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af-1激酶抑制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赫莉;李芳芳;李晓明;路秀英;张慧平

关键词:Raf-1激酶抑制蛋白, 免疫组化,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转移
摘要:目的 探讨Raf-l激酶抑制蛋白(Raf-1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在喉鳞癌以及正常喉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1 例喉鳞癌及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RKIP、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 喉鳞癌中RKIP表达比正常喉黏膜组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KIP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的喉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原发灶与其本身淋巴结转移灶间 RKIP 表达无显著差异.41例喉癌患者的原发灶标本中,RKIP 与 P-ERK 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03,r=0.456).结论 RKIP低表达的喉癌更容易发生转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受许多复杂的上游信号活化,喉癌中RKIP不能完全抑制该通路的活性.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鼻-鼻窦炎与胃食管反流疾病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鼻腔和鼻窦的慢性炎症,为常见的鼻科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黏脓性鼻涕、鼻塞、头痛,伴有或不伴有嗅觉减退等,症状持续时间在12周以上.CRS病因复杂,与感染、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CRS与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关系密切.国外报道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病率为10%-23%[1],并呈现某些地域和种族差异.亚洲地区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为1%-10%,出现症状的时间>1月[2],其中,中国香港的发病率为3.8%[3].

    作者:高刚;周长华;孙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健康知识宣教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易感个体接触致敏性变应原后导致的包含IgE介导的炎性介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药物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式,药物治疗效果是由药效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两方面决定[1].在使用药物不变的情况下,治疗依从性是影响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决定性因素.但因各种原因,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并不高[1].因而,如何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相关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通过加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期望能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韶华;朱丽珍;吴玉珍;袁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腔鼻窦真菌球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真菌球型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l5例鼻腔鼻窦真菌球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上颌窦l2例,原发于后组鼻窦3例.结果 15例中14例一次性治愈,随访0.6~2年无复发,1例后组鼻窦真菌球型于术后6个月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对回吸性血痰、持续性鼻塞、鼻腔异味、鼻根部或面颊部疼痛、单侧头痛或深部头痛应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手术中清除病变组织和霉菌团块后,尽量扩大病变鼻窦开口,改变真菌赖以生存的环境,减少复发.

    作者:吴元庆;邓毅;徐进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显露程度的比较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比较各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切除不同范围的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6具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具尸头.其中A组应用颈侧入路、B组分别采取鼓室底人路和改良鼓室底入路、C组分别选择A型颞下窝入路及改良A型颞下窝入路进行颈静脉孔区解剖,比较各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解剖区域的显露程度.结果 颈侧入路对颈静脉孔的颅外部分及咽旁间隙显露良好;鼓室底入路在颈侧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显露乳突、乙状窦垂直臂、颈静脉球、颈静脉孔神经部;A型颞下窝入路又在鼓室底入路的基础上扩大显露外耳道深部、中耳腔及岩骨段颈内动脉垂直段;改良鼓室底人路和改良A型颞下窝入路很好地弥补了鼓室底入路和A型颞下窝入路对乙状窦水平臂和颈静脉孔血管部显露不足的缺陷.结论 不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各不相同.以此为依据,根据颈静脉孔区病变的范围选择手术入路对有效显露和切除病变,减少结构和功能破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勇利;蒋卫红;章华;柒琳;吴平;肖健云;司勇锋;赵素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术尔泰并发听力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术尔泰并发听力障碍的发病原因.方法 本文对11例因应用术尔泰并发听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115例宫腹腔镜患者术中应用术尔泰保护腹腔创面.出现听力障碍11例(9.6%),其中双耳4例.这些患者先出现球结膜下出血,然后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结论 术尔泰(0409081批次)可能并发听力障碍,其原因可能与药物损害了前庭和耳蜗的血液循环系统有关.

