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青华;王静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剂对工勤人员手消毒的效果.方法分甲、乙、丙3组,甲组将工勤人员洗手前与使用抗菌洗手液搓拭1 min、用流动水冲洗后作对比;乙组将工勤人员洗手前与使用4%洗必泰外科洗手液搓拭1 min、流动水冲洗后作对比;丙组将工勤人员洗手前与使用消毒凝胶搓拭1 min、自然干燥后作对比.结果洗手前与使用抗菌洗手液后细菌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洗手前与使用4%洗必泰外科洗手液后细菌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洗手前与使用消毒凝胶搓拭后细菌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菌洗手液对杀灭皮肤表面暂住菌效果相对较差;4%洗必泰外科洗手液与消毒凝胶均对杀灭皮肤表面暂住菌效果较好.
作者:尤忻;胡文娟;徐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边境地区的军队医院位于军事斗争的前沿,在应对核威慑、核反击作战的卫勤保障中,要求护理指挥机关和护理人员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研究了未来核袭击条件下护理工作的特点:①核袭击突然发生,护理保障任务艰巨;②核伤员成份复杂,护理保障范围拓展;③医院可能同时遭受核污染,护理工作展开艰难;④护理储备力量有限,国防动员工作艰巨;⑤核伤员病情较复杂,护理技术要求特殊.为增强快速保障和持续保障能力,保证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当前护理工作应解决的问题:①建立核袭击后护理工作总体预案;②制订规范化的核伤员护理技术常规;③研究核伤员护理设备物资标准;④加强护理队伍应对核袭击的培训.
作者:霍丽杰;金贞顺;李莉;何梅芳;陈淑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并应用三级护士责任制工作模式.方法三级护士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竞聘产生,以三级护士为首组建护理组,各级护士根据责、权范围开展工作.结果提高了整体护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培养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引入了竞争机制,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论三级护士责任制工作模式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培养临床护理及管理人才,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适应卫生事业改革的一种可行的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秦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评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和临床决策的基础,包括两种基本能力即评价和判断理由.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给予实习护生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空间,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丽芳;青华;王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36起手术室护理质量投诉进行了分析,认为投诉与服务态度、护理工作质量、医疗费用和手术室管理等有关.提出了转变观念,强化手术过程中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投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是防范手术室护理质量投诉的重要途径.
作者:聂智容;邱金玉;周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 ICU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ICU护士压力源量表和应对量表,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3名外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平均得分为(2.45±0.19)分,ICU护士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积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负相关(r=-0.288,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压力程度呈正相关(r=0.379,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应对方式与ICU护士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采取多种方式促使护理人员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ICU护士的压力状况.
作者:曾淑贤;李小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出院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家庭访视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病人出院后对观察组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未实施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病人遵医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遵医情况和血压控制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访视可提高出院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并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李小英;刘志娟;王绿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出生7 d内的新生儿脓疱疮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年中出生新生儿5 730例,医院内获得性脓疱疮感染95例,发病率1.66%,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等.结论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机体防御能力不全,为医院易感人群;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及洗手不规范易引起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可预防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的发生.
作者:冼肖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分析医疗纠纷形成的过程及医护人员的行为中易造成患者不信任的各种因素,认为信任危机是医疗纠纷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构建良好医患信任关系的方法.
作者:张仰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通过3例心脏移植、2例心肺联合移植患者的护理计划管理实践得出:围手术期周密的计划、严密的组织管理、合理的人员配备与安排、及时有效的护理技术指导和管理、全方位的护理质量控制是移植手术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心脏及心肺联合移植患者安全、成功地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作者:冯玉玲;许婧;王晓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现状.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与定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全国17所医院较为完整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各医院评价标准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同一指标的评价标准条目设立、权重设定差异均较大,且尚无统一的计分方法.结论我国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发展应着眼于加强环节质量的控制、以患者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指标、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尽快制定出科学、可行、可推广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作者:杨翔宇;成翼娟;谷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求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的方向与措施.方法对护理人员按照成长型、骨干型和专家型方向进行培养.结果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我院护理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博士1名,硕士13名,本科144名,大专608名,大专以上学历占全院护士总数的50.49%.近3年,发表论文497篇,开设我院第一个护理专家门诊.结论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人才梯队建设可极大地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成翼娟;黄文霞;陈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充分调动供应室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促进优质服务,供应室实行了积分制管理,即将积分与效益工资的分配直接挂钩的管理方法.积分由岗位记分、工作质量记分、继续教育分、劳动纪律分、服务质量分、协作分、职称分7个方面组成,由护士长按照科室制定的这7个方面的考核标准进行逐日考核、评分,月底汇总,以此为依据计算每人的效益工资.此方法打破了论资排辈、统一化的分配局面,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得到了护士的拥护,施行以来,供应室护士的工作态度有了很大转变,积极性显著提高,各项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刘倩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影响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提高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0例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比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人对专业术语不了解、表格设计不科学、药名繁多复杂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结论设计通俗易懂、科学性强的调查表,可以减少对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张燕;申江敏;王芳;万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儿科陪护人员是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纽带,也是优化护患关系不可缺少的对象,尤其在多民族边远地区,儿科陪护人员的民族习惯、个人文化素质及其对军队医疗体制改革的了解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做好与陪护人员沟通对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占梅;赵菊;张颖;黄丽;乔艳军;翟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人文关怀的需求.然而,在满足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护士这个特殊群体对人文关怀的需要.所以,必须以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护理工作与人文关怀的关系,从而使护理工作既能满足患者高层次的要求,也能使护士这个特殊群体在人文关怀中受益,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总体效益.
作者:朱雅芝;姜冬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ICU专科护士培训考核效果,提高我市ICU专科护士培训的教学质量.方法对我市46所医院105名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终考核结果归纳总结,并针对理论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学历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ICU工作年限的学员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ICU专科护士培训,提高了学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了各医院ICU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提示改革传统的ICU培训模式与方法,加强低学历人员和二级以下医院人员的技术力量培训是今后ICU培训和横向交流的重点.
作者:王欣然;王丽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防止因口腔科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不当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影响,重视医院感染质量管理,针对与口腔科医院感染有关的管理因素,建立规章制度,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等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医护人员为病人安全治疗,病人放心就诊.
作者:张德玲;王洪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8个方面:同素异构原理、能位匹配原理、互补优化原理、动态适应原理、激励强化原理、公平竞争原理、信息激励原理、文化激励原理)的内涵逐项进行描述,针对每一条原理的内涵,紧密结合当前护理工作实际,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策,提高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
作者:陈天艳;赵佛容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