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干预

吴玉英

关键词: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护理干预
摘要:总结了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体位及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用氧护理、能量供给护理及康复干预等。认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治愈率。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腰麻技术与传统腰麻技术在肛门手术中的运用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腰麻(MAS)技术(25G笔尖式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传统腰麻技术在肛门手术麻醉后穿刺点痛、头痛等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别,观察微创腰麻技术用于临床的优越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择期行肛门手术患者60例,ASA I-II级,年龄20-65岁,性别不限,体重45-90kg.随机分成微创腰麻组(A组)和传统腰麻组(B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呼吸(RR)、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外周静脉通道,持续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常规鼻导管持续吸氧。取坐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选择L3-4单点法穿刺,两组均给予0.5%布比卡因7-12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A组用腰硬联合包(一次性)中的25G笔尖式腰麻穿刺针直接进行微创腰麻穿刺(不使用针内针技术),手持针尖近端快速突破皮肤,缓慢进针,如遇骨质,退至皮下重新调整方向进行穿刺,B组用传统的腰麻包(一次性)中的腰穿针(22G)进行腰麻穿刺。观察和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肌松效果及穿刺点痛、术后头痛、腰背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过程、创伤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穿刺点疼痛、腰背痛、头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 <0.05),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均缩短。结论:微创腰麻技术操作简单、起效迅速、微创实用、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特别适用于2h以下的肛门手术、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及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王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取胎时间对脐动脉血血气及Apgar 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取胎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血血气及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剖宫产手术出生的318名足月单胎新生儿,记录其取胎时间、Apgar 评分并采集脐动血做血气分析及乳酸检查,分析取胎时间对脐动脉血气及评定新生儿 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318例新生儿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窒息组有3例,取胎时间为(138.00±2.00)s;轻度窒息组有12例,取胎时间为(106.0±15.70)s。二组取胎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取胎时间的延长,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及Apgar评分逐渐变差,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学习《护理学基础》的110例学生为对象,根据学生学号单双号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应用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组教学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期末成绩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护理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肖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应用与疗效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与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相对传统固定方式而言,其固定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期愈合与功能恢复,是当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全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水肿辨证治疗药膳应用的体会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甚至腹背全身浮肿的一类病症,西医通常使用利尿剂对症治疗,但在水肿急性期及慢性水肿病情迁延难愈时疗效常不尽人意,此时应用中医辨证施药配以药膳治疗常可获得较好疗效。我们从水肿的中医病理机制出发,归纳水肿常见的中医证型,辨证施药施膳,在临床应用时,常可收获不错的疗效。此外,药膳治疗水肿还应辨清患者体质之不同,时时固护脾胃,并依据水瘀互结特性予以药膳,以及使用固护卫表药膳预防水肿复发,还需注意避免大量或长期服用某一类药膳等,方可达到药膳治疗水肿的疗效。

    作者:成秀芳;金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4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可累积大脑白质、脊髓、脑干、小脑和视神经等处。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病灶部位及时间上的多发性,反复性。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有感觉障碍,视觉障碍,平衡障碍减退等等,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了48例多发性硬化,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卫有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备孕妇女需要知道的这些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备孕妇女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容易出现各种口腔疾病,这些口腔疾病会的备孕妇女的健康以及怀孕后胎儿的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对于备孕妇女是相当重要的。文中就备孕妇女所需要指导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进行介绍。

    作者:涂敏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接收的40例阿尔兹海默症患者,针对性吞咽功能障碍问题做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变化。结果:在洼田氏饮水试验护理前后等级评估上,护理后等级降低趋势较为明显,护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与血清总蛋白等营养指标上,护理后显著要高于护理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防控改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王海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认知护理方法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认知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甲状腺瘤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应用认知护理方法,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接受认知护理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珍珍;靳菲菲;毋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妇产科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每组100例,实验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实施护理。结果:两组产妇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等方面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临床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并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佳护理服务。

    作者:高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确诊收治的4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37例患者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行胆囊造瘘,其余2例患者均为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损伤小、恢复快、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试论改善氨苄西林钠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目的:对氨苄西林钠再生产工艺上的提升,回收率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在技术革新下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方法:通过加入稳定剂异丙醇可以对成盐过程中的碱浓度进行控制。在投料的配比上需要通过加碱速度与时间上的配比来进行控制。结果:通过实验对比,该方法比在原有的制取工艺上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更高,且收率高,生产上的周期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新的生产工艺是在原有生产工艺技术上的改进与进步,采用溶媒结晶法生产的氨苄西林钠相对于其他方法所含有的杂质量低,稳定性高,其中稳定性与水分活度的关系密切。这种方法下生产出的氨苄西林钠质量水平在全国内位居第一。

    作者:陈延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昏迷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症状及病历确诊耗时明显短于辅助检查确诊耗时,治愈率明显高于辅助检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54例(54.00%)脑出血、36例(36.00%)梗塞面积加重、10例(10.00%)糖尿病者,其中以脑出血发病率较高,与其他疾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能为抢救患者争取有利时间,同时配合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恶化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永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出院后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出院后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连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41.55?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2.49?6.54)分,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理能力评分为(5.24?1.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36)分,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影响较大,能够极大的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能力与自理能力。

    作者:陈波;谢生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鼻饲法及护理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为不能进食者通过胃管供给流质饮食,以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胃管的选择、胃管插入的长度、胃管的留置时间、鼻饲液的灌注方法、昏迷患者插管技术的改进、鼻饲患者的预见性护理、鼻饲液的保温和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人体食管长度约有25cm,咽喉部长度约15-16cm,总长度45cm。胃管有3个侧孔,从顶端至第三个侧孔的距离为10cm。

    作者:韩夏;韩倩倩;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计划研究进展

    本研究的目的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如何建立脑卒中患者出院计划护理方案,进而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再次返院率。综述结果发现脑中患者出院计划实施的延续护理方案,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二次卒中率;较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出院后生存质量;同时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出院指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作者:吴汝芳;黄海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基层护士长如何做好临床管理

    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病房护士长,通过十余年的管理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只靠一股向前冲的勇气和努力,提高各项考核成绩,是很难真正把一个护理队伍管理到位,迅速提高护理质量的。必须要有一套科学而实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技巧,现就护士长的管理策略与大家分享。

    作者:何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3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给予系统性的围术期护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很成功,术后恢复良好,仅3例出现并发症,均在术后2~3周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仅1例患者有轻微跛行。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鲁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摆放及护理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摆放及护理,强调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在脊柱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42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体位的摆放及护理。结果482例患者俯卧位脊柱手术体位均达到施术者的要求,躯干皮肤压红痕迹20例,颜面部受压肿胀12例,男性生殖器受压肿胀3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6例,非颈椎手术患者术后颈部疼痛、上肢麻木8例。结论脊柱后路手术中体位摆放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海莲;邹帆;干佳琪;钱晓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深入分析和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110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放射性食管炎,有4例患者出现了放射线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放射性食管炎,有7例患者出现了放射线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39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该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3例,满意25例,不满意7例,该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7.2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