    作者:周小娟;谭国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将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应用于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中,对比使用肌松剂的静脉诱导麻醉,以寻求一种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Ⅲ级的30例息儿,在全麻插管下行喉乳头状瘤手术,随机分配至A、B两组,A组患儿吸入七氟烷麻醉诱导后插管,手术全程只使用l%~4%的七氟烷吸入,并复合0.05 mg/kg维库溴铵,维持理想的麻醉深度,整个手术过程中不用其他镇静药.B组予氯胺酮2 mg/kg,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2 mg/kg静注诱导插管,术中以丙泊酚2~4 mg/(kg·h)-1泵入维持麻醉.结果 A组患儿诱导时间长于B组患儿,但拔管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儿(P<0.05);术后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A组躁动发生率较B组稍高(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可减少气管插管的风险.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拔管时间.在困难气道的处理方面与使用肌松剂的静脉快速诱导相比具有优越性,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应用于儿童喉乳头状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江平;颜璐璐;张溪英;汪丽娜;安频;邝日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软骨-软骨膜在鼓膜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鼓膜大穿孔采用软骨一软骨膜修补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3 6例(40耳)鼓膜大穿孔(软骨-软骨膜组)采用软骨-软骨膜行鼓膜修补术并与同期4 6例(4 6耳)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颞肌筋膜组)进行比较.软骨-软骨膜组采用耳后切口,切取耳廓软骨-软骨膜,然后将软骨切成2~3条,将其相互部分重叠修复穿孔,修补鼓膜,同期行听骨链重建.结果 随访1年,软骨-软骨膜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 5.0%(3 8/4 0)f筋膜组鼓膜穿孔愈合率为8 9.1%(41/4 6),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x2=0.288,P=0.592).颞肌筋膜组17耳鼓膜有钙化斑中,5耳穿孔未愈,占2 9.4%(5/1 7);软骨一软骨膜组20耳鼓膜有钙化斑,其中1耳穿孔未愈,占5.0%(1/2 0).两组鼓膜有钙化斑的病例鼓膜穿孔愈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4.0 3 l,P=0.045).术后1年复查软骨·软骨膜组纯音听力平均气导听闻为36.9 dB,平均骨气导差为l 7.8 dB;筋膜组纯音听力平均气导听阈为35.5 dB,平均骨气导差为15.9 d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2.103,P=0.85).结论 软骨一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其在修补鼓膜大穿孔和鼓膜伴有钙化斑的患者中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于锋;龚辉成;周毅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石家庄地区99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河北石家庄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常见吸人性变应原种类,以及变应原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性,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99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NHD)皮肤点刺试验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合年龄及变应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本地区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和粉尘螨是主要的变应原(4 3.46%、40.64%),其次分别为杂草(17.3 0%)、艾蒿(16.49%)和狗上皮(1 3.27%).不同年龄人群中主要变应原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尘螨为本地区重要的变应原,变应原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原,从而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

    作者:任秀敏;孙称心;段乃超;杨彦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海绵窦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观察海绵窦区肿瘤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l2月住院的36例海绵窦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 36例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脑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神经纤维瘤2例,黑色素瘤1例.手术治疗33例,其中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脑神经功能好转6例,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者l5例.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海绵窦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海绵窦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曾而明;李东海;李美华;周东伟;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icroRNA 与头颈部肿瘤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在哺乳动物中表达非常丰富,对基因的翻译后调节有重要作用.microRNA在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多种作用,包括影响肿瘤细胞的分化,凋亡和增殖等.研究表明20%-3O% 的人类基因都受到microRNA的调控[1-2],目前已经得到精确验证的microRNA有400多种[3],约为人类编码蛋白基因数量的1%-2%,还有大量预测的microRNA基因需要通过实验验证.近年来,microRNA在头颈肿瘤中正逐渐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简要综述.

    作者:胡安;金晓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巨大右侧眶筛前颅底沟通性囊性肿瘤1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右眼眶肿块18年,迅速长大1年,于2009年3月4日入院.患者自幼左眼失明,入院查体:右内眦角上方肿块,质软,突出皮肤约3 cm,直径10 cm.双眼视力R:数指/1 m;L:无光感,右侧眼球各向运动受限.鼻窦CT示:右筛窦区见10.0 cm×12.0 cm占位性病变,呈椭圆形,边缘光整,内密度均匀,CT值23~31 HU.

