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scin1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马丽娟;田勇泉;肖健云;黄东海

关键词:鼻咽肿瘤, fascin1,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研究fascin1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fascin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ascin1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和80.4%(41/51),fascin1 的表达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EB病毒抗体(VCA-IgA)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scin1可能作为鼻咽癌早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潜力的一个检测指标,对评价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Nd:YAG激光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疗效观察

    外耳道乳头状瘤是生长在外耳道皮肤上的一种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我们采用Nd:YAG激光治疗2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增银;薛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8例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误诊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减少误诊及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我科1992~2005年住院治疗的8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8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术前均被误诊为甲状腺癌.常规病理检查确诊2例,常规病理加免疫组化确诊6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声嘶.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易发生临床误诊和病理误诊,全面掌握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重视细针穿刺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是减少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误诊的有效措施.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对减少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周晓;王伟;李赞;曾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咽癌FRA3B脆性部位的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研究鼻咽癌染色体脆性部位FRA3B区域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情况,并探讨LOH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FRA3B区域的8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0例鼻咽癌组织进行LOH分析.结果 77.5%(31/40)的鼻咽癌在FRA3B脆性部位出现LOH,丢失频率较高的2个位点是D3S1300(55.6%)和D3S2757(50.0%),其共同缺失区为D3S4103-D3S4260.LOH与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情况及EBV壳抗原IgA抗体滴度)相关,临床Ⅲ~Ⅳ期、低分化鳞癌、肿瘤复发和抗体滴度≥1:40者LOH频率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中分化鳞癌、无肿瘤复发及抗体滴度<1∶40者(P<0.05).结论 FRA3B脆性部位的LOH为鼻咽癌的频发事件,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共同缺失区D3S4103-D3S4260可能是其优先作用的分子靶点.

    作者:邓燕飞;周冬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鼻窦炎对中耳听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对中耳听阈的影响.方法 对53例慢性鼻窦炎病人、10例健康成人行纯音测听.采用多状态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鼻窦炎可能影响听阈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① 53例中,正常听阈35例(66.04%),轻度聋16例(30.19%),中度聋2例(3.77%).②各频率鼻窦炎组与对照组、鼻窦炎各分型之间听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慢性鼻窦炎对中耳听阈的影响因素中,经过多状态Logistic回归模型的逐步筛选,显示2项因素可能影响听阈,即筛窦CT分型呈硬化型,鼻窦炎分型分期较重时.结论 ①慢性鼻窦炎可影响听阈,随慢性鼻窦炎分型分期加重,听力损伤加重.②筛窦呈硬化型、鼻窦炎分型分期重时,可能影响大.

    作者:吉晓滨;谢景华;吴晓钟;杨桂梅;王磊;孟庆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状窦后径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

    目的 分析26例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探讨舌咽神经痛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进入小脑脑桥角,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颈静脉孔周围进行探查并切断舌咽神经根;伴有耳痛者同期切断迷走神经上支;如发现占位病灶须切除病灶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术中发现3例舌咽神经表面有小脑后下动脉压迫;2例舌咽神经根周围有明显的蛛网膜增厚、粘连;2例小脑脑桥角占位性病变,病检为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随访0.5~5年,平均3.9年,除3例复发外,其余患者舌咽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遗有术侧轻度舌后1/3麻木不适感,1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经气管切开后治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3例复发者再次手术,将迷走神经上支切断,分离舌咽神经纤维断端与邻近迷走神经的粘连,并用双极电凝烧灼断端,术后疼痛彻底消失.结论 对确诊的舌咽神经痛,乙状窦后径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要重视对可能因累及神经、断端双极电凝烧灼以及老年病人手术风险的评估.

    作者:邓安春;黄德亮;杨仕明;武文明;韩东一;杨伟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颞外段面神经梳理术治疗半面痉挛

    半面痉挛是耳神经外科临床少见顽症之一,其为一侧面部肌肉发生痉挛抽搐,病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诸多治疗方式存在争议.现将本科1999~2001年收治的17例半面痉挛伴功能障碍较重患者行颞外段面神经梳理术.报道如下.

    作者:张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茎突综合征伴晕厥2例

    茎突综合征是由茎突过长或茎突方位、形态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或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等症状的总称[1].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但伴晕厥者少见.我科近年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萍;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额窦的临床解剖与手术

    额隐窝区域解剖复杂、多变,周围毗邻重要结构,使得额窦手术难度增大,对于额隐窝区域的临床解剖和手术技巧研究成为近十年来鼻外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多种处理额窦复杂病变的内镜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对额隐窝区域比较容易混淆的解剖学术语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介绍了一种实用的额窦临床解剖系统.列数几种比较成熟的鼻内镜下额窦手术的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探讨长期的术后观察与处理对额窦手术成功的重要性.

    作者:季俊峰;王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已婚.5个月前出现右侧鼻阻,初呈间歇性、进行性,后为持续性;并多次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开始出血量较少,以后渐次增多,有时出血量达200~500ml.

