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傲;陈阿;李秀云;许畅;曹建国;李翔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杆菌DNA(TB-DNA)以及结核抗体(TB-Ab)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初治菌阴肺结核185例、初治菌阳肺结核62例及非结核肺部疾病64例患者T-SPOT.TB、TB-DNA和TB-Ab的检测结果,比较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单个方法检测与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别.结果:T-SPOT.TB、TB-DNA和TB-Ab对初治菌阳对照组的灵敏度分别为87.10%、54.84%、66.13%,特异性分别为68.75%、98.44%、89.06%;T-SPOT.TB、TB-DNA和TB-Ab三种方法在菌阴肺结核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84%、25.41%、42.16%,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0.27%,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T-SPOT.TB、TB-DNA和TB-Ab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提高菌阴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周前选;王婷;王雷;严湘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与高位结扎IMA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命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河北承德县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病例资料,根据IMA处理方式不同将以上80例患者分为低位结扎组(n=47)和高位结扎组(n=33).低位结扎组在左结肠动脉游离出来后进行结扎,然后行淋巴结清扫术,高位结扎组在与腹主动脉起点距离0.5cm以内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然后行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结扎组排气时间(35.29±7.52)h,高位结扎组排气时间(44.83±9.6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位结扎组术后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是23.40%和19.15%,高位结扎组术后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是6.06%和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位结扎组术后整体生命质量评分(73.26±6.84)分,高位结扎组术后整体生命质量评分(78.30±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IMA处理方式均可达到直肠癌根治目的,低位结扎IMA后恢复较快,但与高位结扎IMA比较,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风险较高,术后生命质量较低.
作者:徐景志;吴家辅;赵跃鹏;郑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43例作为腹腔镜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40例作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统计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①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医疗费用高于开腹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②术后3d、术后1周、术后4周两组VAS评分降低,腹腔镜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开腹组;③腹腔镜组术后不同时间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开腹组;④两组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根治效果相似,但腹腔镜手术微创,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速度快,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生活质量好.
作者:母齐鸣;贺伟;侯桂敏;李春林;廖波;刘欣;卢建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糖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n=75)及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降糖汤方治疗,n=85),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胰岛β细胞功能[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波动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观察2组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8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HOMA-β、HOMA-IR、FPG、2hPFG、HbAlc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2组HOMA-β明显升高,HOMA-IR、FPG、2hPFG、HbAlc明显降低,且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显著;治疗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降糖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其通过有效提高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继而达到稳定血糖波动及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李淑珍;方霖;王叙芬;黄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呼吸道功能及血清IL-17、TGF-β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3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指标及血清中IL-17、TNF-α、TGF-β2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7.33%),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VC、FEV1、FEV1/FVC和PEF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IL-17、TNF-α、TGF-β2及EO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观察组中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5.33%)与对照组(3.33%)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在减轻气道炎症和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症状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子友;朱厚才;杨先文;符发仙;岑敏;熊新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肺功能检查,根据是否合并COPD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并COPD)与对照组(不合并COPD),比较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肺功能参数、支气管扩张规律用药、既往病史等情况,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中通气功能正常21例,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EV1%预计值、FVC%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低,TLC%预计值显著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发生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年龄大、有吸烟史,保护因子为支气管扩张剂规律使用.结论:支气管扩张均出现肺功能改变,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更显著;年龄大、有吸烟史是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发生的危险因子,而规律支气管扩张剂使用能有效减少COPD发生.
作者:王锋;杨荀;何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下调GRP78表达,筛选佳siRNA.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组及siGRP78三组,分别通过MTT法、Western blot法测定GRP78对HepG2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GRP78对肝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行侵袭实验,计算各组光密度(OD)值及生长抑制率;另外分别经由GST-pull down法、荧光素标记法检测RhoA活性及FAK磷酸化水平.结果:HepG2细胞转染GRP78 siRNA各片段后,GRP78蛋白均不同程度下调,siGRP78-1为佳干扰片段;SiGRP78组OD值、视野细胞数平均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SiGRP78组RhoA-GTP水平显著高于、FAK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结论:对GRP78特异性下调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及侵袭,其可能机制为增强RhoA活性,抑制FAK磷酸化水平.
