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杨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下切除,包括术前病情评估,术后随访.结果随访2~7年,2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术前鼻内镜、CT、MRI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Ⅱ、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行传统鼻侧切开.
作者:张朝晖;李志海;蔡志毅;肖学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23例并跟踪2年以上,取得了颇为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曾旭东;何源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EB病毒编码的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ARF1基因与鼻咽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BARF1基因在鼻咽癌、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及慢性鼻咽炎病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BARF1基因在鼻咽癌、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及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4.4%和80%,三者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BARF1基因的相对表达强度中位数为11.87,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为0.07,慢性鼻咽炎组织为0.02.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与头颈部其他恶性肿瘤及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强度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RF1基因在各种组织中存在着普遍的表达,而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着较高的表达强度,提示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细胞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章华;赵素萍;蒋卫红;谢志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临床使用的神经导管,该导管能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且方便局部用药,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成3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组(A组,10只)、改良PLGA导管组(B组,10只),对照组(C组,2只);右侧动眼神经制成4 mm缺损,A、B两组分别用PLGA导管、改良PLGA导管修复,同时局部给予生理盐水模拟给药,并记录修复神经所需时间;C组不修复.术后定期观察瞳孔对光和眼球运动,术后14周观察再生动眼神经的大体情况,并用光镜、电镜观察,测量神经纤维的数目、直径.结果术后14周时,A、B两组分别有6,7只猫动眼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神经连续性恢复,光镜及电镜证实神经再生成功,轴突图像分析显示两组平均轴突直径及轴突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神经功能及连续性无恢复.结论改良PLGA导管和PLGA导管均能有效修复猫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改良PLGA导管操作更简单,制作材料更容易获得,更接近临床应用,方便局部应用药物促进神经再生.
作者:陈伟明;袁贤瑞;刘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0年3月~2003年3月,我科对85例声带良性病变在电视监视纤维喉镜下KTp激光治疗,疗效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翠芬;史保院;张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机制及其体内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基因组电泳法观察NDV感染对Hep-2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影响.运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NDV感染对Hep-2肿瘤细胞内p53及Bcl-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DV感染后其新城疫病毒HN基因在Hep-2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另外,构建C57/BL小鼠荷H22模型,瘤内注射NDV,观察其对实体肿瘤的抑制作用,探讨NDV在动物模型体内所介导的抑瘤作用.结果 NDV可致Hep-2肿瘤细胞的基因组断裂,电泳呈梯状条带.NDV感染能够上调p53的表达,且不影响Bcl-2蛋白的含量.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NDV感染Hep-2肿瘤细胞后可在其表面表达大量新城疫病毒HN蛋白.动物实验结果说明,NDV可抑制实体肿瘤生长.结论 NDV可诱导Hep-2肿瘤细胞凋亡,且不受Bcl-2的影响;能够有效抑制体内实体肿瘤的生长.
作者:管国芳;金春顺;金宁一;米志强;李霄;连海;孙丽丽;文连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72.7%),次全切除3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2例(18.2%),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处理岩斜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该入路明显扩大对中颅窝和上斜坡的显露,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同时累及中颅窝的岩斜区肿瘤的良好途径,掌握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疗效.
作者:陈立华;陈凌;A.Samii;M.Samii;凌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 如若引起鼻腔通气不良和影响鼻窦引流而导致各种症状时,常需手术治疗.自2002年6月以来,我科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218例,术后将自制鼻腔硅胶通气管和Merocel高分子止血棉放置于鼻腔,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文栋;安新山;张志梅;张玲染;单鑫;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中耳腔冷热水刺激对前庭神经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通过向中耳腔灌注冰水(4℃)、热水(44℃)及温水(37℃),以细胞外记录的方式记录前庭神经内侧核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冷热水刺激可引起该前庭神经元的不同变化,其中热水刺激兴奋、冷水刺激抑制的神经元类型多(A型),刺激停止后神经元放电很快恢复.结论冷热水刺激可引起前庭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改变,不同神经元的反应各不相同.
作者:汪绪武;孔维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是常见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术后复发.选择我院1991~2002年86例甲状舌管囊肿和31例甲状舌管瘘管术后复发的共23例病人进行总结,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覃扬达;梁建平;朱习平;司勇锋;尹曼莉;袁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通过局部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经验.方法 6号注射针头抽吸曲安奈德沿耳垂瘢痕疙瘩的边缘组织进针,每一点注射药物0.1~0.2 ml,每15 d注射1次,共注射6~7次,时间3~4个月,若瘢痕已软化松解,即可停止注射治疗,若不理想再追加注射1~2次.结果 19例病人注射3~4次后瘢痕疙瘩开始变软,并逐渐松解,当注射6~7次后瘢痕组织基本松解,但大于2 cm以上的瘢痕疙瘩不易完全松解.结论治疗耳垂瘢痕疙瘩失败的原因,是手术、激光、微波等方法在耳垂部留有新的创面,带来了新的感染机会,给新创口带来了各种抗原,而大于2 cm的瘢痕疙瘩不能完全松解,必须先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瘤体再行注射.本法避免了新的变态反应的发生,并且通过曲安奈德在局部高效的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逐渐松解了原已形成的瘢痕.
