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蔡利萍;宋海燕;王彬

关键词:干扰素, 布地奈德, 异丙托溴铵, 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患儿予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常规治疗上加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变化、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及BMI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常规组来说,均明显较少;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67.6%);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可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考虑作为临床上治疗小儿病毒性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优选维Vitamin C测定方法在果蔬中的应用

    目的:为完善药品、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指导合理摄入维生素C,正确推广健康饮食,找到一种准确快速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系统比较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优缺点.结果:直接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邻苯二胺体系、苯甲酸体系)测得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094mg/mL,0.095mg/mL,0.357mg/mL,0.120mg/mL,0.009mg/mL.结论:在苯甲酸体系,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准确度高,操作简易,方便应用于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

    作者:陈蓉;唐弼熙;李敏;周虹延;张佩;朱源志;苏远;陈兴华;何纯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22例暴发性心肌炎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天~18岁,平均年龄8.96岁.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入院时误诊14例(63.6%).确诊后19例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1例同时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其中9例痊愈,2例死亡.22例中后13例治愈,6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结论: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缺乏特征性,早期易于误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IVIG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陆亚朋;查鹭婷;杨作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肺癌术后镇痛效果及预后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机制.方法:分析我院胸外科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行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给予芬太尼1ug/kg镇痛,观察组(37例)给予地佐辛0.5mg/kg与芬太尼1μg/kg联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呼吸功能指标(MVV、FEV1、FVC)、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患者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可知,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与VAS评分的高低相关,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使用后可明显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VAS评分可作为肺癌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价指标.

    作者:任德全;李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不置钉组(5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置钉组(56例)行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Cobb's角,生活质量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结果: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提高,Cobb's角明显下降,且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伤椎高度比和Cobb's角上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置钉组在仅躯体疼痛这一项,评分明显高于不置钉组.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固定方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小平;蔺醒事;李兴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Gab2对结肠癌细胞MMP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Gab2对结肠癌细胞MMP合成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的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接头蛋白Gab2水平,分析接头蛋白Gab2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合成的影响.结果:结肠癌接头蛋白Gab2的阳性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而与结肠癌的是否发生远处转移、肿瘤直径大小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头蛋白Gab2阳性组的MMP-9、MMP-2指标水平显著高于Gab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头蛋白Gab2可通过影响结肠癌细胞MMP-9、MMP-2的表达进而影响结肠癌细胞的转移侵袭.

    作者:刘玉辉;孙庆庆;郭放;刘军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锁骨钩钢板治疗)及观察组(带袢钢板治疗),术后均随访10个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8%,同期对照组优良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Constant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丢失量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崔继君;王哲;张胜杰;郭凯;樊巍;李兰涛;王立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姜叶柯水提取物中根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木姜叶柯水提取物中根皮苷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取木姜叶柯水提取物以甲醇溶解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Kromosi-C18色谱柱;紫外检测波长286 nm;流动相:甲醇-水(47:53);流速:1 mL/min;定量环进样20μL;柱温32℃.结果:根皮苷浓度在6.4~102.4 u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3±0.94%.结论:该法专属性好,回收率高,适合于木姜叶柯中根皮苷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文;杜明月;刘浩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与规避骺板法复位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与规避骺板法复位治疗小儿ACL(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小儿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行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规避骺板法进行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1.05±9.87)min、(10.32±3.1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73±4.74)°、(128.03±10.25)°、术后2周分别为(84.72±13.54)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93.07±7.64)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3.7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复发率为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AO空心拉力螺钉与规避骺板法复位治疗小儿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接近,但规避骺板法复位的并发症更少,远期疗效更好.