作者:宋博;惠威;徐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50例胃间质瘤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病理特点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肿瘤直径<5cm者,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肿瘤直径≥5cm者,腹腔镜组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特点(核分裂象、危险分级)及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相比开腹手术治疗<5cm胃间质瘤具有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特点;而两组术式在≥cm胃间质瘤疗效方面相当.
作者:蒋绍剑;曾令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在T0(麻醉前)、T1(插喉罩时)、T2(切皮时)、T3(拔喉罩时)四个时间观察两组患者HR、MAP及SpO2变化;并于术后比较两组VA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12±1.02)vs(7.23±1.32)min,(8.45±1.43)vs(9.86±1.63)min],维持时间则较长[(431.61±70.18)vs(392.43±62.43)min,(9.86±1.63)vs(337.14±51.41)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0、T1时点两组HR、MAP比较均为显著差异,在T2、T3时点,观察组HR、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13±6.32)vs(96.54±10.63)min,(87.32±8.32)vs(112.67±11.54)min;(79.11±9.43)vs(103.13±11.33);(92.27±10.73)vs(113.04±10.86)],差异显著,两组4个时点SpO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观察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较小,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勃;罗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和B超引导清宫术治疗疤痕妊娠(CSP)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7年5月于我院受治的72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肌肉注射,给予观察组甲氨蝶呤妊娠囊局部注射,两种方式均与米非司酮和B超引导清宫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前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和血β-HCG转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转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9.4%;观察组的心理和社会关系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的生理和环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的IL-2、INF-γ、IL-4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的IL-2、INF-γ水平高于且IL-4和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IL-2、INF-γ水平高于且IL-4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甲氨蝶呤妊娠囊局部注射较肌肉注射与米非司酮和B超引导清宫术联合治疗CSP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调节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胡爱萍;马冬梅;吴玉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G)在慢性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二级)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病程≥6个月,均为炎症活动度(G),G1-2期、纤维化程度(S)S0-2期的轻度慢性肝炎6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无肝胆病史的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甘胆酸(CG)定量的浓度,IFC法测丙氨酸转移酶(ALT)定量的浓度.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CG、ALT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血清中的CG明显高于对照组,ALT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G比ALT更能反映出慢性肝炎的变化,可作为慢性肝病,病情改善和恶化情况的判断,治疗有无效果的观察指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小梅;朱云波;尹小青;李荣龙;杨早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VEGF、IL-18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E2及FSH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E2(9.6±2.8vs13.6±4.6)及FSH(5.8±1.4vs 7.5±2.8)及VAS评分(2.5±0.9vs 3.9±1.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VEGF、IL-18及TNF-α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VEGF(76.3±26.5 vs 105.9±35.2)、IL-18(125.6±39.5vs 246.6±89.6)及TNF-α(36.8±13.5 vs 59.6±19.8)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妊娠率(66.7%vs 44.4%)及缓解率(97.8%vs86.7%)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2.2%vs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VEGF、IL-18及TNF-α水平.