作者:张莉;杨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止.方法唇龈沟切口鼻内镜下经鼻中隔蝶窦径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19例,16例微腺瘤施行全切,3例大腺瘤行囊内次全切除并用无水酒精烧灼,全部病人用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3例.7例术前视力损害者6例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病例症状改善,术后除1例视力一过性减退和2例嗅觉一过性减退外,其余病例均无脑脊液漏和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16例肿瘤无复发,3例次全切除者肿瘤生长缓慢.结论鼻内镜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是切除垂体腺瘤的较理想径路,术中囊内烧灼可有效地防止或减缓术后肿瘤复发,术后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可防止相应并发症.
作者:沈志森;姜智南;赵侃;王波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中鼻道黏膜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34例,FESS术后1个月和3个月取其前筛区黏膜标本;以鼻中隔偏曲病人30例(既往无鼻窦炎病史)作为对照,于鼻中隔矫正术中取其钩突黏膜标本;均行光镜观察,IL-2、TNF-α的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糖精试验.结果①光镜观察:FESS术后1个月前筛区黏膜上皮有26例(76%)为鳞-柱交界上皮,8例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术后3个月前筛区黏膜34例基本恢复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②糖精试验:FESS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FESS术后1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TR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ESS术后3个月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ESS术后1个月IL-2、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FESS术后3个月IL-2、TNF-α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鼻内镜术后中鼻道黏膜的恢复包括炎性反应和组织重塑.②术后及时应用糖皮质类固醇对预防复发非常重要.③术后随访应大于3个月或更长.
作者:于睿莉;孙树岩;安立峰;董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底头颈肿瘤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入路、多学科合作、修复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120例的经验.结果良性肿瘤25例手术后效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各种类型恶性肿瘤95例,随诊3年以上者生存率64.6%,无瘤生存46.2%.恶性肿瘤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1%(2/9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6%(26/120).结论术前对颅底病变和手术适应证充分评估,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采取恰当的手术入路,同时相关学科间密切配合,可望进一步提高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跃煌;祁永发;唐平章;徐震刚;郭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病人,女,35岁,因左耳廓无痛性肿块5年,增大2个月,于2003年5月10日入院.病人于5年前因戴耳环的需要,在耳轮上极打孔,3个月后左耳轮出现直径约0.5 cm大小肿块,皮肤稍有红肿,瘙痒.曾在诊所多次口服抗生素,无明显好转.2个月前因肿块明显增大,入院要求手术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可,左耳轮上极见2.5 cm×1.5 cm灰白色肿块.质地偏软,无压痛,表面皮肤挤压颜色无变化,穿刺无液体,耳道通畅,鼓膜标志正常.电测听、声阻抗检查正常.入院后在局麻下进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耳廊软骨膜部分粘连,分离后完整切除肿块,无包膜,质韧,切开肿块为实性,灰白色.病理检查:左耳廓神经纤维瘤.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陈伟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腺样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较大儿童及成人腺样体肥大经鼻行腺样体切除术48例,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干净,无残体存留,鼻咽部结构显示良好,无出血、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0.5~2年,病人症状消失.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病变切除更加彻底,手术疗效明显,并发症少.
作者:胡建道;廖建春;金国荣;吴海如;乐惠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有关颈段气管病变行气管袖状切除的治疗经验.方法介绍1995年1月~2000年12月5例涉及颈部气管病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5例中2例气管原发肿瘤;2例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1例颈部挤压伤气管闭锁.分别采用了颈段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手术.结果 5例病例术后未发生气道狭窄和通气困难.结论颈段气管肿瘤或外源性肿瘤侵犯气管、外伤性气管闭锁,行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是重建和恢复气道好的方法.
作者:邓毅;初亭;唐辉;吴元庆;陈荣荣;马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提出鼻腔结构不良的基本概念.探讨鼻腔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通过对2000~2002年55例鼻腔结构不良的病例分析,介绍各种鼻腔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55例鼻腔结构不良中,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骨性肥大或内移3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骨下垂、下鼻甲内移1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前庭狭窄6例,筛骨垂直板及筛泡过度气化5例,均经鼻窦内镜行鼻腔成形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疗效满意.结论鼻腔结构不良应引起临床的充分重视.只有通过鼻内镜行鼻腔成形手术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况光仪;谭业农;易惠民;黎君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从1999年7月~2004年7月共收治7例非喉源性疾病行气管切开术后不能拔管者,经鼻内镜检查发现于气管造口上方因肉芽增生致气管狭窄,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肉芽组织后顺利拔管,报道如下.
作者:孙慧如;徐强;吴玉瑛;娄卫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以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海绵窦原发肿瘤7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16例,后者包括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回顾其术前CT及MRI特征、手术方法.结果 23例海绵窦区肿瘤经显微手术治疗,全切8例,部分切除15例,效果良好,无死亡.结论海绵窦区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难题,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官明;陈锐;刘亮;陈礼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