    作者:任飞;王福平;杜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阻断ErbB4受体对人胆管细胞癌QBC939细胞系增殖与转移的影响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阻断ErbB4受体,检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从而探讨人类第4表皮生长因子(ErbB4)受体介导人胆管细胞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μmol/L,1μmol/L,5μmol/L,10μmol/L,25μmol/L,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的AG1478阻断胆管癌细胞ErbB4受体,使用CCK-8法测量各组胆管癌细胞增殖情况,然后利用SPSS软件计算AG1478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根据IC50值选择使用0μmol/L,25μmol/L,50μmol/L,75μmol/L AG1478阻断胆管癌细胞ErbB4受体,使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胆管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分别使用0μmol/L,25μmol/L,50μmol/L,75μmol/L浓度AG1478阻断胆管癌细胞ErbB4受体,使用Transwell小室法实验检测各组胆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AG1478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其IC50值为:49.14μmol/L;AG1478抑制ErbB4受体后,胆管癌QBC93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减弱.结论:在体外抑制ErbB4受体能使胆管癌肿瘤细胞生长、迁移、侵袭能力减弱;ErBb4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ErbB4可能成为胆管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彭思远;曾杰宏;谢博文;刘铮凯;张豹;吕品;聂盛丹;蒋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诊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Miles法,观察组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便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术后1月、半年,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结果均比对照组高;通过随访1年,观察组转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实施保肛手术效果显著,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快,并可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长期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王维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危再次剖宫产出血行宫体注射欣母沛的不良反应及泌乳功能观察

    目的:研究高危再次剖宫产出血孕妇预防性应用欣母沛宫体注射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术后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高危再次剖宫产产妇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剖宫产术中予以缩宫素经宫体注射和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纳肛,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欣母沛经宫体注射,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泌乳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术中、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止血时间为(19.12±9.9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85±12.34min);研究组的产后出血及输血率(11.76%、5.88%),显著低于对照组(35.29%、23.53%);研究组的子宫切除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94%);产后24h、48h,研究组的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明显缩短;产后24h、48h时,观察组的泌乳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宫体注射能够有效减少高危再次剖宫产出血,改善泌乳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文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KCTD10基因干扰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KCTD10干扰RNA慢病毒载体.方法:合成KCTD10干扰序列,构建GV248-KCTD10-RNAi慢病毒干扰载体,利用PCR与测序验证阳性克隆.将KCTD10 siRNA干扰病毒载体与质粒pHelper1.0和质粒pHelper2.0三个载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使细胞合成并分泌释放病毒颗粒.收集病毒颗粒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GV248-KCTD10-RNAi慢病毒载体成功被连接转化,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共转后收获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检测其滴度为5×108TU/mL.结论:成功包装了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为后续进一步研究KCTD10基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丰昀;张敏;彭文婷;李映蓉;杨倩;蒋乐龙;王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单孔、双孔及三孔操作切除肺大疱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并比较胸腔镜下单孔、双孔及三孔操作切除肺大疱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73例择期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大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操作孔数分为单孔组(n=22)、双孔组(n=23)、三孔组(n=28).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d、术后5d均发放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检测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大通气量(MVV).术后门诊和电话随访1年,记录两组疾病复发率、气胸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比较无差异.三组术后术后并发症率、1年后复发率及1年气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孔组切口长度短于双孔组、三孔组,双孔组、三孔组组间比较无差异;单孔组术后1d、5d VAS评分明显高于双孔组、三孔组,双孔组、三孔组组间比较有差异.结论:胸腔镜下单孔、双孔及三孔操作切除肺大疱手术效果基本一致,但单孔操作孔手术切口短,术后疼痛程度轻.

    作者:宋超;韩孔启;宫心明;李志强;庞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耳鸣康复治疗仪治疗不同病程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耳鸣康复治疗仪治疗不同病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主观性耳鸣患者128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将不同病程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耳鸣掩蔽治疗)及对照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药物治疗外,还采用耳鸣康复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掩蔽治疗,治疗周期为14天,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分别行耳鸣残疾度化量表评分,评价耳鸣康复治疗仪对不同病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耳鸣患者治疗后TH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耳鸣患者治疗后TH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慢性期耳鸣耳鸣治疗前后TH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TH1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慢性期耳鸣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耳鸣治疗仪掩蔽疗法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有效.耳鸣治疗仪掩蔽疗法在运用激素联合神经营养及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并未使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耳鸣患者的疗效进一步显著提高.