作者:胡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所有患者入院均常规及针对性治疗,在所有患者在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损伤无进展的情况下,起病48 h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共治疗4周,研究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共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定及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FAC评分均显著增加,Ashworth评分显著降低,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F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吕玺;彭建梅;泽仁扎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Fish与ISS分期对多发性骨髓瘤检测的具体影响,为该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治疗的109名符合研究要求的多发性骨髓瘤确诊患者标本进行研究.使用传统的染色体及FISH技术,分别对患者生物学指标、染色体形态、FISH异常情况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ISS分期对PFS、OS影响,分析染色体及FISH检测结局对MM临床预后的具体影响.结果:研究还对不同分期所出现的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了比较,其中13q14缺失阳性,Rb1缺失阳性,1q21扩增阳性和Ig H重排阳性差异明显;本研究还对测定了研究对象的生物学指标行,并划定指标范围,指标异常变化对患者预后会产生不良影响,并进行人数统计比较,其中发现血清钙,血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在不同分期出现异常的患者数差异显著.结论:FISH技术和ISS分期有助于探索染色体异常关系,并且对体内生物学指标异常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况小红;童浩;苏寒;代明辉;张小艳;杨昕;陈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作业治疗对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童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4岁的脑瘫儿童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实验组98例,两组均采用运动疗法、言语治疗、引导式教育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增加作业治疗,治疗时间为4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MACS进行手部功能分级,应用FMFM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用SPSS软件分析作业治疗对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4个月治疗后,实验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ACS分级不同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均得到了提高,其中手功能Ⅰ级、Ⅱ级、Ⅲ级患儿治疗后的FMFM评估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手功能Ⅳ级的患儿治疗后提高分数较低,手功能Ⅴ级患儿提高的分数低.结论:作业治疗可促进>4岁的不同等级手功能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的提高;加强手功能训练可提高脑瘫患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脑瘫患儿全面康复和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作者:罗莎;欧阳柳青;肖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左心室功能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5例心力衰竭(CHF)患者为研究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与2DSTE检查,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与2DSTE检查参数差异,并比较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相关参数水平.结果: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比较有显著差异;研究组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大峰值应变(GLS)、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大峰值应变(GCS)、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整体扭转度(ROT)、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2DSTE检查参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心功能I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仅LVEF有统计学意义,I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EDV、ESV、LVFS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I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2DSTE检查参数GLS、GCS、GSRs、ROT、GSRe、GSRaEDV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GLS、GCS、GSRs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OT、GSRe、GSRaEDV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结论:相比于超声心动图,2DSTE可更好地反映CHF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二者联合使用可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疗依据.
作者:许怀刚;仲其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40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腹腔镜组采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7.29±55.76)mL、(32.14±13.28)mg、(2.08±0.92)d、(10.19±3.25)d、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3.45±65.83)mL、(45.28±16.49)mg、(3.26±1.57)d、(12.74±3.63)d、30.0%.结论: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术野清晰等优点,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
作者:张明;李春林;顾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低剂量全胰腺CT灌注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因临床疑胰腺病变而行低剂量全胰腺CT灌注扫描的受检患者140例,终经病理确诊为胰腺癌80例、正常胰腺实质60例,分别纳入胰腺癌组、正常组,分析胰腺癌组织的低剂量CT灌注影像特点,比较其灌注伪彩图的灌注参数[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渗透性(PMB)、峰值(PE)、达峰时间(TTP)]及组织时间-密度曲线(TAC),并分析辐射剂量及低剂量CT灌注诊断胰腺癌的效能.结果:伪彩图显示胰腺癌组织与周边胰腺组织相比较呈明显低灌注状态;胰腺癌组BF(30.49±3.41)mL/100mL/min、BV(4.68±0.67)mL/100mL、PE(57.62±5.81)HU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PMB、TTP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本次研究患者扫描全程总X线剂量为21.5~23.9 mSv;胰腺癌组TAC曲线表现为上升后延续平台期或缓慢上升期、上升后轻微下降至平台期,正常组TAC则表现为上升至峰值后下降至平台期;低剂量CT灌注成像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50%、86.67%、87.14%.结论:低剂量全胰腺CT灌注扫描诊断胰腺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依据灌注伪彩图的灌注参数及组织TAC曲线进行诊断,且辐射剂量较常规腹部增强扫描X线剂量接近甚至略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雄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中初次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入氨甲环酸,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HB)、膝关节功能及治疗后失血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K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可有效减少失血量,减少患者患肢肿胀状况,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和佳;宋恒义;董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应用价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格拉司琼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格拉司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min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4h、12h、24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48h、72h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能有效增强髋关节置管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