    作者:冯宁宇;郑虹;梁传余;李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伴中隔骨折复位术15例

    鼻骨骨折伴中隔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常规前鼻镜及X线检查不易观察到并发的鼻中隔骨折.2003~2007年我科收治15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鼻骨骨折伴中隔骨折病例,在全麻鼻内镜下进行手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鼻内镜高频电凝治疗鼻出血与传统填塞止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同时行高频电凝止血与传统填塞止血疗效比较.方法 对115例经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和121例传统前后鼻孔填塞治疗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疗组手术过程短暂、刺激小、反应轻、恢复快,有效率达98.26%,无并发症发生;传统治疗组患者行传统前后鼻孔填塞痛苦大、反应重、恢复慢,有效率85.12%,并发鼻腔粘连发生率13.22%.两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晰、止血准确,免除了传统前后鼻孔填塞之痛苦,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尤其对探明鼻腔深部的出血点具有重要意义,应常规采用.

    作者:吴松林;肖章建;陈俊德;龙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在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us-it is,CR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将74例诊断为 CRS 儿童分为常规治疗(38例)和克拉霉素治疗(36例)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喷鼻剂糠酸莫米松喷鼻和碱性盐水行鼻腔冲洗;克拉霉素组采用上述方法加用克拉霉素,疗程为1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其症状,鼻内镜观察评估鼻腔,分别安排在治疗前,治疗后4、8和l2周.鼻窦CT采用Lund-Mackay评分法,分别安排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结果 两组病例经过4周治疗后,其症状VAS总分和鼻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两组病例症状VAS总分和鼻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明显下降(P<0.0 1),且克拉霉素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 1);至治疗后12周,两组病例症状VAS总分和鼻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明显下降(P<0.0 1),鼻窦CT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疗效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应用治疗儿童CRS近期有着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周本忠;王胜国;李龙巧;史先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孤立性蝶窦真菌病12例

    真菌性蝶窦炎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例报告逐渐增多,由于蝶窦部位较隐蔽,解剖关系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12例蝶窦真菌病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作者:毛明荣;徐六英;朱勇;赵小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少年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 对131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访1年,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31例中治愈l11例(84.7%),好转17例(1 3.0%),无效3例(2.3%),总有效率9 7.7%.结论 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满意,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影响手术远期疗效.

    作者:李蕾;WANG Hui-ming;王会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激光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对比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久治不愈的多发性疾病.为探讨不同激光治疗该种疾病的疗效及优越性,总结2006~2008年我们应用Nd:YAG激光及 CO2 激光治疗8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仇荣星;顾凌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耳鼻咽喉部错构瘤7例临床分析

    错构瘤是一种含有正常成熟的组织,且其比例与排列都明显异常的瘤样病变,多发生于皮肤、肺、消化道,发生于耳鼻咽喉部较少见,临床易误诊.我科于1998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耳鼻咽喉部错构瘤7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万俐佳;毛承刚;姜义道;王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环状软骨切开术抢救窒息患者2例报告

    环状软骨是喉部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通常认为对于支撑呼吸道保持其通畅特别重要.通常认为损伤后,常并发喉狭窄[1].抢救喉阻塞病气管切开术是解决呼吸困难、开放气道的常规方法.该手术往往是在紧急情况实施,受抢救现场条件,患者体位,体形的影响,成功施行该手术在某些情况很困难.气管前壁切开涉及甲状腺峡部、颈前静脉弓,甲状腺奇静脉,甲状腺下动脉(发生率10.3%~13.8%)[2],无名动脉等以及位于颈部两侧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3].在紧急情况下上述血管及结构极易引起出血,导致切开失败.本文作者回顾了2例紧急情况下切开环状软骨的病例资料.

    作者:侯艳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Raf-1激酶抑制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Raf-l激酶抑制蛋白(Raf-1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在喉鳞癌以及正常喉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1 例喉鳞癌及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RKIP、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 喉鳞癌中RKIP表达比正常喉黏膜组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KIP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的喉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原发灶与其本身淋巴结转移灶间 RKIP 表达无显著差异.41例喉癌患者的原发灶标本中,RKIP 与 P-ERK 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03,r=0.456).结论 RKIP低表达的喉癌更容易发生转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受许多复杂的上游信号活化,喉癌中RKIP不能完全抑制该通路的活性.

    作者:赫莉;李芳芳;李晓明;路秀英;张慧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