    作者:苏振福;邓守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观察及护理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其症状视异物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引起的并发症不同而异.我科2001年5月~2006年2月共收治326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雪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P53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TEN蛋白在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表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6例喉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Ⅲ~Ⅳ期组高于Ⅰ~Ⅱ组(P<0.05),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Ⅰ~Ⅱ期组高于Ⅲ~Ⅳ期组(P<0.05),高分化癌组高于中低分化癌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转移者(P<0.05).喉鳞癌组织中P53、PTEN蛋白两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喉鳞癌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吴强;姚宪义;庄坤;李玉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内镜直视下治疗鼻腔深部出血

    目的 探讨更为完善的鼻腔深部出血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50例门诊非外伤、前鼻镜检查未能窥见出血点的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下检查并针对出血点选择性局部处理止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者采取鼻内镜直视下通过微填塞、激光、微波、高频电凝器等手段止血,均达到满意止血效果,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直视下选择局部处理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疗效肯定、优点明显,是治疗鼻深部出血有效、快捷、微创、值得普遍推广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鼻腔狭窄、出血位置隐蔽的患者.

    作者:吴弋;顾兴华;袁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歪鼻矫正术两种术式的探讨

    目的 比较部分歪鼻(鼻中隔偏曲伴鼻梁歪斜)矫正术的两种术式,探讨鼻外径路术式的适应证.方法 选择58例鼻中隔偏曲伴软骨锥偏斜的患者,37例行鼻外径路矫正术,21例行鼻内径路矫正术,其中6例在鼻内镜辅助下.结果 鼻外径路术式治愈22例,有效31例;鼻内径路术式治愈4例,有效9例.两种术式的疗效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本组病例中,鼻外径路术式的疗效优于鼻内径路术式.结论 鼻外径路术式适用于鼻中隔框架亚区的畸形纠正.

    作者:王珮华;汪涛;王钟颖;陈东;石润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外伤性砧镫关节脱位1例报告

    患儿,男,13岁,因跌倒伤及右耳致听力下降3月余入院.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耳鼓膜完整、内陷、混浊、光锥消失,无鼓室积液.取C256音叉测试右耳:林纳试验(-),韦伯试验偏向右耳,施瓦巴赫试验(+),盖莱试验(-).

    作者:杨丽萍;董庆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的远期疗效.方法 112例(204侧)慢性额窦炎患者鼻内镜下行额窦开放术.清理阻塞额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并开放额窦口直径>7 mm.结果 术后6个月、1年、2年额窦口开放良好率分别为91.2%(186/204)、87.3%(178/204)、86.3%(176/204),三者之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狭窄和闭锁者再次手术成功率仅31.3%(5/16).结论 准确寻找并开放额窦开口且保持引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钩突上端附着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应彻底清理额隐窝并尽可能保留窦口周围的黏膜,正确开放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海鹏;赵允沛;江玉英;顾瑜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Fascin1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fascin1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fascin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ascin1 mRNA和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和80.4%(41/51),fascin1 的表达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EB病毒抗体(VCA-IgA)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scin1可能作为鼻咽癌早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潜力的一个检测指标,对评价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丽娟;田勇泉;肖健云;黄东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吸切割器行小儿腺样体切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全麻插管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肥大腺样体35例;同时采用43例作对照组,采用全麻插管或表麻下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法.结果 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肥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肥大并发症少、止血彻底、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琴;周再群;李湘胜;柳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40例OSAHS患儿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①双侧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90例.②单侧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10例.③单纯腺样体切除术24例.④双下鼻甲及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16例,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140例患儿术后症状消失者114例,症状明显好转20例.有效率95.7%.症状复发6例,其中单侧扁桃体切除加腺样体切除术3例,传统腺样体刮除后残留3例.6例复发者均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术后3~6个月,对68例患儿复查AHI、夜间低氧血症,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单侧扁桃体切除和单纯腺样体切除术因咽腔扩大不够,疗效欠理想.手术切除肥大腺样体和双侧扁桃体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方法.腺样体切除术在直视下进行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常英展;缪东生;罗伟;王旭平;梁伟平;何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儿鼾症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鼾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小儿鼾症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鼾症的诊断与治疗特点.结果 31例小儿鼾症中,以听力下降首诊的13例,以鼻塞首诊的18例;经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30例病人疗效满意,有效率96.8%.结论 以耳鼻症状首诊是小儿鼾症的重要临床特点之一,应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重视.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小儿鼾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司马国旗;蒋志毅;盛成;殷鹏;李湘;王超;凌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分析98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者均对证治疗.81例选择全麻(82.7%),17例选择局麻(17.3%).同期或术前1周行气管切开36例,占本组全麻患者的44.44%),其中体重指数超过正常上限29例,低血氧饱和度<50% 29例,同时行鼻部手术者5例,心脏异常或伴高血压20例.结果 1例局麻下气管切开时出现心率、血氧下降,气管切开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1例全麻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抑制,重新气管插管;术后创口出血1例,再次全麻止血;短期进食返呛23例(23.5%).结论 重视OSAHS患者术前检查并对症治疗,以减少术中、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全麻患者应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拔管;严重肥胖、重度OSAHS低血氧饱和度<50%或伴有较重的心血管合并症或同时行鼻部手术者,气管切开术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文连姬;辛丁;苏凯;富东娜;杨景朴;禹桂贤;郑国胜;李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