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额筛区骨瘤的处理

葛文彤;李云川;倪鑫

关键词:鼻窦, 骨瘤, 鼻内镜
摘要:目的 了解因慢性鼻-鼻窦炎伴/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nasal polyps,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讨论其术中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1月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520例患者中26例患者合并骨瘤的发病情况、术中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额筛区骨瘤发病率5% (26/520),其中位于额窦和前组筛窦23例;位于后组筛窦3例.骨瘤同时累及颅底7例,累及眶内壁4例.术中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骨瘤20例,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2例,未处理7例.均未出现眶部、颅内并发症.结论 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并不少见.以单个骨瘤为主、症状不典型且不易与鼻窦炎区分,常在CT检查时发现;额窦和前组筛窦远远多于后组筛窦.大多数骨瘤可以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在保证充分引流前提下可采用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或暂不处理.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源性头痛原因分析及内镜下鼻腔结构的重建

    目的 分析鼻源性头痛的原因,探讨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为轻、中、重度疼痛,分析不同程度头痛患者鼻源性头痛原因;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内镜下行鼻腔结构重建术)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相关指标.结果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例数呈现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36.92 ±4.02) ml、平均手术时间(1.36±0.21)h、术后平均引流量(15.75±1.75)ml、术后平均卧床时间(3.72±0.41)d及远期复发例数(3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鼻源性头痛较为剧烈,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建手术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额筛区骨瘤的处理

    目的 了解因慢性鼻-鼻窦炎伴/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nasal polyps,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讨论其术中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1月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520例患者中26例患者合并骨瘤的发病情况、术中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额筛区骨瘤发病率5% (26/520),其中位于额窦和前组筛窦23例;位于后组筛窦3例.骨瘤同时累及颅底7例,累及眶内壁4例.术中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骨瘤20例,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2例,未处理7例.均未出现眶部、颅内并发症.结论 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并不少见.以单个骨瘤为主、症状不典型且不易与鼻窦炎区分,常在CT检查时发现;额窦和前组筛窦远远多于后组筛窦.大多数骨瘤可以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在保证充分引流前提下可采用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或暂不处理.

    作者:葛文彤;李云川;倪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源性头痛8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81例以头痛为主诉患者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 81例患者行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为明显.其中58例手术治疗,23例单纯性鼻窦炎采用非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治愈57例,有效16例,无效8例.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作者:梁分凤;刘晖;成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咽癌VEGF-C和Flt-4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4(fsm-like tyrosine kinases-4,Flt-4)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同时探讨其淋巴管生成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鼻咽癌组织及62例正常对照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计数各组表达的阳性脉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和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VEGF-C、Flt-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组(87.23% vs 54.55%,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Flt-4的蛋白表达阳性脉管数显著高于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组(18.55±4.54 vs 10.75±2.63,P<0.05).结论 VEGF-C的高表达引起肿瘤淋巴管生成增多,可能促进鼻咽癌更广泛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李文光;张娟;陈永平;戴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9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科手术干预的方式和效果.方法 对96例(118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部分合并扁桃体肥大的患儿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96例患儿中行鼓室置管术35例,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49例,腺样体切除加扁桃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12例;术前平均听阈为(42±5)dB,术后1周为(34±4) dB,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12.12,P<0.05);术后1个月为(22±2)dB,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15.27,P<0.01);术后听力明显改善,鼻塞、夜间张口呼吸和打鼾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术式.

    作者:马静;李正才;郭亚丽;娄凡;林垦;陆涛;张铁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90例临床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多为鼻腔鼻窦及邻近部位的局部病变以及某些影响鼻腔血管状态和凝血机制的全身疾病[1].部分严重的鼻出血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3].因鼻内镜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清晰的视野,微波操作安全、简便,使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成为重要诊治手段.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0年1月~2012年9月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患者9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勇;毛明荣;朱勇;鲍学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Nod1与Nod2模式识别受体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 main,NOD)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 Nod1、Nod2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Nod1、Nod2蛋白在20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同时以19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作对照;ELISA检测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提示:鼻息肉组织Nod1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Nod2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示两种模式受体在两组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但Nod1在鼻息肉中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Nod2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鼻息肉组织匀浆液IL-4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0.05).结论 在鼻息肉组织中,Nod1表达增强,说明Nod1有可能参与鼻息肉的发病.

