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刚;杨兵
目的:观察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产检孕妇4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液态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比较2组妊娠解决.结果:观察组孕妇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及晚期流产率;2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妊娠高血压、泌尿系感染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GA、HbAlc和FBG在妊娠糖尿病能动态了解产妇血糖动态,加强血糖控制能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新格;张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患者中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视力等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房角开放率70.00%(21/30)高于对照组的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视网膜脱落、瞳孔散大、角膜水肿、虹魔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避免房角粘连,扩大视野,提高视力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凤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即刻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引流量的差异,比较手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的IL-6、hs-CRP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手术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脊柱结核手术的术中出血和引流量,缓解术后炎症反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远;郭培刚;韩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5例接受CVVH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剂量分为传统剂量组(A组,35mL/kg·h,n=40)与高剂量组(B组,50mL/kg·h,n=4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①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下调,B组下调幅度高于A组,其CD4+、CD8+、CD4+/CD8+水平均上升,B组上升幅度高于A组.②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A组.③B组72h生存率、好转率均高于A组,院内死亡率低于A组,预后评分低于A组.结论:高剂量CVVH治疗脓毒症休克可下调患者炎症水平,改善肾功能及预后.
作者:龚健;刘健;张海明;顾叶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改变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前与手术后1h心电图检查结果,将ST段回落<50%的36例患者设为回落不良组,剩余T段回落≥50%6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12h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治疗(TIMI)血流分级,比较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计算Em/Am,对比术后3个月6min步行试验.结果:手术前两组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2h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回落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落不良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6个月LVD显著高于对照组,回落不良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6个月LVEF、Em/A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落不良组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个月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指标是反应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波;纪大鹏;贺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8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张力带钢丝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的关节屈曲度、Bostma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Bostma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孙虹斐;李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同时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存在就明显差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关,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斑块类型与上述因子水平密切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颅内动脉狭窄和不同斑块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蒋旭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T)及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46例未合并结节的患者为HT组,39例合并结节(单发)患者为HT合并结节组.入组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弹性成像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对照组、HT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评分结果.以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统计并比较常规超声、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弹性应变率比值三种诊断方法对HT合并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结果.结果:HT组超声弹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弥漫性型组HT患者超声弹性评分明显高于局限型组.在HT合并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面,常规超声联合弹性评分法、弹性应变率比值法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方法,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联合弹性评分法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各观察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其合并结节方面的诊断意义显著,大大提高了诊断率.
作者:黄莺;蒋睿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巨细胞病毒(CMV)和弓形虫(TOX)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检测76例IHS患儿及对照组30例婴儿血清CMV-IgM、TOX-IgM、IL-6和TNF-a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TBIL、DBIL、TBA、ALT和γ-GT水平.结果:76例IHS患儿血清CMV-IgM阳性率59.21%(45/76),30例对照婴儿CMV-IgM阳性率为3.33%(1/30).76例IHS患儿血清TOX-IgM阳性率9.21% (7/76),30例对照婴儿TOX-IgM检测结果均阴性,统计学分析显示IHS患儿血清CMV-IgM、TOX-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例IHS患儿血清TBIL、DBIL、TBA、ALT、γ-GT、IL-6和TNF-a水平均明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MV感染是引起IHS的首要原因,TOX等寄生虫感染是部分HIS的重要致病因子.血清中TBIL、DBIL、TBA、ALT、γ-GT、IL-6和TNF-a水平的明显增高与IHS的病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上述血清因子可为HIS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曾凡胜;郭劲霞;谌蓉;杨杰;秦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镇静剂配合罗哌卡因在开腹手术超前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均接受腰椎硬膜外麻醉,并连接镇痛泵,镇痛泵配方:A组0.3mg/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B组0.4mg/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C组0.5mg/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C组患者术后2、4、8、12、24h的镇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术后2、4、8、12、24h的镇痛VAS评分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患者术后2、4、8、12、24h的镇静效果优于A组,且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患者头晕、血压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均略高于A组、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腹手术中采用0.4mg/L舒芬太尼配合0.15%罗哌卡因进行超前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戚贵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与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分期手术组)45例和B组(一期手术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手术前后的神经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结果:B组的GOS评分结果好于A组;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B组的神经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表达水平显著地好于A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期手术对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与神经损伤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季志刚;王颖建;周雪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获益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75mg/d的氯吡格雷+100mg/d的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临床治疗效果,血脂、凝血功能变化,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值显著上升,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5.38%,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TC、LDL-C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两组差异显著;两组PT和APTT显著延长,Fg含量显著降低,Hcy与hs-CRP表达均显著下调,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为3.85%,出血率7.69%,对照组分别为17.31%与23.08%,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无病死患者,而对照组总病死率5.77%,因AIS死亡率1.92%.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再发血管事件概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石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9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ACS组)57例,选取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健康对象40例作为对照组,SAP组、NSTE-ACS组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和基础治疗,检查并比较三组的血清sCD40L及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前,SAP组、NSTE-ACS组患者在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TE-ACS组患者在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均显著的高于SAP组;治疗后,SAP组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ACS组患者在的血清sCD40L、hs-CRP、MMP-9、IL-6水平显著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sCD40L与hs-CRP、MMP-9、IL-6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水平显著的升高,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的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降低,并且sCD40L水平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变化有关.
