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淼
目的:对阿奇霉素分散片进行制备。方法将崩解的时间作为指标,对不同类型崩解剂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式对佳处方予以研究和确认,同时还和普通药片开展了体外溶出度进行全面的比较。结果崩解剂采用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效果好,佳处方在崩解时所消耗的时间是92.1s,溶出的速度要比普通药片大很多,其在崩解的时间、分散的均匀度等方面都能达到中国药典的具体要求,同时其在质量稳定性方面也有非常好的表现。结论本文所研究的阿奇霉素分散面片溶出速度较快,质量较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佳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健康教育)和对照组39例(常规教育),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在FPG(空腹血糖)、UA(血尿酸)2hPG(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后,可以使患者在科学的指导下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豆彩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对促进儿童保健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的儿童70例,按照入院检查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观察组儿童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进行保健,对比两种保健服务对促进儿童保健治质量的效果及儿童对保健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总有效率为98%,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儿童的总效率为84%,满意度为80%。两组儿童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对促进儿童保健质量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运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为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实验组焦虑评分为(34.23±9.7),抑郁评分为(31.59±7.4)分,对照组焦虑评分为(65.23±11.7),抑郁评分为(67.59±10.4)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患者经过手术后机体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患者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的情况,因此采取舒适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出现手术不良反应,患者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小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就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5%,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7.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既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林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缬沙坦联合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束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期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硝苯地平缓释胶囊和缬沙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少,还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且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作者:方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BMI值将199例老年人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体重正常组(18≤BMI<24)、体重超重组(24≤BMI<28)、体重肥胖组(MBI≥28),对4组的血脂水平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血脂水平随BMI的增高而升高,4组血脂异常率分别为33.33%、49.38%、60.25%、64.8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BMI与血脂水平存在密切关系,BMI增高易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加大脑血管疾病风险,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运动,改善辖区内老年人血脂水平。
作者:蔡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120”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方法本院在2014年4月~2014年12月对院前急救护理采用常规管理,自2015年1月~2015年9月对院前急救护理通过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提升护理内容,比较护理风险防范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风险防范后的护理差错率为0.2%,较护理风险防范前的2.0%显著降低(p<0.05);护理风险防范后的护理投诉率为0.6%,较护理风险防范前的4.8%显著降低(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应用于基层医疗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娟;向新荣;谈惠丽;董群雁;田文秀;罗绍坤;刘金鑫;王菲;肖梅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肛周脓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取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肛周脓肿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37)和综合组(n=38),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7.8±1.3)明显高于综合组(5.2±0.6)分,平均愈合时间(15.7±3.4)d、平均住院时间(11.3±3.6)d明显长于综合组平均愈合时间(12.1±2.7)d、平均住院时间(8.6±2.4)d,组间比较(P<0.05),常规组肛瘘的发生率为16.2%(68/37),综合组肛瘘的发生率为2.6%(1/38),两组患者肛瘘的发生率比较(x2=4.088,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加冲洗治疗肛周脓肿同时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平均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肛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
作者:路亚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98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所接收,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49)与心理护理(观察组,n=49)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从护理满意度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95%,81.63%,组间差异显著,经X2检验后,证明(P<0.05).从患者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经X2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为了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建议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桂木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抗癫痫中药制剂中抗癫痫西药的成分及其含量情况。方法抽取来我院医治的99例抗癫痫中药制剂服用者(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静脉血中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及苯巴比妥的浓度,观察分析检验结果。结果99例抗癫痫中药制剂服用者经检测发现,血清中均检出l至4种抗癫痫化学药品。丙戊酸钠的平均浓度为(13.36±8.14)μg/m;苯妥英钠的平均浓度为(6.34±2.87)μg/ml;卡马西平的平均浓度为(3.25±2.11)μg/ml;苯巴比妥的平均浓度为(16.75±5.74)μg/ml。结论抗癫痫中药制剂中含有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化学药品,易对癫痫的正规治疗产生影响,临床应警惕对待该类抗癫痫中药制剂。
作者:张桢;陈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室受理的外伤后颅内出血案例36例。基于回顾性方式下,对法医临床鉴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案例,由于外伤所诱发的颅内出血包括32例,非外伤直接所导致的包括4例。通过法医临床鉴定,4例病例与自身疾病存在联系,8例病例表现为轻伤,23例病例表现为重伤,1例病例死亡。结论基于法医临床鉴定作用下,外伤是导致外伤后颅内出血的关键因素,少数病例外伤后颅内出血与其他因素存在联系。在临床鉴定过程中,强化对外伤原因的分析,联合其他因素,为临床学鉴定可靠性提供保障。
作者:董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一共有5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颈椎牵引以及药物治疗,研究组对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JOA颈椎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JOA颈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颈椎各项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彦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的临床观察,为提高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的处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胃管插管法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进胃管插管法处理,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插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观察组患者插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量显著增加,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改进胃管插管法应用于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李和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诊断宫内外早早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对门诊停经86例停经40d余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她们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宫内壁的厚度、宫内囊样液区的位置和血流动力参数,对宫内孕患者和宫外孕患者的终妊娠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腹超检测,观察与阴超的对比检测率。结果70例患者的终妊娠结果中有宫内早早孕组中有67例(95%)的囊样液区偏向宫腔一侧,65例(92.8%)患者囊样液区内壁厚度均匀增加(1.5--3.5),66例(94.2%)患者的血流动力参数>0.5;16例患者的终妊娠结果是宫外孕组中的14例(87.5%)的囊样液区位于宫腔中间位置,宫内壁薄为<2mm,10例(62.5%)患者血流动力参数>0.5。结论经过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内外早早孕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阴超比腹超的检测率高,可以被大力的推广运用。
作者:李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7月开始本院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围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椎旁肌入路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随访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良好愈合,未发生椎体高度进行性丢失,无骨水泥的移位,两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结合椎旁肌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椎体成形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作者:葛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的风险因素,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磁共振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磁共振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影像表现,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诊断对于包块型孕囊的诊断效果比经阴道超声检查更好,能够准确判断局部瘢痕浸润;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于囊性孕囊诊断效果比磁共振诊断更好,能够准确区分卵黄囊结构和胚芽结构和判断胚胎存活。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当中,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采用磁共振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的有效率和准确性,可作为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辅助办法,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李登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甲减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按要求选取82例甲减病人,其来院治疗时间2013年9月-2015年9月,等分82例病人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有41人,两组均按照常规护理流程与需求进行护理,而研究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甲减病人所存在的抑郁情绪,经其心理状态的评估施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抑郁情绪评分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与护理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抑郁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甲减病人施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林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0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急救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行院前急救措施,另选同期未行院前急救,直接入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急救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与对照组患者的40.0%相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预后结果(院内死亡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院前并发症发生率与院内死亡率,患者预后较好,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分别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特征: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痰菌阳性等临床表现进展更深,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抗结核治疗效果:观察组中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其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血糖控制尚可和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其疗效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而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岳淼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