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外科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分析及对策

王传会

关键词:胸外科, 术后监护期, 患者家属, 焦虑状况,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焦虑特点,总结焦虑患者家属的护理对策。方法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35例胸外科术后监护期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对比性别、不同年龄、学历水平、与患者关系家属的焦虑程度。结果患者SAS评分,22.5~81.2,平均SAS评分(58.4±6.3),与中国常模水平(29.78±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例(70.4%)家属SAS评分高于50分,轻度焦虑53例(55.8%),中度焦虑25例(26.3%),中度焦虑17例(17.9%)。患者技术的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与焦虑程度关系密切,女性患者、年龄少年及中老年、低学历水平家属的SAS评分更高。家属与患者的是否为配偶关系与焦虑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胸外科术后患者家属存在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焦虑水平有其性别、年龄及教育水平有关;应做好心理护理、针对性护理、药物护理等措预防和减轻焦虑。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选取7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8例,采用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满意度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实施全面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涂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此为临床研究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9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患者分别实施增强扫描、MRI平扫及CT平扫,对比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病变均深入至鞍内,且具有较小的鞍内部分,鞍旁部分较大;鞍旁病变前后径(4.7±0.4)mm,病变横径(6.1±0.3)mm,上下径(4.9±0.5)mm;所选取19例患者经CT平扫,终结果可知,患者病灶均没有出现钙化、衰变、出血及坏死的状况,呈现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1WI扫描以脑灰质信号较多,T2WI扫描表现出极高的信号。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垂体瘤和脑膜瘤相似性较高,通过与增强扫描及MRI平扫结果相结合,可有效定性鉴别患者实际病灶,乃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又准确的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晓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恢复情况。结果:随访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满意疗效。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疾病,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江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OSAHS患者护理要点讨论

    目的:探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相应期刊论文、专著及网络文献,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情分析、护理等信息。结果:分析、总结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结论:结合目前的文献方法,在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护理方面,可通过心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术前术后等护理措施,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唐小玲;曾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早期的50患者作为观察A组,及20例非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5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超声诊断、超声血流图特征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构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A组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84.0%,漏诊率16.0%。构成为非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观察B组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5.0%,漏诊率15.0%。构成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对照组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82.0%,漏诊率18.0%。各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面,观察A组、观察B组的超声图像显示边缘不规则、内部微小钙化以及血流阻力RI>0.7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B组的超声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诊断率,值得应用。

    作者:贺曼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疗机构药师干预促进合理用药管理的系统评价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药师干预对于促进合理用药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我院相关资料,统计药师参与合理用药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与达到的实际效果。结果:药师干预逐年增长,其干预的具体内容则随国家相关法规的颁布、政策调整、管理工作的安排等方面发生变化。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中,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而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药师干预是规范药物合理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罗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颅内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一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颅内血肿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与对照组患者(36.00%)比较更低,P值小于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12.07±4.25)分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后,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丁光红;胡元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个性化康复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4例,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手段,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严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在内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护理过程中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满意度86.79%(46/53),并发症发病率9.43%(5/53),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安全教育,了解自身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就是知晓率)75.47%(40/53);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满意度33.96%(18/53)并发症发生率28.3%(15/53),知晓率52.83%(28/53),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知晓率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值差异为P<0.05,此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良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应用与疗效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与感染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无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相对传统固定方式而言,其固定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患者的早期愈合与功能恢复,是当前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全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与血液透析(HD)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HP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D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甲状旁腺激素降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浦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应用阿托品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眼罩遮盖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建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明显高于眼罩遮盖法,患者依从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胜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的实践尝试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模式,而本文主要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相关护理人员三个角度介入精神病院康复模式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锁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ho激酶抑制剂对老年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患者自然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肌受损后心肌组织中多条信号调节途径被激活,导致心肌重构,Rho激酶通过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法舒地尔是早发现的小分子Rho激酶抑制剂,可拮抗多种物质诱导的血管收缩,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心衰,纠正心律失常。本研究旨在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老年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200例老年心衰患者,年龄60~80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静脉点滴,每次60mg,每日1次,应用疗程为10天。在3个月后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LVPWT)。治疗前后测定血NT-proBNP。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比(59.83±12.75)mm,P<0.05;(10.76±1.23)mm比(12.55±1.87)mm,P<0.05;(10.01±1.22)mm比(12.33±1.64)mm,P<0.05;(996.78±234.68)比1998.92±314.25,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52.68±10.12)%比(45.36±11.64)%, P<0.05。

    作者:姚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腺苷脱氨酶检验对结核性胸腹水的检测意义

    目的:分析腺苷脱氨酶(ADA)检验在诊断结核性胸腹水中的作用,并对其检测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37例结核性胸腹水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37例炎性胸腹水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腺苷脱氨酶检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实验组腺苷脱氨酶活性为(55.23±10.71)U/L,对照组腺苷脱氨酶活性为(8.36±2.47)U/L,2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苷脱氨酶检测阳性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8.11%),2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苷脱氨酶(ADA)检验简单易行,在结核性胸腹水筛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可在基层医院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伍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干预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价值分析及报告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对比2组高血压患者护理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生活质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对照组高血压患者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较高,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包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齐拉西酮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精神分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齐拉西酮治疗)和对照组24例(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9%,不良症状发生率7.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缓解阴性症状,不适反应较少。

    作者:陈明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RI及MRCP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MRI、MRCP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37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证实为胆道结石。分别对患者进行CT检查和MRI、MRCP联合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CT检查检出率为56.8%,明显低于MRI、MRCP联合检查(89.2%);CT检查阳性率为54.1%,显著低于MRI、MRCP联合检查(83.8%),两种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高信号胆汁的衬托下,37例患者中,22例患者为圆形、条形结石,充盈缺损,且缺损区域的信号比较低或无信号显示。结论:MRI联合MRCP对胆道结石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且图像清晰直观,能够清晰显示病灶位置,能够为胆道结石疾病提供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钟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527例标本,其中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有报警提示为399例,无报警提示128例,同时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标本。结果:MCV、HB、PLT、WBC与RBC均具有较高的镜检阳性率,而在报警提示标本当中,其检阳性率为68.92%,无报警提示标本相应白细胞分类镜检当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均具有较高的相关符合性(P>0.05),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较低的符合率(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获阳性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细胞异常阳性结果检出效果,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吕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高龄胆结石患者时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高龄胆结石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将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天数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手术切口长度而言,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在平均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高龄胆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缩减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手术切口小,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光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