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忠;吴平;郑明秀
儿童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好发部位多为鼻中隔前下方黎氏区,经前鼻镜鼻腔处理通常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对于出血部位靠近鼻腔后部的病人,由于不易看清出血部位难以行针对性治疗,虽经多次填塞后仍会有顽固性鼻出血.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使用耳内镜检查治疗不能用鼻内镜插入的儿童顽固鼻出血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光辉;牟虹;梁传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21例采用经典的翼点入路,4例经眶上翼点入路.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4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1例病人术后5例明显好转,4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6年,全切的肿瘤未见复发,近全切和部分切除的肿瘤3例肿瘤无变化,6例肿瘤增大.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效果好,肿瘤是否全切,取决于肿瘤的大小、质地、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手术治疗应在保护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大限度的切除肿瘤.
作者:刘猛;刘玉光;王云彦;王磊;吴承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5年5月~2002年4月我科采用常规鼻侧切开,术中联合鼻内镜术处理贴近颅底的鼻及鼻窦肿瘤6例,明显减少了手术创伤,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志毅;司马国旗;殷鹏;盛成;张亚军;魏国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Foley管系用于体腔引流(如膀胱引流等)的一种特制导管.它的导入端处有一富弹性的隐形气囊,按所需大小向其充气后,可将Foley管导入端处的隐形气囊充盈成球形气囊.此设计原为防止导管脱出体腔而起内固定之用,根据这一特性,笔者于2001年2月~2002年10月,用Foley管取出儿童食道异物4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白忠;吴平;郑明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方法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所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取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出与喉癌发生密切相关的12种蛋白质.其中有10种蛋白质在喉癌组织中特异表达,分别是Angiopietin-2, sprouty homologues, Inhibitor of apoptosis-like protein 2 (ILP-2),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 Wnt-3a protein,癌基因Transforming protein N-Ras、P21以及c-Met等.connexin 31.1,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两种蛋白质在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特异表达.结论本研究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总蛋白质,首次建立了重复性较强的喉癌及喉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组表达图谱,且两者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的癌变、细胞间的信号传导、肿瘤血管生成,这对研究喉癌的癌变机制,寻找与喉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相当重要.
作者:张红茹;肖健云;赵素萍;唐瑶云;李萃;冯雪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40例变应性鼻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施以微波选择性多点热凝治疗,对照组72例服用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治疗.结果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5.59%和93.06%(P>0.05),远期有效率为83.68%和41.30%(P<0.01).结论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平;李灼伟;匡嘉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同种异体的软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吸收材料PLA作为支架,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形成的新生软骨组织修复动物气管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出生3~5 d的新西兰大白兔乳兔四肢关节软骨组织酶解,分离出软骨细胞,接种到PLA可吸收支架上,移植到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背部皮下,7周后形成新生软骨组织修复实验动物颈部气管前壁约10 mm×10 mm大小的缺损,术后观察8周,组织标本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软骨细胞-PLA复合物在同种异体的动物体内形成新生组织,经组织学染色,证实为软骨组织.新生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动物气管壁缺损后8周,气管管腔通畅,无狭窄;组织学染色证实修复处软骨组织生长良好,无坏死?p吸收.结论同种异体幼年动物的软骨细胞-PLA复合物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形成的组织工程软骨可以作为气管壁缺损的修复材料.
