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

高琴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产科,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妇产科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每组100例,实验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实施护理。结果:两组产妇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等方面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临床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并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佳护理服务。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析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卒中偏瘫病患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他们分别接受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和常规疗法,比较其肢关节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相应治疗,观察组病患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的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且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患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晓;靳菲菲;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84例,并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92例,对分别应用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的临床价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血采集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末梢血采集,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老年心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极高死亡率,因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且心血管疾病患病时间较长,病症的反复发作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使得患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这对患者的后期康复十分不利。为避免这一现象,本文将早期康复护理作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现将详细医学报告如下。

    作者:王生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41例眼科住院患者合并全身急危重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合并全身性急危重症的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预防。方法对2013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925例眼科疾患患者中发生全身性急危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2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全身性急危重症41例(2.1%)。其中高血压危象13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3例,呛咳窒息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尿潴留4例,药物过敏休克1例,均经及时诊断及治疗,病情好转或眼科病情稳定后转科继续治疗,追踪未有死亡病例。结论眼科住院患者中高龄比例增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急危重症,应重视全面评估病情,提前预防,保障治疗顺利。

    作者:肖华;田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的实践尝试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模式,而本文主要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相关护理人员三个角度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锁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析酶制剂在全麦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提高全麦食品的食用品质及稳定性是其市场推广的关键所在。食品工业常用的酶制剂有葡萄糖氧化酶、漆酶、脂肪氧化酶、脂肪酶、真菌α-淀粉酶和木聚糖酶等,在全麦食品的品质改良,色泽提升、组织结构改善等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帮助和市场。

    作者:曾吉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冷库的性能验证试验

    目的:确认冷库在运行一年后,各项性能依然符合预定的可接受标准和满足药品储存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方法:设置制冷机组停机温度5℃,温度回差2℃,考察89小时内冷库的温湿度,以确认冷库制冷机组的性能;通过开门试验和断电试验考察开门或断电的情况冷库维持温湿度在规定范围内的能力,为实际操作提供依据。结果:89小时内冷库的温度均在2~8℃,开门21min温度超过8℃,断电后能保温122min。结论:制冷机组停机温度5℃,温度回差2℃时冷库温度能保持在2~8℃,开门作业时间不能超过20min,断电超过2h时应启动应急措施。

    作者:方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针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漏病者使用彩超引导置管进行治疗的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92名ERCP术后胆漏症状的病者。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常规对照组仅使用普通手术治疗,而实验观察组则采取普通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彩超引导置管的方式。术后对两组病者的康复效率、住院时长、胆漏愈合时长、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观察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并且发生再次手术的比率也显著比常规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利用彩超引导下置管治疗ERCP术后胆漏具有术后康复速度快、创口小、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婷婷;何燕;冯国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早期的50患者作为观察A组,及20例非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5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超声诊断、超声血流图特征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构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A组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84.0%,漏诊率16.0%。构成为非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B组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5.0%,漏诊率15.0%。构成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对照组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82.0%,漏诊率18.0%。各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面,观察A组、观察B组的超声图像显示边缘不规则、内部微小钙化以及血流阻力RI>0.7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B组的超声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诊断率,值得应用。

    作者:贺曼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划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防范组自2015年1月实施防范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调查显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中锐器损伤所占比重高于其他损伤,差异显著;防范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经防范性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不良事件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唐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出现的误差因素并分析其应对策略。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接收并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50例,将抽取的350例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制作成标本后进行检测,并对血液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判断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因素,并针对存在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抽取的350例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中出现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受检者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不合理、血液保存不当和血液送检时间超时,以及受检者自身因素与血压抗凝剂浓度不合格等因素。结论:要想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就需要从根本入手,加强受检者对血常规检查的意识,让医护人员与患者都认识到血液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规范检验和采集操作,并强化血液常规检验意识,保证抗凝剂的浓度合格,确保血液送检时间等,从而提高血液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钟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卡托普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实践和推广。

    作者:胡功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理念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理念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160例小儿内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家属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家属对护理满意率研究组也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不仅可以改善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龚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对腰椎间盘病变术后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对腰椎间盘病变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病变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上联合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护理有利于降低腰椎间盘病变术后便秘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梁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状腺癌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技术在甲状腺癌术后引流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1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癌变部位后进行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引流管引流法,实验组采用负压引流法,引流过程中记录前三天的引流量,结束之后记录拔管时间,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前三天引流量和拔管时间两个指标对比中,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引流彻底且迅速。在并发症的对比中,各个类型的并发症P值均小于0.05认为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6%,对照组为16%。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在甲状腺癌术后引流中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黄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子宫切除术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气管切开手术后并发症防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396例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对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396例患者进行分析,有6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2例为切口出血,6例为呼吸道内出血,6例为皮下气肿,20例为切口感染,6例为呼吸道感染,4例为套管反流食物,2例为气管食管瘘,4例为气管皮肤窦道形成,4例为拔管后气管狭窄及呼吸困难,2例为气管固定带压伤。根据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有6例患者带套管出院。结论: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可能引起并发症出现,临床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护理操作执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发症存在,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是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方法。

    作者:徐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与临床效果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用药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脑梗塞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作者:吴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颔面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口腔颔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53例患者中共有36例(67.92%)痊愈,观察组53例患者中共有50例(94.34%)痊愈,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颔面外科护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罗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对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入住我院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肠梗阻导管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后,其组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越于对照组,从实验组患者自主排气、排便、病情康复时间以及胃肠减量等临床表现和数据来看,实验组治疗方式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单纯性用肠梗阻导管要好,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辛国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