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华;施玉兰;姚小梅;黄细君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d VAS评分(3.24±0.73)、术后3d VAS评分(2.89±0.82)低于对照组(6.25±1.14,5.63±1.2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低于对照组(36.84%)(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94.52±3.23)高于对照组(81.45±4.2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52±2.48d)少于对照组(20.45±2.35d),住院费用(19535.42±385.53元)低于对照组(24256.22±425.32元)(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8.95%)(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边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生产的孕妇中出现产后出血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7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取子宫内纱布填塞法。对2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4.10%,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且相对比较安全,在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忻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学习《护理学基础》的110例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学号单双号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应用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组教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期末成绩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护理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肖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恢复情况。结果:随访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满意疗效。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江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手术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设为观察组,每组各40例病患。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心里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焦虑评分等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调整生理、心里状态,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从医药管理部门的工作中可以看出,药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西药药房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储存、零售以及药效等因素。如果药房管理工作不到位,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药品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西药库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旨在给相关的西药药品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王彩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总结了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体位及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用氧护理、能量供给护理及康复干预等。认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关乎居民健康,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平稳运行。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对于提升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董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给予系统性的围术期护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很成功,术后恢复良好,仅3例出现并发症,均在术后2~3周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仅1例患者有轻微跛行。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鲁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妇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现状分析,旨在探寻解决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及方法,以提高妇科护理质量。方法:以某省级医院妇科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16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8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安全对策,比较两组数据。结果:试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护理安全隐患研究,实行护理安全对策,能够提高妇科护理质量,减少妇科安全隐患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淼;李晶;崔琤;张曼玉;吕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技术在甲状腺癌术后引流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1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癌变部位后进行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引流管引流法,实验组采用负压引流法,引流过程中记录前三天的引流量,结束之后记录拔管时间,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前三天引流量和拔管时间两个指标对比中,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引流彻底且迅速。在并发症的对比中,各个类型的并发症P值均小于0.05认为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6%,对照组为16%。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在甲状腺癌术后引流中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黄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与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相对传统固定方式而言,其固定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期愈合与功能恢复,是当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全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进行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具有反复性特点,患者经常咳痰,较为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全身出现喘憋的现象。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护理研究已经深入开展中,并且形成较为常规的试验。特别是针对较为特殊护理容易被人遗忘,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强化对慢阻肺患者易于忽视的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争取慢阻肺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黄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患者自然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肌受损后心肌组织中多条信号调节途径被激活,导致心肌重构,Rho激酶通过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法舒地尔是早发现的小分子Rho激酶抑制剂,可拮抗多种物质诱导的血管收缩,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心衰,纠正心律失常。本研究旨在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老年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200例老年心衰患者,年龄60~80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静脉点滴,每次60mg,每日1次,应用疗程为10天。在3个月后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LVPWT)。治疗前后测定血NT-proBNP。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比(59.83±12.75)mm,P<0.05;(10.76±1.23)mm比(12.55±1.87)mm,P<0.05;(10.01±1.22)mm比(12.33±1.64)mm,P<0.05;(996.78±234.68)比1998.92±314.25,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52.68±10.12)%比(45.36±11.64)%, P<0.05。
作者:姚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0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肾衰竭患者60例,均行行血液透析,分为2组,入院后给予实现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护理,分析两组生活质量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相应期刊论文、专著及网络文献,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情分析、护理等信息。结果:分析、总结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结论:结合目前的文献方法,在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护理方面,可通过心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术前术后等护理措施,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唐小玲;曾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划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防范组自2015年1月实施防范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调查显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中锐器损伤所占比重高于其他损伤,差异显著;防范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经防范性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不良事件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唐钟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进行精准测定。方法:在(200mm×4.6nm,5μm)标准色谱柱条件下,以乙腈-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作为流动相,其比例为60:40:1,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实验研究显示,马来酸氯苯那敏进样质量浓度现行范围在6.37-42.50μg/mL之间,其测定条件为r=0.9995,n=5。此种实验条件下的RSD值为1.19%(n=9),测定可知平均回收率为100.18%。结论: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过程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精准测定,测定方式简便、高效,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院内肺炎儿童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探讨C反应蛋白在儿童肺炎中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择儿童肺炎患者60例,其中细菌性肺炎患者2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20例,病毒感染肺炎患者20例,另外选择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检测患者的血清CRP,比较各组血清CRP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肺炎组阳性率和CRP水平明显更高;与病毒感染组对比,支原体感染肺炎组和细菌性感染肺炎组阳性率和CRP水平明显更高;与细菌性感染肺炎组对比,支原体感染肺炎组阳性率和CRP水平明显更低。上述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能够准确地反应儿童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病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进行身体约束的74例清醒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ICU进行身体约束的清醒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同时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戴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