    作者:张沈华;申聪香;文忠;李冠雪;杨柯柯;史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下鼻甲手术方式的现状和进展

    鼻甲肥大特别是下鼻甲的肥大是造成鼻塞、头昏及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下鼻甲手术成为耳鼻咽喉科比较常见的手术,将下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从下鼻甲手术开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早在1 882年,Jarvis就记载了下鼻甲的切除手术.之后Holmes、Jones等一些知名的专家开始提倡对下鼻甲实施全切除手术;但有些专家认为完全切除会造成更多的干痂,还会出现鼻臭或萎缩性鼻炎等不良的后遗症,甚或是空鼻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1],弊远远大于利.

    作者:黎柱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喉癌甲状软骨边框式切除及喉功能修复重建术

    目的 探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中甲状软骨边框式切除方式及喉腔修复方法治疗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2~ 2009年诊治的行甲状软骨边框式喉部分喉切除术患者19例,观察患者术后吞咽、进食、发音及拔管、复发及生存率.结果 边框式切除术治疗声门癌患者误咽率31.6%(6/19),拔管率68.4% (13/19);但术后所有患者均可对话交流,存在不同程度声嘶;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9%和63.2%.结论 甲状软骨边框式切除术较完整地保留了喉腔结构及喉生理功能,较好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作者:张浩亮;于锋;龚辉成;张群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晚期颅底肿瘤手术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技术,对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5月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一期修复14例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8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例.结果 14例皮瓣中13例游离穿支皮瓣成活,1例皮瓣坏死,成活率为93%.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3例,其中2例继发颅内感染.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并一期愈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游离穿支皮瓣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筋膜和神经,将供区的并发症降到低限度,同时涉及皮肤或黏膜手术缺损的修复,适用于颅底晚期复发肿瘤,是颅底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作者:万汉锋;张彬;万经海;张永侠;李德志;徐震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42例儿童鼾症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儿童鼾症患者42例并随机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观察组)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组(对照组),并观察治疗效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HI、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伪膜形成和脱落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够有效提高儿童鼾症的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阙镇如;黄钦辉;冉骞;蔡继一;张智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种不同方式鼓膜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根据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鼓膜穿孔患者,根据鼓膜穿孔大小,分别对90例鼓膜小穿孔患者(穿孔直径<3mm)采用耳内镜下脂肪团块嵌塞法,对70例鼓膜中穿孔患者(穿孔直径3~5mm)行耳内镜下脂肪平片内置法,对80例鼓膜大穿孔患者(穿孔直径>5 mm)行显微镜下颞肌筋膜内置法.术后1~3个月分别行耳内镜检查.结果 3种手术方式修补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分别为100% (90/90)、97% (68/70)和95% (76/80),总愈合率为97.5% (234/240).结论 针对每个患者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术是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纪军;杨庆军;夏洪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部疾病手术前后鼻腔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合并鼻部疾病的哮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效果的评估及鼻腔功能检查在其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应用鼻腔功能检查联合改良哮喘控制问卷(ACQ6)对经手术治疗的合并鼻部疾病的哮喘患者(按合并疾病分为鼻中隔组、鼻息肉组、鼻窦炎组)的手术疗效、鼻腔通气功能改善及哮喘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鼻腔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前后鼻腔功能检查结果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组分别与鼻息肉、鼻窦炎组比较,鼻腔功能检查显示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与鼻窦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CQ6统计结果显示各组手术前后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手术后哮喘症状明显改善,而各组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鼻部疾病的哮喘患者通过鼻部疾病的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鼻腔功能检查及ACQ6的联合使用可为合并鼻部疾病的哮喘患者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诊疗思路.

