治疗时间为2017面2月—2018年4月,对上述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影像诊断,分析期诊断结果.结果:患者的舒张末期肥厚各壁厚度(20.14±5.22)m m,其肥厚心肌厚度和后壁厚度的比值低于1.5,其中属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例数为50例,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25例,左心室流出宽度为(12.31±1.52)m m.上述患者的左心室心收缩功能下降不明显,但是舒张功能降低,和正常情况相比较,肥厚部位的心肌增厚率降低,并且心腔容积也降低,对比正常数据,差异极大,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能充分显示肥厚型心肌病的部位、分别以及是否梗阻情况,期准确率和敏感性较高,并能根据相关软件计算出左室收缩等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翟炜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