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冷库的性能验证试验

方璐

关键词:冷库, 定期验证, 性能确认证, 开门试验, 断电试验
摘要:目的:确认冷库在运行一年后,各项性能依然符合预定的可接受标准和满足药品储存的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方法:设置制冷机组停机温度5℃,温度回差2℃,考察89小时内冷库的温湿度,以确认冷库制冷机组的性能;通过开门试验和断电试验考察开门或断电的情况冷库维持温湿度在规定范围内的能力,为实际操作提供依据。结果:89小时内冷库的温度均在2~8℃,开门21min温度超过8℃,断电后能保温122min。结论:制冷机组停机温度5℃,温度回差2℃时冷库温度能保持在2~8℃,开门作业时间不能超过20min,断电超过2h时应启动应急措施。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1压疮压疮(pressure sores)又称压力性损伤,是位于骨隆突处,由医疗或其他器械导致的皮肤和/或软组织局部损伤。一般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有疼痛感。损伤是由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货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软组织对压力或剪切力的耐受性可能会受到微环境、营养、关注、合并症以及软组织情况的影响。

    作者:宫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划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防范组自2015年1月实施防范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调查显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中锐器损伤所占比重高于其他损伤,差异显著;防范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经防范性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不良事件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唐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随着人口的持续扩增,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以管理服务理念来基础,围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的提高这一目标,积极完善计划生育的服务体系,确保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发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主要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以人为本理念为依据,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综合服务、科学管理、宣传教育这三者,以此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服务领域的拓宽,满足群众的实际服务需求。本文就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试探性提出几点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作者:任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应用与疗效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与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相对传统固定方式而言,其固定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期愈合与功能恢复,是当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全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此为临床研究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9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患者分别实施增强扫描、MRI平扫及CT平扫,对比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病变均深入至鞍内,且具有较小的鞍内部分,鞍旁部分较大;鞍旁病变前后径(4.7±0.4)mm,病变横径(6.1±0.3)mm,上下径(4.9±0.5)mm;所选取19例患者经CT平扫,终结果可知,患者病灶均没有出现钙化、衰变、出血及坏死的状况,呈现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1WI扫描以脑灰质信号较多,T2WI扫描表现出极高的信号。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垂体瘤和脑膜瘤相似性较高,通过与增强扫描及MRI平扫结果相结合,可有效定性鉴别患者实际病灶,乃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又准确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晓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iRNA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重要原因,新生血管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新生血管因子的作用进行调控,有可能成为治疗DR的靶点。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非编码的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近年发现miRNAs与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miRNAs的功能以及未来作为治疗的可能手段的前景作为综述。

    作者:巫灵鲜;蒋玲;张家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探讨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预防手术室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间接受消化道手术患者3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及感染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恢复17例,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切口感染情况,恢复效果明显。对照组患者切口恢复13例,有4例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感染。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具有明显的治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医院后勤队伍建设

    随医疗事业建设发展,体系化、职能化方面的不断优化对相关职能体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后勤系统作为医院的辅助体系对医疗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以及保证整个医院正常运转起到明确有效的支持作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

    目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方法:本文选取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年龄段划分两组,对照组年龄低于60岁,治疗组年龄不低于60岁,两组开展心电图动态检测过程,对其相关指标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开展相应的诊断治疗过程后,治疗组患者年龄不低于60周岁,其中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单纯室性早搏、复杂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六项指标大小分别是8.00%、8.00%、16.00%、8.00%、16.00%以及16.00%,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两项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一旦没有及时实施治疗过程,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中心律失常救治不及时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施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总结护理工作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所在医院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开展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选取同期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锡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d VAS评分(3.24±0.73)、术后3d VAS评分(2.89±0.82)低于对照组(6.25±1.14,5.63±1.2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低于对照组(36.84%)(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94.52±3.23)高于对照组(81.45±4.2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52±2.48d)少于对照组(20.45±2.35d),住院费用(19535.42±385.53元)低于对照组(24256.22±425.32元)(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8.95%)(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边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影响

    目的:探究手术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设为观察组,每组各40例病患。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心里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焦虑评分等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调整生理、心里状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HD)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HP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D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甲状旁腺激素降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浦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葡萄糖酸锌中的葡萄糖含量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色谱柱进行检测,色谱柱的规格为250mm ×4.6mm,5μm,选择0.05mol·L-1的流动相,主要的液体有磷酸二氢钾溶液,将磷酸的ph值进行调节,ph=2.5,保持柱温在25℃的环境中,流速为每分钟0.6ml,测得检测波的长度为210mm。结果:通过上述的检测可以发现当葡萄糖酸锌处在浓度范围为0.078至0.234mg·ml-1的环境时,线性关系的表现良好。对葡萄糖酸锌的加样回收率进行检测结果是98.07%,并且RSD的结果是0.82%。结论: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葡萄糖酸锌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将其应用在控制口服液的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金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中论人性化护理的运用价值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论人性化护理的运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名,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型、年龄和性别差异不大,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为人性化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并遵医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预后,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十分显著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许勋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性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系统回顾对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科学的护理指导有效控制了26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好转率、降低病死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关乎居民健康,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平稳运行。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对于提升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董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计划研究进展

    本研究的目的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如何建立脑卒中患者出院计划护理方案,进而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再次返院率。综述结果发现脑中患者出院计划实施的延续护理方案,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二次卒中率;较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出院后生存质量;同时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出院指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作者:吴汝芳;黄海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妇产科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每组100例,实验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实施护理。结果:两组产妇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等方面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临床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并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佳护理服务。

    作者:高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工流产综合征相关因素的预防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流产综合征相关因素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收取我院90例人工流产患者,分析人工流产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并将人工流产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人工流产综合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有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润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