作者:赵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联合综合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RS患者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综合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鼻内镜手术联合综合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6个月后VAS总症状与SNOT-20躯体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对疾病的总控制率96.15%,高于对照组78.85%.研究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VAS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SNOT-20躯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内镜手术联合综合药物治疗中重度CRS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与躯体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喜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索7-二氟甲氧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DFMG)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处理巨噬细胞(MΦ)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制备PMA诱导巨噬细胞与LPC诱导巨噬细胞增殖细胞模型,以及不同浓度DFMG孵育后用LPC诱导巨噬细胞增殖,用台盼蓝拒染法和CCK-8法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RL4、MyD88蛋白表达.结果:1.用150nM PMA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百分率为(39.67±0.05)%,显著高于未处理组(0.55±0.19)%,用不同浓度LPC (3.0、10.0、30.0、100.0μM)孵育处理巨噬细胞,台盼蓝拒染法和CCK-8法结果测得巨噬细胞增殖率和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故选LPC30.0μM作为LPC处理巨噬细胞模型的佳造模浓度.2.LPC能诱导巨噬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分泌增加,上调TLR4、MyD88蛋白的表达.3.DFMG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增高LPC处理巨噬细胞增殖活性,降低LPC处理巨噬细胞培养液TNF-α浓度,DFMG能拮抗LPC上调巨噬细胞TLR4、MyD88蛋白的表达作用.结论:DFMG能增强LPC对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减弱和降低TNF-α分泌作用与其抑制TLR4-MyD88信号转导相关.
作者:曾菲;张勇;张婧;王如波;向丽萍;柏萍娟;符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以6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SBP组,42例单纯肝硬化为肝硬化非SBP组,5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PCT、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情况,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T、CRP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分析SBP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PCT、CRP的变化情况,研究PCT、CRP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后评估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肝硬化非SBP组PCT血清平均浓度及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SBP组PCT血清平均浓度及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及肝硬化非SBP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CRP在对照组、肝硬化非SBP组及SBP组血清水平及异常率依次升高,任意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CT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切点分别为0.487ng/ml、灵敏度为90.24%,特异度为93.00%,曲线下面积0.835均优于CRP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参数;不同转归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中PCT、CRP下降率比较,治愈好转组PCT、CRP下降率均高于死亡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CT对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娟;凌颖;袁聪;王俊;席春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对闭合性髌骨横断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闭合性髌骨横断骨折患者62例展开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0).研究组应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处理.术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术后Lysholm评分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状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2.2±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6.8±0.5)cm,术中出血量(6.5±3.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7.8±2.8)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94.1±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显著改善闭合性髌骨横断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及预后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靳宇;孙虹雯;刘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胎盘早剥的诱因、产前诊断、并发症及子宫B-Lynch缝合在预防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97例胎盘早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发病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不同致病病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管病变、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外伤)引起的胎盘早剥,其临床表现典型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典型胎盘早剥组产前确诊率低于典型胎盘早剥组.3.两组胎盘早剥患者进行B-lynch缝合后,发生的产后出血率均低于未行该缝合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降低产妇并发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对于不典型胎盘早剥,密切动态观察,及早诊断和治疗.采用子宫B-Lynch缝合联合宫缩剂是治疗胎盘早剥的有效方式,
作者:柒铭铭;谢恺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X线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乳腺病变(共126个病灶)患者均行X线、DCE-MRI、DWI检查,观察各自表现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病变定性的诊断结果.结果:肿块形态、恶性钙化、大导管征等钼靶X线表现、DCE-MRI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乳腺良恶性病变比较差异显著;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钼靶X线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灵敏度为69.12%,特异度68.97%,准确度69.05%,较DCE-MRI的86.76%、89.66%、88.09%,DWI的88.24%、94.83%、9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E-MRI、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类似,相比钼靶X线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静;姜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根据子宫肌瘤的数量,位置和大小,子宫直径和体积,将术前超声检查与术中及解剖病理结果相比较.方法:对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将126名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分为两组:A组进行子宫切除术,B组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手术前1天进行超声检查,并且将超声检查的肌瘤数目与术中和解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应用Wilcoxon测试来比较每种技术数据.结果:两组术中所见和超声检查的肌瘤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肌瘤数目小于等于6,两组肌瘤数量与病理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肌瘤数量超过6,两组肌瘤数量与解剖病理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确定子宫肌瘤的确切数量方面有局限性,少数患者由于肌瘤数目较多或肌瘤位置不确定而出现症状需要手术,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需要精准的检查.在数目超过6个肌瘤的患者中,需要借助磁共振进行检查.
作者:耿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