    作者:王玉婷;赵玉林;陈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头颈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为该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选取2001 ~2011年诊治的146例原发于头颈部并经病理证实为结外型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根据病检结果及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年生存率为55%,5年生存率为41%.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生存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可发于多个部位,部分位置隐蔽,不易发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针刺活检和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可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生存率.

    作者:田皞;王伟;曾亮;周晓;喻建军;李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橡皮球雾化洗鼻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橡皮球雾化洗鼻器的制作及在治疗鼻腔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唐山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需要雾化洗鼻治疗的不同鼻病患者398例为研究对象,按使用雾化器的不同分为两组,探讨使用橡皮球雾化洗鼻器与传统雾化洗鼻器在性能、疗效、费用等方面的优缺点.结果 橡皮球雾化洗鼻器与传统雾化洗鼻器具有相同的疗效,而成本远远小于传统雾化洗鼻器,且方便舒适、节能环保.结论 橡皮球雾化洗鼻器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与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韩雅姣;闫伟;徐淑芳;李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奥布卡因在电子喉镜下喉部疾病诊治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 分析比较电子喉镜下喉部疾病诊治中奥布卡因和丁卡因的表面麻醉效果.方法 电子喉镜下行喉部疾病诊治患者分别应用奥布卡因和丁卡因行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观察分析患者治疗中配合程度.结果 0.4%盐酸奥布卡因组显效率为91.2%,明显优于1%丁卡因组6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2,P<0.05).结论 奥布卡因应用于电子喉镜下喉部疾病诊治,其麻醉效果好,作用迅速,患者感觉舒适,无痛苦且较为安全.

    作者:钟庄龙;钟纯;邱永亮;杨启明;戴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AEG-1介导上皮-间质转化调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

    目的 分析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eyte elevated gene-1,AEG-1)可介导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调控头颈鳞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介导AEG-1的上调载体上调AEG-1在头颈鳞癌Tu686细胞中的表达,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其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同时Western blot检测EMT分子标志物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Tu686细胞中AEG-1表达上调后,细胞划痕愈合率增加,穿过Transwell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明显增多,且Tu686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量显著下调,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AEG-1表达上调可显著提高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且该侵袭能力的增强可能与AEG-1介导的EMT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余长云;刘勇;谭浩蕾;朱刚才;李果;粟忠武;田勇泉;邱元正;张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70例颅底疾病患者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行颅底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40例,鞍结节脑膜瘤11例,嗅沟脑膜瘤、脊索瘤、脑脊液鼻漏修补及视神经管减压各3例,颅咽管瘤、齿状突畸形各2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皮样囊肿及鼻咽癌各1例.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切除肿瘤62例,完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其中3例脑脊液鼻漏修补完全治愈,3例视神经管减压后视力好转,2例齿状突切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能充分暴露鞍区等颅底结构,有效避免因空间狭窄所引起的操作不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跃飞;冯枫;高大宽;费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息肉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差异的分析

    目的 对比鼻息肉(nasal polyps,NP)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ntrochoanal polyps,ACP)变应原检测结果的差异,以了解两种类型的鼻息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NP患者及1 9例ACP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的检测资料.结果 42例NP患者在44种变应原中至少出现1次变应原阳性的比例为47.6%(20例),而19例ACP患者中该比例为31.6%(6例);所有受试者对包括白色念珠菌、交链孢霉菌、松、咖喱、水果、肉类在内的等17种变应原均未出现过敏现象,而其他27种变应原在所有61例受试者中则至少出现了1次阳性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秩和检验对此27种变应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CP患者SPT试验的阴性率明显高于N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0445,P<0.05).结论 NP与ACP在变态反应学方面存在差异,两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有区别.

    作者:维古尔穆拉提·艾合坦木;尤乐都斯·克尤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聚焦超声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异性个体接触到致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且还有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细胞等参与的鼻腔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已累及全世界人口的15% ~ 25%[1].根据发病特点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现对我科2011 ~2012年收治的41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聚焦超声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明;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