    作者:李湘胜;邓晓雯;李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冠心病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入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症状、相关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分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和无冠心病组30例;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aspin浓度,分析血清vaspin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0.66±0.44)n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0.86±0.37)ng/mL血清vaspin浓度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1.27±0.37)n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vaspin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低,且血清vaspin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朱曦;朱俐俐;刘彦景;肖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73例接受中高度致吐风险化疗方案恶性肿瘤患者194个化疗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或联合奥氮平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照组为5HT-3受体拮抗剂加激素,采用化疗前托烷司琼5mg静滴或阿扎司琼10mg静滴或帕洛诺司琼0.25mg静推,d1-3,激素为地塞米松10mg静滴,d1-3.观察组每天加服奥氮平10 mg,d1-4.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98个化疗周期,对照组38例患者96个化疗周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平均恶心呕吐症状积分(7.84±2.13分)低于对照组(9.11±1.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期CINV的完全缓解率(62.2%vs 52.1%,P=0.15)及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延迟期CINV的完全缓解率(66.3%)和有效率(93.9%)均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47.9%)和有效率(75.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爆发性呕吐发生率(45.9%)显著低于对照组(71.9%);对奥氮平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ECOG评分为0-1分肿瘤患者发生呕吐的风险是2分患者的3.56倍,年龄<60y的患者发生呕吐的风险是年龄≥60y患者的2.61倍(95%CI:1.14-5.95,P=0.02),性别、肿瘤类型对呕吐的发生无影响;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观察组嗜睡的发生率(19.4%)高于对照组(3.1%),而失眠的发生率(7.1%)则低于对照组(38.5%),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头晕、乏力、便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氮平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及激素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延迟性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鑫;肖双;瞿桂芳;谭玲花;王露婷;曹茜;卢晓云;唐黎;刘劲;邓坦;范莎莎;符佳;周丽君;段华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50例的青少年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TMJOA发生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TMJOA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危险因素.结果:650例接受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中,发生TMJOA者11例,TMJOA发生率为1.69%;有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有龋齿和颌面部外伤史的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TMJOA发生率较高,且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体重指数的患者TMJOA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将口腔正畸患者是否出现TMJOA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龋齿和颌面部外伤史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口腔不良习惯、喜硬食和颌面部外伤史是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发生TMJOA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356、5.238、3.562.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有发生TMJOA的机率,且口腔和饮食不良习惯和颌面部外伤史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作者:姚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刺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4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认知疗效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流变学指标并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外周阻力(R)等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认知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结论:针灸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张小健;周媛;郭泽春;刘晶晶;焦雪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P感染对哮喘患儿BALF中T细胞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T细胞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81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MP感染的哮喘患儿39例(MP组)、42例哮喘患儿MP感染阴性(非MP组),3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的非哮喘、非MP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BALF中国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P组和非MP组患儿的FEV1%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三组患儿BALF中T细胞、细胞因子检测结果,M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INF-γ值均显著的低于非MP组和对照组,CD8+、IL-4、IL-5、IL-4/INF-γ显著的高于非MP组和对照组;非M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INF-γ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CD8+、IL-4、IL-5、IL-4/INF-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MP感染会进一步降低哮喘患儿的T细胞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增高,这可能导致哮喘患儿病情加重有关.

    作者:叶武成;叶鹏;贺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水平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IL-33及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水平表达情况.方法:临床纳入RA患者72例,同时纳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分别检测RA组患者以及对照组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等水平.结果:①RA组RANK、RANKL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RA组RANK在CD3+T淋巴细胞、CD14+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强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RA组与对照组RANKL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②RA组caspase-1及其下游因子IL-18、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aspase-1与IL-18、IL-33呈现正相关;③RA组BAF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RA患者进行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水平检测,能够综合评估病情的进展.另外,RA的发生及发展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徐辉;陈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