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张洁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食管癌放射治疗,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110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放射性食管炎,有4例患者出现了放射线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放射性食管炎,有7例患者出现了放射线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39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该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3例,满意25例,不满意7例,该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87.2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鼻中隔血管瘤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中隔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11例鼻中隔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鼻内窥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血管瘤,术后观察疗效。结果手术均一次性切除鼻中隔血管瘤,术中出血少,平均约5ml,不另行鼻腔填塞,术后无出血,15天—30天创面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治疗鼻中隔血管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风险低,患者出血少、痛苦小等优势,是治疗鼻中隔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晶晶;倪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子宫切除术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2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五圆”食疗药膳的配伍机理及制作关键

    “五圆”是由红枣、荔枝、桂圆、莲子、枸杞五种药食兼备的原料组合,在中医学“寓食于药”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了解“五圆”的来源、属性及科学的配伍机制,掌握“五圆”食疗药膳的制作特点。“五圆”配伍符合食疗药膳的安全、疗效、食用、普及的四个特征,在实践中可以加大推广力度。

    作者:彭军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理念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理念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160例小儿内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家属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家属对护理满意率研究组也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理念不仅可以改善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龚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析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病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来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卒中偏瘫病患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他们分别接受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和常规疗法,比较其肢关节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相应治疗,观察组病患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的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患,且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训练疗法在脑卒中偏瘫病患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晓晓;靳菲菲;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身体约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进行身体约束的74例清醒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ICU进行身体约束的清醒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同时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戴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性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系统回顾对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科学的护理指导有效控制了26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结论:通过合理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好转率、降低病死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瓷贴面粘结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着重地探讨了粘结剂对瓷贴面的效果,为修复医务人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法: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修复科接治的24例前牙瓷贴面的患者,对其修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月及2年的随访。结果:3个月修复体脱落0例,占0%,6个月修复体脱落2例,占8.3%,一年修复体脱落4例,占19.7%,二年修复体脱落率7例,占29.2%。结论:瓷贴面口腔美学的修复技术,其粘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粘结是成功修复的基础。

    作者:徐玮;马慧;王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疗机构药师干预促进合理用药管理的系统评价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药师干预对于促进合理用药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我院相关资料,统计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与达到的实际效果。结果:药师干预逐年增长,其干预的具体内容则随国家相关法规的颁布、政策调整、管理工作的安排等方面发生变化。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中,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而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药师干预是规范药物合理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罗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于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研究,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CT表现、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后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患者全部治愈,并且没有术后并发症产生。手术后患者在第一个月每周以及受术后第二个和第三个月每2周进行以此鼻内镜下换药,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对于部分患者出现鼻内镜观察死角使用纤维鼻咽喉镜对其进行检查,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全身或局部都没有使用抗真菌药物。并通过统计可知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为100%。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手术治疗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对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也很有帮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向阳;张云富;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外科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焦虑特点,总结焦虑患者家属的护理对策。方法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35例胸外科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对比性别、不同年龄、学历水平、与患者关系家属的焦虑程度。结果患者SAS评分,22.5~81.2,平均SAS评分(58.4±6.3),与中国常模水平(29.7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例(70.4%)家属SAS评分高于50分,轻度焦虑53例(55.8%),中度焦虑25例(26.3%),中度焦虑17例(17.9%)。患者技术的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与焦虑程度关系密切,女性患者、年龄少年及中老年、低学历水平家属的SAS评分更高。家属与患者的是否为配偶关系与焦虑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胸外科术后患者家属存在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焦虑水平有其性别、年龄及教育水平有关;应做好心理护理、针对性护理、药物护理等措预防和减轻焦虑。

    作者:王传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眼睛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多,眼科疾病也越来越频繁。为此,眼视光技术逐渐得到重视,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是通过眼科学、视光学等学科的学习,实现人眼健康的维护。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在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行业的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陈雪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分析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对策

    目的:是为了了解各行业职业卫生状况,为预防职业病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对不同辖区的规定以及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职业场所的职业病的危害不同并且严重程度不同,需要不断的加强技术革新和职业卫生管理。

    作者:杨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析酶制剂在全麦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提高全麦食品的食用品质及稳定性是其市场推广的关键所在。食品工业常用的酶制剂有葡萄糖氧化酶、漆酶、脂肪氧化酶、脂肪酶、真菌α-淀粉酶和木聚糖酶等,在全麦食品的品质改良,色泽提升、组织结构改善等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帮助和市场。

    作者:曾吉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体检科采血室垃圾分类车的研制与应用

    医院体检科采血人次多、时间相对集中,故开放的采血窗口较多。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采血窗口须配备静脉采血操作相应的垃圾分类装置桶,但由于体检科采血室面积小,使用传统的医疗垃圾分类装置桶存在很多不足,体检科采血室垃圾分类车的研制与应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者:张志英;朱萍英;于小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聘用护士的相关流失原因分析及应对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基层医院聘用护士主要流失原因和有效应对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已经离职的聘用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电话回访,或者是和离职人员进行面谈全面了解护士自身离职原因,分析后调查结果。结果:聘用护士离职的原因主要包括: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缺乏归属感;无法体现个人价值,缺少自我增值机会;所处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比较低;发展前景比较模糊,缺乏文化氛围。讨论:弹性排班,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聘用护士自身归属感;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提高集体荣誉感;对绩效考核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激励机制提高聘用护士待遇;构建医院文化,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等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层医院护士流失量,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质量以及稳定性。

    作者:陈珠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出现的误差因素并分析其应对策略。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接收并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350例,将抽取的350例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制作成标本后进行检测,并对血液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判断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因素,并针对存在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抽取的350例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中出现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受检者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不合理、血液保存不当和血液送检时间超时,以及受检者自身因素与血压抗凝剂浓度不合格等因素。结论:要想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就需要从根本入手,加强受检者对血常规检查的意识,让医护人员与患者都认识到血液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规范检验和采集操作,并强化血液常规检验意识,保证抗凝剂的浓度合格,确保血液送检时间等,从而提高血液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钟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试析西药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在对社会上的医药行业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西药在治疗人们疾病时具有见效快和疗效短等优点,这也从根本上提高了西药在我国社会上的地位。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西药制造厂商对西药自身质量并没有做到合理的控制,这就导致我国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西药在质量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对西药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西药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因此要想保证西药自身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现象,有效保证西药自身质量。

    作者:高艳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2例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总满意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建议推广。

    作者:黄玉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分析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疝气病例,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0.00%;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治疗过程中,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可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儿痛苦,降低复发率,确保其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雪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