作者:吕威;张连山;蔡哲;周童亮;李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鳃裂囊肿临床上多位于颈部,位于会厌极为罕见.我科收治会厌鳃裂囊肿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刚;吴玮;杨慧;王鸿南;丁瑞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常易并发顽固性鼻出血,治疗上较为棘手,临床报道不多.现将我科10多年来遇到2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兆生;祁绿苹;陈瑞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气管异物与食管异物均是耳鼻咽喉科急症.由于解剖上气管与食道关系密切,临床上常有在急诊抢救中出现误诊.现将我科2001年~2003年所发生的2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定强;梁传余;唐玥玓;王力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眶底骨折,常伴有眶内软组织下陷和复视,当有眼眶附近颜面骨骨折、眶缘骨折、眶底粉碎性骨折时称为非单纯性爆裂性骨折.因骨折累及多个部位甚至颅底,早期治疗不当或贻误治疗时机,易造成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我科1993年10月~2001年12月,对收治的8例病人进行诊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吕建刚;梁巧瑾;刘建国;王惠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细胞因子已成为研究鼻息肉病因的主导方向.本文就白细胞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分子的特点及在鼻息肉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所述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晓峰;康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于1998年7月~2003年7月在鼻内镜下经鼻腔泪囊切开术,治疗16例(18眼)慢性泪囊炎病人,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纪军;庞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呼吸道异物的诊治水平,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980年1月~2000年1月20年内确诊的喉、气管及支气管异物7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呼吸道异物的发生率为5.8%,前、后10年比较无明显差异;男比女为2∶1,年龄2个月至74岁,小儿占97.2%,其中3岁以下占73.2%;异物种类以花生类多,占36.7%,异物存留时间5小时至6个月,1周以内占86.5%;92.4%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前、后10年1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4.5%和92.9%,气管切开率分别为30.6%和6.9%.死亡10例,其中术中1例、术后7例和麻醉所致2例,6例证实有异物,4例未发现异物.结论①呼吸道异物的发生率无明显减少趋势.②全麻下硬管支气管镜检是目前呼吸道异物取出的主要方法,合适的麻醉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③短期内多次手术是产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④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心肺功能监护对于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运凯;蔡霞红;谢鼎华;杨新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改良乳突根治术与经典的乳突根治术相比,术中尽量保存残留鼓膜及听骨链,保持和改进听力,尽量获得一期干耳.现将我科1997年1月~2002年2月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的85例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邓晓奕;徐开伦;邓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面肌肌电图与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探讨可以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面肌肌电图的定量指标.方法对32例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测定面神经脑干端与内听道端刺激阈值,计算其比值,并对比值与术后的面神经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9例于面神经的脑干端和内听道端刺激后均引出动作电位,脑干端的刺激阈值为(3.64±5.80) mA(0.5~31.50 mA),内听道端刺激阈值为(3.00±5.11) mA(0.4~28.00 mA),脑干端刺激阈值与内听道端刺激阈值的比值为:1.24±0.16(1.00~1.60);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脑干端刺激阈值与内听道端刺激阈值与术后1 d、3 d、1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面神经功能无相关性(P>0.05),而脑干端刺激阈值与内听道端刺激阈值的比值与术后6个月和1年的面神经功能呈正相关(r=0.521,P=0.018;r=0.614,P=0.004).结论面肌EMG术中监护可以帮助术者早期辨认和确定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的走行方向,肿瘤切除后确认面神经结构是否完整,脑干端刺激阈值与内听道端刺激阈值的比值可以预测面神经功能的预后.
作者:潘亚文;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刘尚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治疗方法甚多,效果大多不理想.近年来,我科采取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胜国;周本忠;崔尚贤;汪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科自2001年3月~2003年7月用石膏固定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8例,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红胤;黎可华;彭增龙;林湘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人,女,64岁.因声嘶气促,咽喉异物感2个月,于2003年6月4日入院,专科检查见双侧声带稍充血、光滑、动度好,右声门下可见肉红色新生物,表面欠光滑,不活动,声门下区稍狭窄,右室带稍充血,喉室黏膜光滑.颈部CT扫描显示右侧声门下区有占位性病变,并累及右侧声带、食道入口平面、气管后壁及杓状软骨.颈部X片示右声门下区新生物.术前查血常规、胸片、蛋白电泳正常,尿中Bence蛋白测定阴性.
作者:杜泽秀;杨红;徐仲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体会.方法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对84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筛窦、蝶窦开放,额窦、上颌窦窦口扩大等修正性手术治疗.结果治愈51例,好转17例,无效16例.治愈率为60.7%,有效率为80.9%,无效率为19.1%.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选择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安全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术式、实施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构变异、出血、鼻息肉病等因素是手术失败的原因.
作者:罗志强;彭华;张先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